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张自忠和张灵甫之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名将张自忠和张灵甫之死的思考
玄野

这两天讨论两位著名抗日将领,不小心扯出共军对待国军将领的话题。在文学城上说这话,就知道要刹不住了。张自忠殉国于抗战,日军得其遗体后膜拜敬奉。张灵甫殉职于内战,为共军当作痴愚战犯遗体处置,殉职处成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以显示共军辉煌战果。没办法,碰上粟裕了,技不如人,携最优装备还给人家全歼,不用自杀,羞也羞死了。殉职是死得其所。

凭史抚今,最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共军对张灵甫的个人定位。抗战胜利后,老蒋放纵将领聚敛,大失民心,自然是当时政府的错误。但是,一个高级军官为个人职守饮弹,首先体现的是军人的堅毅操守,而不是所谓国民党反动派的玩冥不化。建国后在军队中所首先倡导的同样是服从命令为军人的天职,而这一天职在张灵甫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理应成为军人的楷模,而不是嘲笑的对象。

人的评价主要在于品格,不能拘泥于物。中国在这方面的错误太久太深了。人的性格与道德在某种情形下是优势,在另一种情形下会变成弱点。共和国以来教育和人格评定中完全以优点缺点论,是重大错误。当一个人改正了其在某种情形下的缺点时,其人格中的特色,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发展成巨大优势的东西也就被扼杀掉了。这是中国教育导向的重大失误之一。拘泥于物的最极端表现就是立场决定一切,道德狗屁不如。这是中国的混乱之源。中国历届政府总强调立场正确,真理正义道德都不名一文。的确,真理正义道德不值钱,因为这些东西不能用物来衡量,这些东西消失了,人类也就不会存在了。立场取决于利益权衡,是政党政治的产物。一个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是为了个人利益调节立场呢,还是为了真理而舍生取义呢?相信为了民族自由而牺牲的先烈在这一时刻彻底选择了后者。而一个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人在这样的时刻则是按其个人利益判断所应处的立场。他可以抛弃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可以断绝关系,宗庙尸骨都可以掘出来鞭笞,以表达自己的忠心。这些到底是对某个政府的忠心呢?还是对利益的忠心呢?只讲立场不讲道德,将会毁灭这个国家,毁灭这个民族,毁灭这个世界。立场决定论,为祸已久,中国拜金主义虽逐渐出现在改革之后,但其根基早在建国时期就植好了。

回到张灵甫将军的例子,以立场论,他是蒋介石的死党;以道德论,他是称职的将军,是军人的典范。他既可以作为国民党的将领殉职,也可以作为共产党的将领殉职。我们不以个人道德论人格,而以立场对错评英雄,是在培养什么样的民族未来呢?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无论对方为自己造成多大损失,自己对对方的人格总是敬佩的。所以魏将钟会过武侯墓而凭吊,其敬仰之情甚过对其主司马昭。而战争中的那些买主求容者往往因为道德败坏被战胜方即刻抛弃甚至处决。当然,国共决战中大部分投诚的国军将领是因为失望于大量官员的聚敛无度,其中有民族大义在,就是另一层考量了。天下为公,是上世纪革命成功的铁律,袁世凯败于此,割据军阀亦败于此,蒋中正同样败于此。毛泽东大兴运动,使得中国天翻地覆,却政权稳固,同样是因为有克己奉公之操行。至于当下诸贪官覆灭,同样证明了这一规律,而未来政权的走向,也将取决于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