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胡老

--- 怀念胡佑华教授 ( 2010.4 月清明 )

胡老 ( 胡佑华 教授 ) 走了. 我是在从杜拜返回波士顿的途中得知这一噩耗 . 飞机在蓝天上空盘旋 , 我的思绪像脚下的白云飘浮的很远很远 …

坦率地说见到胡老的第一眼吓了我一跳 .

那是去年八月他由女儿培怡和夫人李教授陪同从波士顿乘船前往百幕达游玩 . 原计划在欣慰家过夜第二天上船 . 想到欣慰家中上有老下有小, 挺不容易我对欣慰说 : “ 我和老公事情不多 , 就让他们住在我家吧 ,.”那可是一次零距离的接触. 相处一周的旅游中我认识了这位风趣幽默、豁达开朗 , 多才多艺可爱的老人 .

在机场见到胡老的那一刻, 我愣了. 只见轮椅上坐着一位至少70 多岁高龄的长者, 其面色少许苍白, 体态略有虚胖, 鼻中插着一根氧气管, 喘着不匀的呼吸, 眼神中露出疲惫 . 我很抱歉的说我来晚了. 胡老热情地伸出手 , 我们相互自我介绍 . 好不容易把轮椅和所有的东西挤进了车, 胡老坐在前排右侧. 培怡和母亲坐在后排 . 汽车奔驰在回家的路上, 胡老开始咳嗽 . 李教授说 :“氧气快没了.”我很紧张, 就像身边坐了一位重症病人, 唯恐出现闪失.“这样的状况怎么能出来玩呢 ?”我一边开车一边想. 真是不可思议. 后来培怡向我讲叙了老人的病情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一家人此次出行的意义 . 胡老已是一位身患肺癌的老人 , 刚刚经历了第三次化疗 . 在有限的生命里能让父亲享受一次旅游的快乐是女儿培怡多年来的心意 , 也是胡老盼望己久的愿望. 为了这一次行动, 培怡做了大量工作. 从氧气瓶的携带到飞机转换游船每一步都作了仔细的安排 . 这次旅游似乎是一次向生命的挑战 , 又包含着诀别大自然的悲壮. 不可深思, 又不得深思 .

汽车开到了家. 因为上楼不方便 , 胡老坐在装修好的地下室休息片刻 , 之后我们一起去一家餐厅吃晚饭 ., 此时胡老已经恢复了元气. 我和老公也习惯了他的那根氧气管 , 不那么紧张了. 胡老和李教授虽然是我们德高望众的老前辈, 是我们同济医科大学的老校友, 在这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亲切自然 , 十分随意. 饭桌上有说有笑. 酒足饭饱再回到家里 , 我们五个大人像开 Party 一样的热闹 . 我家有一只小狗, 胡老说他很喜欢狗. 于是他丢球 , 小狗捡球 , 看着他那天真的样子, 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玩得那样开心 .

早就听说胡老年青时多才多艺, 能歌善舞, 是校园里交际舞舞场上的舞蹈王子. 年青时的胡老曾经担任过武汉市国际交际舞比赛的评委委员 . 说到跳舞老人家有讲不完的话题. 看见他神采飞扬 , 精神抖擞 , 出口深奥的理论,我想象着轮椅上的胡老站了起来 , 翩翩起舞的样子 . 一定非常专业, 很美 . 在胡老的忽悠下我和先生先跳一段华尔兹 . 又来了一遍伦巴 , 一曲终了胡老兴致勃勃给予我们鼓励,又真诚地指出我们的不足, 讲解跳好国标的要点. 让我们受益非浅 .

天色已晚 , 我们建议胡老早点休息, 他却即兴在书房里挥豪书写 . 刚劲有力的毛笔饱蘸着浓汁黑墨在宣纸上飞舞, 几行流利的书法如行云流星在我们面前展开, 眼见为实, 想不到老人的毛笔字写得这么好. 吟诗作画, 满腹经文. 无所不通 .

放下笔 , 老人家又兴致勃勃拿起卡拉 OK 的麦克风 , 那些经典的老歌掀开了两代人尘封已久的记忆 , 动人的歌声在即将沉睡的夜空中回旋. 那一夜我们都很兴奋. 沉醉在歌声里 .

为了不影响大家, 晚上胡老坚持睡在客厅里临时搭起的小床休息 . 第二天一早 , 一幅新写好的书法诗词取代了昨夜的那幅. 原来胡老认为昨天的那幅中有一字写得不理想 , 一大早 5 点爬起来重写了一幅. 他老人家做事这样认真. 让我们晚辈的很感动 .


这首郑板桥的诗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即体现了胡老坚强不懈 , 奋斗不息的个人品性 , 又寄托了老人家对晚辈的希望和鼓励 .

在去百慕大的路上, 有胡老同行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 . 有时候听听老人讲讲母校过去的趣事 , 有时候听听老人畅谈人生. 他的幽默诙谐不经意的会引出你瞬间的惊喜 .. 因为身体状况 , 胡老下船的机会不多 . 他总是尽量减少带给他人麻烦 . 开开心心和辛慰父母打麻将 , 看节目 , 观大海 . 每到吃晚饭时 , 培怡家三口 , 辛慰一家七口加上我和老公围坐在一餐桌 , 三代同堂 , 有说有笑就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


胡老喜欢喝酒 . 图方便和免检 , 他用矿泉水瓶装酒 , 写上一个中文 ” 九 ”. 同音字代替酒. 看到他开心的样子没有人想到他是一位晚期癌症病人, 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和大人们在智斗 , 赢了 .

