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女人,白女人,黑男人,白男人, 华人。


这个贴子说说种族之间的故事,纯属个人意见哈。不要胡想乱联系。

种族之间是有歧视的。也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吧,不光真正的种族之间,就连种族内部的亚种之间的歧视都很厉害。华人从不同地方来的互相看不起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代表,虽然和三个代表没有任何关系。

曾经遇到一个小留,功课很好,在MIT上double E。爱上了一个黑女孩儿,正确的叫法是非裔美国女孩儿。父母都在上海,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母亲大人立马飞到美国棒打鸳鸯,根本不许自己的儿子再见那个女孩儿。可是这是美国唉,而且他们是同学,真是不知道怎么才能不见。母亲就租了房住在学校附近,命令儿子天天上她那里报到,最后闹的沸沸扬扬的让MIT的中国人很没面子。

在前几年,三个洛杉矶的华人兄弟把自己姐姐的黑人男朋友暴打一顿,最后全体在监狱里面见面。

至于对于别的有色人种的歧视也是很常见的吧,印度人,南美人,他们各有外号,而且并不吝于加之于各种鄙视的谣传。

华人的种族歧视实在是世界一流的水准,无出其右的。不幸的是,华人的这种态度,并非不为人所知。上次在家里开party,一个印度女孩儿可能是喝多了,当着我的面开玩笑的说“You Chinese call us 'a san'” 那个“阿三”二字说的字正腔圆。

其实无论黑人女孩还是印度,南美的女孩从生理优生的角度看,都是华人的上选。这个里面的道理有相当的科学性,在此不细说了。不过一个朋友曾经说过:“黑人女孩儿的皮肤之好好似锦缎,手摸上去平滑圆润不似凡物”。


相对于的白人女孩儿,很多的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的男性移民里面基本上有贼心没贼胆,曾经有一个帖子还是文章的流传甚广,说的是一个作者本人(华人男性)交了一个白人女孩儿以后的性挫折,最后到了要请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女朋友的地步。闹的很多人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来论证自己阳物的尺寸和体毛的多少。可是后来发现原来写那个东西的家伙根本就是一个文字记者而已,文章也就是后半夜梦游的产物罢了。

不过,印象依然在,连文学成里面也时不长有个文章褒贬白人女孩儿,实际上,美国的白人女孩儿和一般的华人女孩儿性情上并无大不同,她们绝大部份并不滥交,思想上甚至更保守,更愿意“过日子”,从一而终。身体的差异是有,但是并非谣传的那样都有体臭,汗毛很重。相反自小的户外活动让她们身体强健,当小汗微现之时阳光之下的面似桃花,白人女孩儿的美丽实在是风月无限呢。


可能是反差太大的原因,又或是根本是自己意淫的结果,华人对于黑人男人的偏见可真是比天高比海深呀。连代的结果就是黑人男性对于华人的成见也不少,这个世界上自卑和自大是两个最好的孪生兄弟了。有一年到洛杉矶的downtown,给一个长辈当导游兼保镖,在街边停车之后,我在楼外面等人。一会儿过来了几个黑人,其中一个看到了我们停在街边的车,一屁股就坐在了车头上。我当时站的不远就说:
“嘿,那是我的车。”,那个黑人小伙从车头上下来,看看我,和同伴嘀咕几句后也不走,看看我,发发呆之后突然开始在我面前“练功夫”。呵呵。小伙一个冲拳一个踢腿的在我面前展示武打技能。我当时想笑,要是真的笑出来就不大好玩儿了。不过,当时的场景一定很怪异:一个黑小伙在一个华人小伙的面前练中国功夫,华人小伙就那么静静的看着,那是洛杉矶的街头呀。而且我也不是成龙什么的教人功夫当人师傅。黑小伙练着然后看看我,我冲他点点头说“very cool”。然后我上前一步和他握手,介绍姓名,大概他没有想到我会那么做,脸上似乎有点儿惊讶和不好意思。于是大家就握手,互报姓名,说了几句有的没有的,他们就离开了。

后来想,如当时我也亮亮拳脚,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一定不会就那样和和气气的摆手说bye bye 吧。

我个人的经历里面,觉得黑人的男人非常喜欢华人的长象。对于华人女孩儿是情有独衷的。而且黑人的男人和华人男人相比多了一份大气之内的随遇而安,少了一份勤劳之上的斤斤计较。


