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学者,噱者?——再说春晚
学者,噱者?——再说春晚
不喜欢赵本山今年央视春晚的小品《捐助》,但更不喜欢当今所谓学者的哗众取宠。现在的学者都怎么了,你要是有张艺谋或冯小刚的票房影响力,要不向蜗居能道出百姓关注,喊两嗓子也未尝不可。可拿赵本山小品恶狠狠的说事,有点不厚道。
不就一小品吗,喜欢就看,不喜欢换频道呀,哥几个别一棵树上吊着啊,又不是做行为艺术的风铃。
这不还没出正月,学者吴祚来就青着脸用不尊重弱势群体,抡圆了给赵本山的小品《捐助》一闷棍。好像不解恨,教授王晓华又披挂上阵,前面用闷棍,这位更损,直接扣一屎盆子给赵本山。还有更狠的肖鹰,直接对着央视春晚踢馆。很有一种磨刀霍霍炮制文字狱的杀气,可几位书呆子的腔调明显有着乌邦拖的脂粉气,而且整个儿落入高大全的定式,因为沿着几位学者的逻辑给《捐助》倒策一下,一准儿会演绎出样板戏似的《捐助》,不是吗?!
是的,谁都期望捐助者慷慨大度,向盖茨似的,而且没完没了;也盼着受助者人穷志不短,日后学成栋梁知恩图报。可现实生活就是素面朝天!很难有如几位学者期盼的靓丽传说。俺当然坚信有,可惜听到看到只是少数,这些受助者,他(她)们多数本来就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低层,磕头感恩戴德没有什么啊,怎么的?还得向GM的老总坐着自己的飞机接受政府资助,才不封建?小品植入的广告有些多?可以肯定的推断,广告的植入在各行各业,今后只能是越来越多!一方面追捧西方的市场经济,而真面对时又惊惶失措,是开放还是保守?!一方面非主流标榜自己,可多数时候又在传统中固守着。阳光点,多为热心捐助的主题喝彩,让弱势群体能被更多热心的人牵手。千万别将文革时的文字狱再现已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
小品中捐助者也就是两位普通农民,也说不定日后他们还会有些心痛那血汗钱,尽管乌龙了,不管是满脸无奈说出的:大义灭亲,还是哑巴吃黄连的道白:谁大人能干这事,但他们最后毕竟没打碎善举,单凭这,就应该竖起大拇哥,爷们。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善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本身就是真实的人文的光芒,他们就像《圣经》中路加福音里,将仅有的一元钱捐出的穷寡妇一样,光芒四射!!
还有,就算寡妇有以身相许的念头,为了孩子也不为过,有点荒唐和愚昧,但更绽放母性的光辉!其实这和古今中外英雄救美人并演绎出的爱情故事如出一辙。可悲的是,附庸风雅的学者们(部分)更追捧英雄和美人的传奇爱情,而歧视挤兑农民和寡妇质朴真情。如果是108个饺子撑的,还情有可原,这几位显然不是!要说这几位出发点,俺坚信他们还是出至愤世嫉俗有正直的一面,但同样也会让人更多的感到所谓的学院派对草根出身的赵本山有模有样走到今天,有点恼羞成怒。
王晓光的文中: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就反映了这种歧视性心理:寡妇生存于不“正常”家庭中,不被任何男性合法占有,因此是任何男人可以占有的对象;与此相应,大多数寡妇都被想象为性欲旺盛者,时刻等待着男性的随机占有和永久占有。《捐助》讽刺某农民时常帮助寡妇,表面上是暗示这位农民好色、不正经、爱在性的方面占便宜,实际上是暗示:寡妇乃“非正常女性”,低于女性平均高度和平均价值,接近她们的人也分有了这种“非正常”乃至低贱品格。
寡妇门前是非多,是有歧视成分,但以阳光的心态去理解,更多的是用心良苦的善意提醒。而王晓光推演出“占有”和“性欲”说,绝对是淫者见淫的高见,这哥们够猛的。
学者们,别做噱者,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