胡老是一位热情快活的人 . 很少把身患癌症的痛苦表现在众人面前 . 他带给我们总是阳光的一面 . 有一次培怡约我和辛慰去他们住的仓间整理照片 . 我们看见胡老正在休息 , 有点担心打扰老人的香梦 . 却不料老人坐起来高高兴兴的说 : “ 来来来 , 欢迎你们的到来 , 这是个好机会 , 让我们开一个三国四方会议 …” 一席话把大家说乐了 .

因为他的氧气不离身 , 无论是坐电梯里还是去餐厅吃饭都会引起周围人的关注 , 人们的目光中充满着同情的凝重 . 这时候胡老总会用一句玩笑调解这紧张的气氛 , 引发出人们开心的微笑 . 餐厅的经理在我们晚餐时总是特地过来和胡老握握手 , 聊一聊天 , 就像一对久违的朋友 .

记得到达百慕大的那天清晨 , 天边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 , 游船终于停泊在平静的海湾 . 李 教授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胡老来到游船最高层的平台 . 培怡提着照相机跟在父母的身后 , 一家人乐融融的合影留念 . 望着他们的背影 ,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温馨的感动 . 一位是无限热爱生活 , 追求生活,向死神挑战的老人. 一位是相濡以沫 , 终生相伴可敬可亲的夫人. 还有一位孝敬父母事业有成的女儿. 面对悄悄流逝的时光, 他们的笑声和情感留下了如诗如画的美丽.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有限的, 大爱却无疆.


后记 :

胡老走了, 伴着他曾亲自指挥过的合唱团歌声 > 远离了闹世 , 去一处遥远的地方 . 现任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主席刘恒意向所有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发出胡老去世吊函 : 我们尊敬的胡佑华教授于2010 年3 月12 日因病在 INDIANAPOLIS 逝世。胡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外科学教授,在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外科执教近40 年。他在肝胆外科,内分泌外科等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胡教授也是一位善于教书育人的导师,是我们可敬可亲的长辈。我和其他十几位年轻医师都曾有幸得到他的指点。胡教授还是一位社区活动家和文体爱好者。他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导者,他在球类,歌唱,表演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胡佑华教授的辞世是同济医学院的巨大损失。

胡老走了, 一幅幅挽联 , 一首首诗歌 , 一张张照片 , 一簇簇鲜花寄托着亲人 , 朋友学子们对胡老的思念 .

王谈 , 罗卫平在挽联中写道 : 先生虽逝慈惠常留功千古 ; 桃李正芳教诲铭心传百年 .

学子 郑扩建 (77-E-1) 在诗中写道 :

闻胡老驾鹤西去,芸芸弟子尤为悲切,

追思恩师,缅怀先贤。

儒雅风范,博艺多才,乐观向上,后生难忘。

一代神医,调肝胆,合胃肠,手到疾祛,惠民济康;

一名严师,辅贤弟,勤教研,精益严谨,桃李天下。

岁如顽童,言笑戏耍,笑纳人生,

识博巨儒,谈古搏今,融贯东西;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奏欢乐时光,

纸墨笔砚,丹青狂草,书精彩人生。

智多星,大笑星,老寿星,

师者,长者,智者也。

一副高亢汉腔,

述秦汉,讲唐宋,辨明清,

思绪纵横三千年;

忆楚鄂,评华夏,望环球,

激情驰骋五大洲。

一股暖暖真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评议;

亲情,真情,友谊情,情系心连。

那发自内心的微笑,曾温暖你我;

那气贯长虹的阔论,仍犹贯耳旁。

那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情,友谊情,

那难以忘怀的歌声,笑声,欢乐声

化彩蝶,

随烟云,

伴彩虹,

与您常在。

胡老,一路走好!

胡老真的走了 . 当我再一次重读老人家生前在同济海外枚校友网上留下的文章 , 感慨万千 .( http://tongjioversea.org/tjmcoaa/overseas-life/authors/huyouhua.htm ) 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胡老在手术室里指导我们这些实习生救死扶伤 , 在下了夜班的路上横渡长江 , 在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中轻盈飞旋 , 在平展的宣纸上跃笔舒豪 , 在麦克风前高声放歌 , 在篮球场上龙腾虎跃 , 在聚会的侃谈中神情飞扬 …; 胡老 , 您的一生五彩斑斓 , 潇洒奔放 , 不卑不亢 , 坦诚自强 , 您严师律己 , 广交朋友 , 幽默善良 , 您把快乐带给身边所有的朋友 , 即使在与病魔搏斗的有限生命里仍然充满活力 , 乐观阳光 , 您让生命的每一分钟活的有滋有味 , 留给后人许多美好难忘的回想 …; 胡老 , 走吧 , 前方的 路上不会再有风浪. 您一路走好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