在很多华人的眼里,白种男人是最看得上眼的了。在网上很多的帖子里面,会常常见到“我的白人室友”,“我们的房子在传统白人区”,“我的那个白人男同事说”
之类的白人崇拜们者的话。有一些香港,台湾来的华人对于白人男性的崇拜到了差不多每见必鞠躬的程度。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的白人的确很优秀,这里的优秀是说作为一个人在品德,修养,谈吐方面的优秀。在其他的方面比如头脑,见识似乎和华人的平均水平还是没的比的。个人浅见,美国的白人男性两极分化的非常厉害。聪明的非常聪明,蛮酣的超级蛮酣。我周围的几个白人,心算可以算到千位的除法。视野开阔,为人大气。不过,在美国,对华人从心里种族歧视最厉害的也是白人男性。而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对华人的歧视程度成反比,越是社会地位经济能力不强的白人男性越是歧视华人。我个人的理解那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罢了。


很晚了,最后说说华人。华人基本上是结合了各种人种的平均特点。也就是说点不突出,缺点不明显,除了种族歧视以外。不过,华人女孩儿在大学的里面的受欢迎程度实在是让人嫉妒的感叹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

嘿嘿,没事儿。我也不知道怎么会事儿。可能是bug吧。
偶灯斯陋 发表评论于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 I give up! (why can't it show the word--deive? it's always the non-word:deive?)
偶灯斯陋 发表评论于
回复偶灯斯陋的评论:oops--should be"deive" (not deive)
偶灯斯陋 发表评论于
呵呵,20多年前的美国片子“北京故事 (The Great Wall)”里的著名语录是 ABC 方保罗说的一句:Chinese parents are racist! 夸张有点儿,大致上 还是满deive的.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要是说中美教育上的不同,我觉得个体的自信程度和自我表达的程度应该算是不同教育文化的结果。上学的时候,在试验室常常待到很晚,因此就结识了一个janitor。也第一次认识了美国人的职业自豪感和敬业精神。他很自豪于自己的工作质量,常常说自己擦过的楼层是全校最漂亮的!的确,真的是很漂亮,spotless!

在工作上明显的美国人和其他的国家人会很不同,其他的国家包括其他英语系的国家。好里说美国人很有表达能力,坏里说美国人很敢大言不惭。亚洲的国家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概念,就是干的好,自然就会有人赏识。中国人常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这个理论在美国完全用不到!呵呵。

干的好,还要会说得好。而美国这个国家里面的人都很习惯于听别人的“说”,这个应该是很有道理的,毕竟大家都很忙,又有保护隐私的习惯,你不说,自然关心的人就很少。想是yingyuan说的,一旦一个文化习惯建立起来,完善并推广是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不会导致无所事从。
yingyuan02 发表评论于
我在体会你们阐述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差异之间的内在关系。“很多人都会说快乐是生活的追求,其它都是手段。“ 很有同感。 不管两性关系,还是事业爱好,许多美国人执着,始终如一地追求精神上的实用主义。怪不得,Derek Bok 写了一本 “The Politics of Happiness”。 我没读过,但我想美国人对政府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时考虑百姓的幸福。
我想过去中国人追求精神上的理想主义。现在是物质上的实用主义。 有人极力推荐“山楂树之恋“。网民说看了痛哭流涕。而 “山楂树之恋“的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我想中国人大概要开始追求物质上的理想主义。不管是理想主义,实用主义,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没有绝对的好坏“。 但是这种来回折腾,前后矛盾,思想上反复跳跃,导致大家在每个阶段击碎不同的信念,追求不同的理想,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若有人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始终如一地坚定自己的信念 (beliefs or illusion),they are far ahead of themselves.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关于东西方culture difference.你提到的事情今天作,言出必践令行禁止等等原则,本来就是professional的作风,放在世界各国都是适用的。所谓culture,很多是人为设定,约定俗成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好坏,所以才会在各国之间有差异。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小学中学的学校教育中,中国家长老师用得最多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批评是天天进行的,时刻不放松的,比如没站直啦,丢三落四啦,小动作啦,考试没得满分啦。。。要表扬也是偶尔为之,有时候老师会和别的老师表扬某个学生,却不会当面说,怕的是学生听好话多了就会骄傲,翘辫子。“骄傲”这个词,可褒可砭,我小时的印象绝对是砭的多褒的少。换到美国的环境,骄傲绝对是个褒义词。这里教育出来的孩子个个是骄傲的,自信的,因为天天得到赞扬,听到的批评也是委婉的,折扣的。

觉得中国美国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也很不一样。中国要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目标,一般都是讲事业的目标,做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报效祖国,为民服务。当然后面两句是样板戏,真正动机可能是财富,可能是社会地位,也可能是要耀祖扬宗,让父母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没有几个人会说我要做个快乐的人。去问问美国人,很多人都会说快乐是生活的追求,其它都是手段。

