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桑果满枝

记录生活,结识朋友。和文字一起慢慢变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又 见 桑 果 满 枝

雪的烟花
06.18.2010



六月,春末夏初,久雨微晴。一连几天的阴雨绵绵,好似回到了江南的梅雨季节。淋湿了一树的春花,也淋湿了一地的乡愁。

午饭后,喜欢去校园走走。一路的林荫小路,葱葱茏茏的小树林。途经一条小沟,攀石掠枝之间,募然回首,惊奇发现红红黑黑的的小果挂满枝头。啊,这不是家乡的桑果么!又见桑果满枝,砰然心动。顺手摘了一枚放入口中,酸酸甜甜的,一如儿时的感觉。

紫红紫红的果实,顿然撩起我遥远的情思。酸酸涩涩的的味道,飘浮着悠远的往事。

有人说,相距愈遥远,相思的梦愈多。乡情绵长如丝,系得住离家万里的游子之心。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是点燃乡情的导火物,譬如桑椹,更是如此。

能够标志故乡且烙印甚深的树种,非桑莫属了。人们常以桑榆来比喻晚年,于是中华文化词典中出现了“桑榆暮景”这个成语,以及“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句。至于用“桑梓”来代指故乡,在古代就成为约定俗成的事。《诗经·小弁》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即: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栽种的,对这两种树要敬意倍加。

小时候,桑椹是乡下最常见也最美味的野果,村前屋后随处可见。清明节后,桑果开始挂满枝头。等不及的孩子们还在果子青红之时,已猿猴般纵身上树,而我总是不敢,只能可怜的站在树下,等候捡拾枝桠摇晃之间掉在地上的零零星星。欢声笑声在树梢飘过,阳光从缝隙间洒下来,紫紫黑黑的在眼前晃来晃去,终经不住诱惑,于是在弟弟的帮助下也学会了爬树。坐在枝头的感觉真好,只吃到肚园腰园嘴满手满才会下来。后来离开了家乡,城里似乎很少再看到。于是那紫色的梦幻就只能摇曳在梦中了。

想不到来美国后,又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周末的下午,约了同伴采桑果。想起第一次在美国看到桑果累累的时候甚是意外和惊喜。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早晨晨霧未開,微露的晨曦下,桑椹紫紅中透著晶瑩,还带着露水。赶紧采了用饭盒装好带去单位给同事吃。没想到美国人似乎不知道这个果子是可以吃的,所以才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桑果累累的惊喜景象。

回家后,邀请朋友围在茶几前品尝桑椹。我像得到了天堂的稀珍,女儿却连声说不好吃。我的情绪由亢奋转为低落。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也不会相同。桑果,不是什么美味佳肴,只是一种儿时独特的记忆。美国人是不懂的,孩子也是不懂的,唯有自己慢慢品尝吧。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