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想给自己贴上“中共民主派领袖”的标签
作者:荀绍棠
一、仅当一个"好人"还不足以自保
二、温真的想当胡耀邦的衣钵传人吗?
三、温是什么样的代表?
四、借道胡耀邦而不真学胡耀邦
五、不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是为了贴金的回忆
六、温家宝达到目的了吗?
七、温家宝的"天安门"到底在哪里?
本文较长,陆续登出,欢迎批评
读罢高申文的《温家宝借胡耀邦欺胡锦涛,中共核心权威崩溃》一文,虽不完全同意高文的看法,但他认为温家宝撰文纪念胡耀邦显示中共胡核心的权威崩溃,是"中共即将崩溃的强烈信号"的分析,却也自有不可忽视的道理。
按照温家宝的聪明和他所处的地位,以及他身边那么多谋士,也一定会事先研判他撰文纪念胡耀邦会引发的种种猜测,像胡少江、高申文"中共核心权威崩溃"一类的解读,当然也在预判之列,那么,是什么诱惑,能迫使他即或冒如此风险也要发文纪念呢,他想得到什么?
一、仅当一个"好人"还不足以自保
连年来,中共总理温家宝的秀场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饺子可拿来表演,地震可拿来做秀,就连半夜伸头看看天,也有仰望星空来显示无奈。现在就连文章也不放过了。秀来秀去,一方面赢得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一方面也引来中小知识分子的嘲笑,所谓"影帝"的称呼就是一例。不过,说实在的,虽都是贬损之意,温家宝的"影帝"却比前总书记江泽民的"戏子"强多了--至少演技得到了肯定。
做秀之所以总是能蒙住一些人,因为现实总是存在着某种物质或者精神供应的短缺,做秀通过重燃或者点亮某一些人内心的希望和幻想,为做秀者寻找、建立和培养自己的支持者。
无论中外,做秀是政客的本能。但中共官员与西方政客的做秀有本质的不同。西方的政治家是民众选举出来的,他们的政治生命系于民众的选票,就算不当官,他们只要从政,就得经常与选民联系,为选民的吃喝拉撤操心,所以亲民是他们的本能;而共产党的领导人都是在密室中博弈出来的,民众无权选举,他们的亲民作风只能是被迫做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的流露,所以亲民只是他们增加权力筹码的表演。
胡耀邦这个名字与中共政治体制改革,与改革派与保守派关于中国民主进程的博弈,与六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胡耀邦于1980年开始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他因为毛泽东时代受政治迫害者平反,推动经济自由化,探索和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并在西藏等敏感问题上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立场,以及朴素亲民的工作作风而得到各界拥戴。由于对邓"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策有抵触,1987年,被邓等中共老人以"对1986年的学生运动处理不力"为由迫使下台。1989年4月,他的逝世更是触发了"六四"事件,这使得他成了中国的一个禁忌人物,成为中国民主改革的一个符号。
温家宝是由胡耀邦直接提拔入中共大内的。可以说,没有胡耀邦,就没有温家宝。且自中共十六大以来,相对于其他常委要么呆板、木讷、慎言,要么面对民主呼声时赌咒发誓一般"决不走西方民主那一套邪路"的言论,温显得机灵、民主得多了,常常以其颇为独特的言行举止,逐渐树立起一副迥异于其他党国大佬的鲜明形象。一篇说"温家宝是一个好人"的文章就这样赞美温家宝:
"背诗诵词、引经据典,慢条斯理、侃侃而谈,中西学问、似略有所知,国情世情、似有所晓,学识、口才与人文素养,比他的主要同僚明显占优;他的腿脚比较勤、官腔比较少,姿态比较低、架子比较小;他亲临抗震一线指挥救灾,到贫苦家庭嘘寒问暖,帮没钱养家的农民工讨工资,为看不起病的小女孩联系医院,在矿井里过大年,跟市井小民称兄道弟,陪下岗工人哭天抹泪,与普通网民现场交流,请'基层代表'进中南海对话,给小学生亲笔写回信,和中学生同堂听课,与老师交流教育心得,向科学家'汇报工作',向国学大师谦恭讨教,与文学艺术家推心置腹,……总之,'亲民'、'勤政'的功课,温家宝做得比谁都足,在那个圈子,即便这些都是做秀,也不是人人愿作、人人作得到的;他的穿不破的羽绒服和开了胶的运动鞋,也早已全国皆知。"
"除了'亲民'、'勤政'之外,温家宝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偶有'新语'、常发'异议'。他公开赞成'普世价值',几次三番主动说到'政治体制改革';他重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老话,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还说'领导者应有听取逆耳之言的雅量,能够包容不同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他说,好大学的'灵魂'就是'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办不出一流的大学;他还说,'公正比太阳更温暖',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并把'尊严'解释为人的自由、人权、平等与社会公正。这些话,若放在'普世'场域,其实既不新、也不异,本是世间公理,但若放到中共特定的政治语境中,则极显新异,俨如'异议分子'所言。"
但仅仅是一个"好人"远远不够,除获得一些尊重外,并不能丰满自身形象的内涵,可能还有害于形象--"好人"往往与庸碌无为联系一起。对于"普世价值"的强调,也因为概念化而流于空谈,徒增做秀之责难。若想丰富形象,让形象鲜活起来,必须另辟蹊径。胡耀邦这个名字也就呼之欲出了。
这样,作为当朝宰辅,温家宝一旦发文纪念胡耀邦,将自己的名字和形象与胡耀邦一连接,就自然让一些抱有幻想的人浮想联翩。评论《温家宝撰文纪念胡耀邦:引领一次改革派进攻势头?》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温家宝代表的仅仅是他自己,还是在引领一次改革派进攻势头?是针对何人?这是否仅仅是温家宝在从政结束之前的怀旧,还是一种试图引发社会支持的尝试?温家宝冒这样的风险到底代表的是什么人?他是否在试图绕过那些常常令政治改革偏离方向的官僚制度和强硬派,还是一个转折点,是朝着一些人敦促实施的治理转型上的转折?"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更断定:"温家宝高调怀念这名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被迫下台的前领导人,以此重申个人的改革意志,又曲折暗示了中国推进改革所面临的重重阻力。"
二、温真的想当胡耀邦的衣钵传人吗?
