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子选择MIT的种种

还用说吗,哈佛当然是极好的学校。 所以尽管我家小子放弃哈佛而选择MIT,我写这篇东西也绝没有要贬低哈佛的意思。

当然更没有觉得我们的做法正确的意思。 无非是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借此对所有曾给予支持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有关选择学校最流行的说法大概是要尊重“fit”,即看哪所学校最适合自己。 而“fit”有很多层面,包括专业,学校/学生文化,内外环境,师生关系,等等。

举专业为例,如果仔细对比研究一下哈佛和MIT,就会发现这是两所很不一样的学校。

在某些人文学科方面,诸如Social Studies, Government, History, Languages 等等,MIT 根本无法和哈佛比。 Social Studies 和 Government 又是哈佛本科三大热门专业中的两项,特多的人选学,其中更有为数不少的人毕业后再进法学院进修。

如果对这些学科感兴趣,哈佛自然是不二之选。

在另一些方面,Harvard和MIT则在伯仲之间,这些包括数理化等科学学科,还有Philosophy, 以及哈佛三大热门专业之一的Economics。

但是考虑到名气上的差别,哈佛仍然更吸引人。

但是一谈到工程学,哈佛则无法望MIT项背。

另外与Warton, Stern和MIT不同,哈佛也没有设立本科管理科学专业。

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正因为有些苹果和橘子的意思,所以外面搞的那些排名尽可参考,但不能作唯一标准。

我家小子小时候夏天会由我们一个朋友和她的女儿带同回国。 他对那小姐姐言听计从。 后来小姐姐去了Warton,毕业至今一直在花街。 我家小子对人家一直是仰视,也因此对理财经济感兴趣,一直在Ebay上倒买倒卖,也一直想在大学里学习包括Finance在内的管理科学。

同时他又对技术感兴趣,自己拼装计算机,和同学一起计划改良太阳能板,幻想能投身发明新型能源的事业。 也因此而感觉自己是个“hands-on”型的人,有兴趣在学习管理的同时在工程方面涉猎一番。

排名更多的和名气有关,但对于名气儿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哈佛的名气大自不待言,但这也是相对的。 像GE,UTC这样的制造业方面的巨擘就特别青睐MIT的学历。 我们一位在MIT当fellow的朋友告诉我们,凡MIT去UTC的都会特别培养。

鉴于以上种种,当然也可能还掺杂别的考虑,儿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去MIT,搞个double-major,毕业后短期工作,然后争取去HBS 或Sloan 学MBA。

我和我家LD可不是在名校光环面前一点儿不头晕的人。 哈佛呀,提起来都会怦然心动呢。 我们真的是千方百计地把哈佛的各种专业进行了有利于儿子兴趣的排列组合,也不遗余力地向他鼓吹哈佛的种种优点,甚至“声色俱厉”地告诫他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无关因素排除在外。 但是我们也给自己定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对学校的取舍应该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第一个不是由我们,而是由他自己做出的重大抉择。

儿子做决定前一小时,我陪他去以前的小学散步。 没说别的,根本没有提哈佛和MIT,就是回忆过去那些 good old days,回忆他走过的路,提到过去曾经帮助过他的很多很多人。 儿子说等将来有了钱,一定要给自己的中学捐献一座building。 散步回来走到家门口,儿子说:“With my decision, you are not going to have the bragging rights among your colleagues。” 我知道他决心选择MIT了,就对他说:“I don't care about any bragging rights. I admire you for bucking all sorts of pressure, ours no less, in making such an important decision on your own.” 儿子进到屋里就在计算机上向MIT发出了自己的commitment信。

不瞒大家,昨晚儿子的决定做出后,咱家的门莫名其妙地砰砰大响了几次,有人晚上到后半夜都睡不着觉呢,这哈佛好会作怪哈。 不过今天好像已经基本雨过天晴,阿弥陀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