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逢年过节,祖母常常会寄一包家乡特产给我们,有苔菜、菜烘干、汤圆粉和汤圆馅。祖母的汤圆馅有两种:黑芝麻和黄豆面。为着那一种不同寻常的甜香,我一向偏爱黄豆面馅的汤圆。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事了,朋友家辗转借到了一个小石磨,又转借给了我们。爸爸就兴冲冲地带着我们自己做起了汤圆粉和汤圆馅。晚上吃完饭后,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小石磨旁,把泡好的糯米一小把一小把地灌进石磨的小洞中,轮流摇转着磨把,随着雪白的米浆汨汨流入锅中,海阔天空地聊着家常。磨完糯米后,把米浆倒入布口袋中,吊在阴凉通风处沥干水分,再掰成一块一块的晾干。磨完糯米粉再磨黄豆和黑芝麻,把磨好的黄豆面和黑芝麻粉分别炒熟,加糖和撕碎的生猪板油揉成团,就成了汤圆馅。由于那个石磨比较粗,磨出来的粉不够细,远远比不上祖母寄来的粉和馅做出来的汤圆细腻圆滑,但聊胜于无。
来到美国后很少自己包汤圆,逢年过节总是买现成的应景。中国店里的汤圆品种也不少:花生馅的、红豆馅的、芝麻馅的······,却偏偏没有那一味黄豆香。对乡味的思念逼得我不得不自己动手,买来黄豆粉,炒熟,加糖,再加白油拌匀揉成馅。元宵节的早上,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家乡的汤圆,默默品尝着思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