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为什么没有阉割了日本的尚武精神?

儒学为什么没有阉割了日本的尚武精神?

日本虽小,但他近代以前很多时间都没有实现实质上的统一,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内部有一个小的国际社会,丛林法则是日本的真正法则。

观察日本战国史,读德川家康,以及看日本历史剧,会发现日本人似乎没有自己的立场,他会迅速的转变自己的立场,把一个先前不合道义的东西说得大义凛然。最明显的就是《利家与松》里面的前田利家了。

造成这个原因的恐怕还是因为日本人修改了儒家的五德吧。在中国,五德是仁义礼智信,而在日本,是忠义礼智信。仁不仅仅是对别人的仁,也包含对自己的仁;忠不仅仅包含对天皇的忠,也包括对幕府的忠,对大

名的忠,对自己上级的忠,所以日本人有多个可以选择的忠诚对象,大义的名分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失败之时日本人大多会舍生取义,举族自戕,或者选择忠于另外一个主子;而中国人却往往选择退隐或者“顺应潮

流”。

日本几百年的战国乱世,武士当道,一直是你死我活的血腥战争,如果他们引进儒学的时候把仁字排在第一位,那无疑是自缚手脚。而中国则是明显的文人当政,不需要杀来杀去,所以没事谈谈仁说说义也还能凑合

过着。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三大文化京都文化聚会地,山口的大内,越前的朝仓,骏河的今川,无一例外的都灭亡了。夺取天下的是叫嚣着“天下布武”的织田信长和后继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失败之时日本人大多会舍生取义,举族自戕,或者选择忠于另外一个主子,说明根本他们信奉的是自己,民族精神就是唯我独尊,只有他们自己最重要。“仁”是不可变通的,明确的概念,“忠”则可以有无数对象,

非常灵活,容易利用。

日本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也是非常邪恶的民族。优秀加邪恶,相当之不可战胜,相当之危险。

为什么儒学和佛学没有捆缚住日本人,是和他们的现实有关。前面提到的三大文化中心,也同时是三大强藩,但他们都灭亡了。

日本虽小,但是丛林法则下竞争环境的残酷和险恶程度远胜于中国,在中国,失败了,你可以逃跑,南有东南亚,西有西藏和大漠,北有草原和西伯利亚,但在日本,四面环海,失败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地方躲和

藏的。

陈舜臣在《日本人与中国人》中有一个观点,说是儒家主义其实没有在日本扎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