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狂想:咱们坛子的网友能拿诺贝尔文学奖吗?
睡到半夜,突发以上奇想。因4 月20 日— 5 月12 日要去家乡探望父母,顺道游日本“伊豆舞女”的香根,看上海世博,匆匆先写以下几段:
1 .拿“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高行健的《灵山》我几番不能卒读,《一个人的圣经》揭露暴力与犬儒主义,写性很露骨,但还蛮艺术,能读下去,总之没什么大不了,比起国内目前一些大作家要差一些,关键是高行健能找人把自己的书译出来,走关系让那帮评委们看到。
2 .原本呼声很高的李敖文学作品少了点,但《上山上山爱》是写两性关系的经典,广征博引,细腻入微,《北京法门寺》我没读完,我想这个坛子里有的网友作品巨多,文笔优美,内涵也深,年纪又轻,只要笔耕不辍,如真真国女儿、安琦吴、吴越、心灵泉、汉代密瓜,秦无衣、小雪儿、 By 断肠人天涯、网乐、两天、板板,盈香淡淡 …… (根据最近网上“出勤率”随便报上几个),超过李敖算什么?
3 .其些新科诺贝尔文学得奖作品,想来大家也已分别读到,如《金色笔记》,絮絮叨叨,太零乱,无法读完,《等待野蛮人》比《我的名字叫红》好一些,真杰作也,《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抒情诗般优美,完全该得奖的,没评上,我们可比比差距在哪里?
4 .只是,咱们坛里现在缺乏真正的文学批评,泛泛的夸奖多,大家都客气着,没了鲁迅式的匕首和投枪式的点评,於是,大家的提升度“被减速”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醍醐灌顶般的磨砺,这正应了一句流行网语:“若批评不自由(或忌讳),则赞美无意义”,可话说回来,如何在肯定他人的创作成绩时,掌握“适度” (“适度”或“合适”才是美,一重要美学流派观点也)的批评,不伤了大家的“和气”,会有点难度,要有点涵养和雅量。
5 .咱们坛里还缺少一个内容,即定时的文学经典作品好段子欣赏,以及中、港、台最新上市佳作快报,要由斑竹做呢?还是分人负责做?
6 .咱们坛的的作品优美有余,崇高不足;回忆性的作品略多,前瞻性的作品稍欠;写实主义作品多,寓言式的、象征性的、史诗般的作品,如《百年孤独》、《城堡》、《变形记》那样的作品怎么没有踪影了呢?主题方面,揭示人类生存意义、困境、异化(包括被网络化),像《最后 14 堂星期二的课》、《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一类诠释人类生死、振聋发聩的作品,少而又少。
7 .咱们坛其实是最有条件出“大”作家的(“中”作家艾米就是先例),这是中国海外最大的文学创作园地,这里没有中国大陆目前暂行的“网禁”,咱们可以先“杀出一条血路”,反正现在这个网在大陆也是被屏蔽的,为什么有些题材咱们始终不敢触及呢?为什么我们甚至连“鸳鸯蝴蝶派”、“新月派” …… 那个年代的文学流派都出不了呢?怕犯忌回不了大陆,就用笔名吧;将来想在大陆出版,可以再做修改呀;或者在海外或港、台出一版本,大陆再出一版本,再或者,直接译成英文,在国外出版发行好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在美国这么繁忙的牛马般劳作之余,还化了这么多时间和心血写东东,就放手写出来再说,挑战自我,挖掘潜能,语不惊人死不休,拿不到“诺贝尔文学奖”也无所谓,只要青史留名,给子孙做个念想就可以。
…… 太沉重了,不消闲了,还是周末呢,先此打住了。
以上浅见,请各位网友毫无顾忌多多指正!
阿义 04/1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