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情怀总是真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大千世界,每天都会涌现许多人,发生许多事。可是能引起强烈震撼的,往往是年轻人和他们做的事。比如中国有那么多作家、教授、学者,可是都不如跨出茅庐不久的韩寒影响大。

年轻人没有那么多心计盘算,不会瞻前顾后。他们率性而为,率尔而对,随心所欲,根本不管是否逾矩,不在乎是否应该出手,只遵从本能指引,专接受情绪冲动驱使和下意识操纵,阳光灿烂,全无矫饰伪装,一切出于真心纯情。

做事前想得太多,方方面面考虑周全,难免扼杀了激情,锁住了手脚,所以老谋深算的长者即使丰功伟业与日月同辉,也营造不出少年英雄带来的撞击心灵的效果。

插队时,我们县里的北京知青曾做过几件轰动四方的事情。七四年左右,就在大多数知青千方百计回归城市的时候,有几位已经脱离农村的知青,先后志愿重返黄土地。

一位是七一年从村里当兵的退伍军人。他性格内向,讲究哥们儿意气。六九年初,离开北京时,一起长大的一个朋友难舍难分,尽管不是一个学校,仍然坚持一同插队,祸福与共。当兵后,本来他可以复员回北京,但是,那位当初陪他来插队的朋友,因种种原因,还在村里。于是,他二话不说,背着背包回来了。他对朋友说,直到你能离开,我才走。他忠实地履行了诺言,等朋友病退回了北京,才参加了七七年的高考。

一位是七二年被推荐上大学的女生。七五年从北京师院毕业后,放弃了留京工作的机会,偏要回到插队的村里。这次,她不是孤雁西来,身边多了两位倾心爱慕她的大学同学。他们不是原来插队的伙伴,与陕北毫无渊源,为了爱情,义无反顾。两个小伙子同样年轻健壮,感情真挚,很是让姑娘为难。后来老天为她作出了残酷决定,其中一位在砍柴时不慎跌落悬崖,摔断了脊椎。陕西省为他专门订购了第一台自动翻身床,出动直升飞机运到西安治疗,可惜还是无力回天,瘫痪了,被送回北京。代价巨大得令旁观者也不堪重负。另一位男生七七年到西安专门向我告别,他不无伤感地说,走了,我们要回北京重新分配了。

还有一位已经到西安当了工人,然而,心有不安,情有所失,常常夜不能寐。七六年自动退职,装着一张蓝图,又回到村里。他带着乡亲们建起了水电站,修了公路,栽上了果树,奠定了致富的坚实基础。八十年代,返京开办公司,赚了钱,又投到村里盖学校。四十几岁因病去世,遗言埋回村里。那一天,乡亲们走出十几里重孝列队迎灵,哭声震天。

在美国,我认识一个人,他一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无甚可述,只有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是上海滩小有名气的阔少。母亲是蒋介石的亲戚,两个舅舅因此都扛着将军肩章。父亲是个商人,在共产党得势之前,早早安排了后路,一家人分散到了香港和美国。精明的父亲不想失去房产,想着阶级斗争搞不到小孩子头上,上海的花园洋房便留下年幼的少爷占居着主人位子。高中时,昔日的皇亲国戚爱上了一个比他大一岁的姑娘。初恋的甜蜜让他有些晕眩,天天都像在梦幻中。好景不长,六三年,姑娘高中毕业,因家庭问题,被发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别时,他激动得脱口而出,明年毕业,我去找你。此后,两人维持着书信来往。一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人有充分的理由移情别恋,居然没有让他的热情灰飞烟灭;繁华的大城市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居然没有拴住他的心;父亲的震怒和断绝关系的威胁,居然也没有改变他的追求。他执意将毕业志愿填为到新疆去,驾长风追随心爱的姑娘去。把他作为统战重点对象,并且已经给他分配了一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钢厂工人名额的领导们倒是乐于玉成此事,敲锣打鼓把他送上了西去的列车。姑娘自然感激涕零,文革时,不管压力多大,仍然暗中通风报信,救了他一命。脱困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至今相扶相持。

对这些人,我不想探究其内心世界,一进入理性分析,难免走味。我珍惜每当想起,胸中都会荡起的那层莫名感动涟漪。这就够了。对那些事,我虽然做不来,但不会嘲笑“缺心眼”。多少人一辈子只能随波逐流,从未自主过一次,甚至从未动过真情,凡事都拿捏分寸,一生的道路无大曲折,无大错误,无大悲喜,无大实在,想想似乎有点憋屈。而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不受时局舆论影响,不计利害,全身心投入,只要不伤他人,自有一种英雄豪侠气概,染出一层幸福如意色彩,谱写一曲悲壮激扬乐章,留下无穷回味。人生有过一次,足矣!


Quarx 发表评论于
nice. good to read!
Deana 发表评论于
敬佩!现在这样的人还有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