那么,温家宝是在释放政改信号吗?或者说,他的确想当胡耀邦的衣钵传人吗?
胡少江在《温家宝为何要出面纪念胡耀邦?》一文中评论道,有人认为这是中共即将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信号,这些解读并没有什么根据,因为只要认真阅读温家宝的文章便不难发现,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提及胡耀邦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政策主张,也丝毫没有涉及胡耀邦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任何观点。
胡少江认为,之所以要纪念胡耀邦,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执政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胡耀邦这个名字。胡耀邦生前和身后所拥有的,正是现在的执政集团所亟需而又不具备的,那就是民意。但执政党需要利用胡耀邦,但是又十分害怕胡耀邦的政治主张。因为胡耀邦所真正提倡的正是他们所不敢做的,那就是支持和保护各种不同政治见解的讨论和辩论,进行真正走向民主政治的体制改革。
很明显,温家宝作为这个最高执政团队的核心一员,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典型代表,作为30年改革的最大获益者之一,我们看不出,也想不出他有什么有别于他人的改革现状的动机。事实也证明,他在任的8年,中国是更加权贵化的8年。
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温家宝任总理两届,在位至今已8年,8年的时期不短了,中国人就用8年的时间打败了日本鬼子,可见8年可以作很多事。但看温这8年,却是典型的口惠实不至的8年,是"小施小惠、不行大义"的8年,是头痛医头医不好、脚痛医脚脚却瘸的8年,是尽现疲于奔命而根本不得要领的8年。
按照温家宝做秀所表现出的智商与情商,他难道不知道中国吏治腐败到何种地步、社会缺乏公平和公正到了民怨沸腾的程度、生态环境破坏到了有水皆污的地步?在其8年之内,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人权、低工资、低福利的掠夺性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根深蒂固,吏治腐败、两极分化、环境污染、耗费资源等种种病弊实际上处于"不可治理"状态,已经失控。但他从来没有在治理这些问题的基础制度和基础秩序上下功夫,而刻意于"摸摸被褥、揭揭锅盖、喝几口自来水、流几行眼泪"这些俗不可耐的形式,根本没有表现出奋不顾身地推动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大忠、大义,始终没有在改进制度方面有任何作为。温8年以来的所作所为,表明他与那些浑浑噩噩、贪赃枉法、狂妄无知的党国官僚们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共性,即作为特殊利益集团的当家人,他不可能去主动推行革自己命的政治改革。
不仅政治改革没有进行,就连所谓的机构改革,都是走过场。一个大部制,搞来搞去,只撤掉了一个部。行政问责制搞成了异地升迁制。政府信息公开反而为不公开的提供了借口。经济改革方面更是乏善可陈,流弊丛生。改革了30年,到了温的任内,国进民退成了主旋律,房地产高歌猛进,房价涨幅堪称世界第一。本来来源丰富的地方财政变成了单一的土地财政,而强行拆迁导致自焚事件屡屡发生,以至中华大地冤魂遍野。
网上流行的一篇《社会主义宣言》这样描述当今中国的现实:"贪腐无度、傲慢的官僚,自私自利、鼠目寸光的资本家,失去了道德和信仰的知识分子,为了基本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大众,这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权力所支配的资本像四处漫溢的洪流,以全面性水土流失的代价制造了一片沙滩上的绿洲,官僚集团与学术精英结成联盟控制了社会的命脉,腐败制度化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共识,被剥夺、被忽略者眼中的冷漠与无奈正在变成仇恨与嘲讽,这便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图景;官员不再忠诚,工人不再勤恳,农民不再朴实,老师放弃了尊严,学生没有了激情,所有美好、高尚的价值都遭到轻蔑,投机的、市侩主义的人生哲学成为唯一的信仰,这便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精神状况"。如果将政治迫害和政治高压列入其中,温当政的8年,已经将这个国家的凝聚力消耗得一干二净。
这种"权贵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社会溃败"景象越来越让人目瞪口呆,与温家宝政府在体制改革上的无所作为,甚至是有意不为,有直接的关系。
高申文:《温家宝借胡耀邦欺胡锦涛,中共核心权威崩溃》的地址: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432510&id=984637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