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腹地初探:美姑(一)

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07年,从云南东川赶往新华的路上,遇到一群衣着鲜艳的彝族妇女和儿童,出于好奇,跳下车拍想几张人物。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她们便上了一辆中巴。我们当时跟着这辆中巴,差不多跑到了昭通。同行的朋友说看彝人的生活应该去大凉山,昭通的已经汉化了。无奈,我们跑了 200 多公里以后掉头去了新华。

同年在香港,老师送给我一部记录片《毕摩记》,讲的是彝族祭司毕摩的生活。画面非常非常的好,每一张拿出来都是美极的摄影作品。只是所有对话完全不懂,听起来像韩语,又像南美某个部落的语言。极其遥远的传统和太现实的现代,直接而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之后,陆续读了几本关于凉山彝族的书, 顾彼得的《彝人首领》,多隆的《彝藏禁区行》,林茨的《百褶裙》,岭光电的《忆往昔》和阿牛史日的《凉山毕摩》对大凉山彝区的印象用最简单的两字概括,就是“隔绝”。不仅指和外界隔绝,也指彝人内部互斗和高度割据。终于在 09 年有机会前往大凉山腹地。 行前老师说“不要试图去拍唯美的风光和人物,要拍的有思想”。

凉山州,东、南隔着金沙江与云南相望,北边触及大渡河,西和西北接壤甘孜州,西南方向就是大家耳朵都听出茧子的旅游胜地泸沽湖。成昆铁路从凉山州中部一箭射过,高速公路基本上也是走同一条线。

凉山州境内,少数民族分布格局粗略地说东彝西藏,就是说东部和中部彝族主导,西部藏族主导,像是木里,汉人这儿那儿的占据了山间平坝、宽阔河谷和交通要道,原居少数民族受不了汉人的跑上 了山,没跑的就事实上被同化了,或者说杂化了。

大凉山腹地只有三个县,就是美姑、昭觉、布拖,加上周边与这几个县相邻的一部分。这个腹地的特点很简单:交通特别不方便。听说当年共产党先轻易地扫清了雷波、越西、西昌、盐源、德昌、会理等外围地带,然后花了几年时间才搞定凉山腹心。 50 年代中期民改激发武装叛乱,这巴掌大的地方平叛用了两年之久,比西藏那边长多了。

大凉山是彝人的地方,河边山里田间走的都是彝人。在美姑,彝人约占人口 97% ,就是那几个汉人你也能想象的出是蹲在城里的。

走进凉山深处的彝家,进入眼帘的是一间间土墙木盖的陋房,一件件包裹身躯的烂衫,一张张写满沧桑的脏脸,一双双木然困惑的眼睛 ……

路过的集市和村庄,彝族人不分男女都身披查尔瓦,用手拉着围住脖子,只露出上面的脑袋,像个锥形体蹲在房檐下,看着汽车往返。当天我原路返回,他们还在那里,似乎从未移动过。过几天我再次路过,他们还在,我分不清楚是否同一批人。


1. 街边抱孩子的女人人的地




2.村里闲坐的人们



3. 被相机和陌生人吓哭的孩子



4.田间3.





5. 大部分成年女人听不懂普通话,也许没哟读过书



6.即使免除了学杂费,还有哦有孩子不能去上学。这里原来的标语是“免除学杂费,体现党的关怀”。因为镜头原因,我的党的关怀给忽略了。




5.

7.他们要打猪草,也要到集市上卖东西

7.

888。她要放羊



9。他们要照看弟弟妹妹


10。




7.




8.




9.




10.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朋友 ,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 , 有价值 , 我喜欢看 .
jiefang 发表评论于
作品厉害。
格桑梅朵 发表评论于
回复阿兰的评论:
你真厉害,佩服~~
阿兰 发表评论于
曾在昭觉和布拖呆过一个多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