贪大求洋 热闹春晚—-加华视讯春晚节目逐评

手捧一份印刷精美的节目册,走进美轮美奂的大多会议中心,心里美滋滋地想,花几十元看一场25万加币“精心打造“的春晚也值了。
华侨自筹25万做一个节目,是否创下了加国乃至整个海外华人的历史纪录? 短时间无从考证,还是坐下来看吧。

晚会超过7点开演的惯例,从7点半开始。司仪宣布后,旋即遵守惯例让一帮“领导“先登台。于是惯例地一一轮番讲话,又是半小时。
幕布拉开,灯光亮起。音乐声中,6位司仪一字排开,其作派颇有央视春晚的气势。司仪要有仪,6人外形尚可,然开口却与央视差之千里。第一主持,总导演高飞是声嘶力竭。其他的或国语蹩脚,或英文口齿不灵。 唯与人有专业感的是陈伟丽女士。 而郑敬基的粤语主持倒也平顺。

晚会总共14个节目。

一,开场舞 欢乐中国

舞狮,舞龙,彩带群舞, 在电子大屏及强光的烘托下确实有点气氛。 据说有二,三百人登台,热闹自不必说,但编舞却有点乱。 行了,有年味就成。

二,女声独唱 在中国的大地上

歌唱得可以,但不知歌手名,整场晚会以歌曲为主打,然而所有歌手名均不在39页的节目册上。4个月,25万精心打造,是匆忙所致?这本册子充满商气及某些方面的炫耀。 这是近年来华社的风气。 好怀且不论,毕竟也是一种GDP贡献嘛。

舞台背景用电子屏,但主屏与边屏一样, 显得粒子粗大。

最大的败笔是音响。不少观众用手捂住耳朵。身边一位老年观众的双手半场时间在耳朵上。 声音太炸了!天哪, 如此豪华高级的剧院竟会有打谷场尖锐喇叭声?非也。 但愿是调音师耳朵出错吧。那导演呢?现场监制呢?

三,器乐组合 泰坦尼克,梁祝和千里之外

电影泰坦尼克配音笛子手,此人已多次出现在高飞的春晚里。老外在华人春晚奏中国曲并且颇有新意地唱中文歌。不错,算是个亮点。笛子二胡重奏也蛮好。

问题是8个女子伴奏,分明在拷贝内地女子12 乐坊。 可是动作呆板,全无女子12乐坊的那种青春感。现场效果全是CD伴奏的声音。 感觉这8人只是在做样子。

四,嘻哈 两甲子

年轻人喜欢Rap。 Rap的中国化也是一种潮流。 其表现的东西可涉及多个方面.唱词,音乐与背景的结合要表现愤青的宣泄也未尝不可.年轻人的探索实践值得鼓励.

五,大型舞蹈 顶碗

这是某舞蹈团的招牌节目.笔者在许多场合见过她们演这个节目.喜庆,美感,蒙古族特色,对新观众来说,也是蛮有
新意和观赏性的.

六,小品 低调

此剧事先在媒体吹风, 说高飞与某女生将有惊喜之作.说是低调,创演者的本意绝不低. 央视小品的成功性带来了本地刻意的模仿, 也未尝不可. 不过此剧噱头不足, 废话有余. 虽有些乏味,但一大块充作雪花的泡沫长时间地停在高飞的头上,却意外地添了点滑稽.

七,女声独唱 长江之歌

Monica声音不错, 专业水准虽不是很高, 但老外唱中文歌难能可贵。 现在内地请老外演中文节目变成时髦。这是本次春晚的讨巧点。挟洋自重,并非不可。短期内是会增加一些新鲜感或者全民同乐感。

八,音乐情景剧  改变自己

这是港台风格的音乐剧, 用地铁一场景表现人群忙碌,积极向上的情绪。不错。

九,杂技 旗人

此老外演体操类硬功 ,还行。相信华人看老外演杂技的不多。 看看老外不俗的表演也蛮有趣的。又是一洋人塑造的亮点。

十, 民歌联唱 爱我中华

赵桂平,王琳毕竟是专业出身, 有大将风范。 另外两对男女声重唱也流畅。 传统节目本身的成功性加上演员的出色表演,效果自然好。

十一, 武术 街头霸王

中国武术的舞蹈化已成趋势。 前年已有本地人编成武术舞蹈情景剧在何伯钊剧院演过。 街头霸王算是一个翻版吧。

十二, 大型舞蹈  丰收时节

中国喜庆民族舞, 不知是节目册上哪个舞团的表演。气氛较浓, 要是编排上再紧凑些就好了。
抬头望去,此时VIP席位上三分之二已空。只见一帮手持长枪短跑的蹲着。

十三,童星组合

如同其他歌手,三位女孩没报姓。 只听司仪说是漂漂,COCO 和咪咪。这是乳名。连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小童星亦不报其名。遗憾。

歌舞的伴舞不够贴切,象内地节目中惯例性的完成配舞而已。

本地孩童受传统束缚较小,女孩们演得纯真,投入,让人耳目一新。模仿是没有艺术生命力的,纯真才真具魅力。

十四,美声联唱

四位歌手唱茶花女祝酒歌,颇有结局欢畅气氛。男高音年青老外,音色不错。又是音响大炸,扰了听趣。 女高音郑月秋是民歌出身,但经验老道,匹配平顺。本地华人女中音第一次听到。不错。而本应是男低声部的却配了一个次高音类男生老外。实在是对节目的破相。

晚会总算结束了。洋人算是亮点。求洋在短期内还有市场。贪大呢?场地,编导,舞台,表演,这是一道硬坎。表现气氛手法多多。毕竟25万哪。时间在前进, 演艺也要进步。

2010年2月6日 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