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我在收到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时,就耐不住性子等了,匆匆办理护照、签证,并尽快买了机票。尽管学校所在地在美国地图上只不过是个黑点而已,但是以我的TOEFL、GRE成绩,未必会有更好的学校录取我。我觉得自己英语不好,应该先适应语言环境,所以才决定早日启程。
到学校时是七月底,学校正在放暑假,虽然是拿到了全额奖学金,但是因为尚未开学,无法预支。到美国前想得简单,虽然我的身份打工不合法,可是随便找个中餐馆打打工,糊口应不成问题。不料,这个偏远小镇只有一家中餐馆,所有的位置都被暑期打工的学生占据了。
接我来的同乡,不希望我总是住他家,让我尽快找房子。房子并不难找,难的是我没有足够的钱。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同乡的太太说她的老板是中国人,也许会收我做临时工,在实验室里刷刷瓶子、打打杂儿。我一听就乐了,别说是干实验室的工作,此时就是让我清扫垃圾,我也会答应。所谓‘人穷志短’。
老板是位ABC,不会说中文,人是蛮仗义的,他说他没有钱雇人,但是却可以提供我食宿之处,唯一的条件是帮忙照顾他母亲---一位年逾八十的老太太。我自认是遇到救星,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当天就搬了过去。
老人听说找了个会说中国话的姑娘给她做伴,很是高兴,但是她一说话,我就傻了,是粤语。老人听得懂英文,但说不好;她儿子听得懂粤语,但说不好;而我则是英语很差,粤语更听不懂。
老人很寂寞,即使她知道我听不懂她说什么,每天还是和我唠唠叨叨地讲。久了,我能听懂她说的几个简单的词,而我说什么,她只是笑,我猜她不一定听得懂。老人很呵护我,吃饭时总是为我添菜;晚上我开着电风扇睡了,她会不知何时起来帮我关掉。每次家里来信,她都会指着信问我:“讲什么?”我会读给她听,尽管我不知道她是否听得懂。
一晃就要开学了,老太太家离学校很远,我又没有车,虽然很留恋这里,也很依恋老太太,但是我不得不搬家。我正在收拾东西,老太太送来我的家信。我仍象以往一样读给她听。
信中妈妈说中秋节就要到了,这将是我有生以来没在她身边渡过的第一个中秋。这是个团圆的节日,而我却在异国他乡,不知有没有月饼吃,有没有月亮看……我读着读着就哭了,老太太也哭了。显然她听懂了。
刚刚开学,人一下就紧张起来,繁重的课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每天图书馆---教室---公寓,忙得忘我,也忘了时间。
一天,正是课间休息时间,老太太的儿子忽然出现在我面前,他是查了我的课表后才找到我的。他递过一个食盒,沉甸甸的是一盒月饼。我惊喜不已,他告诉我今天是中秋节,老太太在几天前就开始采购、准备,这些月饼都是她亲手做的。他还告诉我,他妈妈做的月饼很好吃,但已经有十几年不做月饼了,这一次是特地为我做的。
晚上,淅淅沥沥的飘雨了,记忆中的中秋都是浩月当空的景象,而今异地独处,连月亮也为我掩面而泣。禁不住乡愁的折磨,给家里打了电话。心中所有的积郁、压力,仿佛都沿着那根电话线舒解开去。
当我放下电话,雨停了,月亮低低、圆圆,正从我的窗前走过。我打开窗,任雨后清新、潮湿的空气破窗而入。我抱着食盒,坐在窗前,拿出那长得象烧饼的月饼品尝着:酥酥薄薄的皮,咸咸甜甜的馅,那味道熟悉而又新鲜。闭上眼,细细品:熟悉的,是我家乡的味道;而新鲜的则是异乡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