再有就是家庭的紧密性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父为子冈,老子说什么儿子就得听着,不能顶嘴不能反驳,否则就是逆子,不肖。就算民主一些的家庭,不搞什么跪拜,祭祖一类的仪式(不是笑话,李亚鹏王菲家过年就要给老人磕头,他们的孩子也要给他们磕头),父母子女的地位也绝不是平等的。再加上“父母在,不远游”等等孝子们发明出来的道义,让做子女的很容易心生内疚。在中国谈了朋友要给父母过目,对象入不了父母的法眼,三来两去就散了。我有在美国的台湾朋友,她母亲不满意她找的男朋友(非华人非白人),到她这来寻死觅活,说她要跟男友结婚自己就上吊,结果成功地棒打鸳鸯。因为中华文化孝字第一,要为了男女私情害死老母,要天打雷劈的。美国文化中个人主义优先,父母子女是独立个体,虽有亲情,也互相尊重个人生活空间。很少有子女结了婚还和父母同住的,否则要传为笑话。老人退休后也通常自己想办法,不是搬去让子女照顾。当然中国也有不近人情的子女,美国也有愿意照顾老人的子女,但我谈的是整个社会的倾向。

最后一个例子涉及东西方文化对性的态度。在此仅指近50年来的风气,西方文化复兴前极度禁欲的时候不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较保守,当然近些年国内被西方思潮影响已经逐渐放开,但我上学的时候还是很保守的。大学以前的恋爱叫“早恋”,家长老师如临大敌,严防死守。即使大学也不允许结婚,否则要退学。很多中国男人嘴里不说,心理对新娘的期望还是要处女,若发现不是,就好像被带了绿帽一样不舒服。我的中国同学就抱怨过他的女朋友,“我已经不在乎她不是处女了,她怎么还...",好像觉得对方卖二手车还不降价一样不可理喻。而西方的恋爱观风味迥异。我看“苏菲的世界”(写成小说形式的哲学入门读物),里面描写苏菲的朋友(大概就十五六岁吧)已经在和男孩子在草丛中尝试爱的初味了。在性解禁的社会中,爱和性两者都被认为是人生的美妙体验,而不是洪水猛兽,或淫秽低下的趣味。当然西方主流社会也不鼓励滥交,不负责任的性行为导致很多teenage preganancy,是一大社会问题。但多数人的解决方法是safe and responsible sex,只要是认真的关系就可以step forward,并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而不是要禁欲到结婚。他们婚前同居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看性是否和谐,是否双方都很愉快。Sex和任何体育运动一样,也有技巧和经验之谈,也是熟能生巧的,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不可能开始就非常完美地掌握.所以中国人追求的更是象征性的纯洁,西方追求的是实际的欢愉.当然两种文化都强调两性关系要建立在精神吸引的基础上,而摒弃完全的肉体关系.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yingyuan02的评论:

destructive creation 这个词用的好,很象是financial innovation对金融市场的打击。貌似帮助实则摧毁。有时间要写写这个东西和你交流一下。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于:2010-07-03 20:57:59 :

看起来咱们对于美国科技现况的观点没有很大的不同。很同意你说的短期做客和长期生活在其他文化中所能吸取领会的深度和广度是有区别的,当然是好过于无。我另外觉得任何民族都有顾念家乡的情绪,美国人说美国好是常态,说美国不如别人是客气。

关于文化碰撞,从我个人来说似乎并不明显,相反,我到了美国以后却常常有“还来这里也是要求这样做事的。” 我从小家教很严,严到我的同学都不太喜欢到我们家里作客。呵呵。可是到了美国以后,发现所谓的说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乃至令行禁止都是美国生活中的常态而已。这样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好似活在父辈的年代。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反向的culture shock 。
yingyuan02 发表评论于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谢谢指教。“来美国的中国人从小在东方文化中长大,乍一搬到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障碍决不仅仅是语言一点,多数人都强烈的感受到文化冲击”。 对学文科的人,反差可能更大,感悟更深。我学纯理科,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孔孟之道。在中国接受无产阶级过滤过的东方文化和舆论误导的西方文化。来到美国,这两种文化的误区,不但没有被真正的美国文化击碎,反而被商业化的美国文化搅得浑浊不堪。在误区中的误区行走,只有下一场暴风雨,人才能清醒。醒悟的过程是痛苦的。一开始是想清楚它不是什么,然后再考虑它是什么。“这种认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人在走出误区中的误区过程中,有时候 suffer illusive understanding and retrospective distortion. 不但影响自己还误导下一代。希望大师们多写这方面的博文,让大家反思。

“美国大众的“国际意识”, 的确并不深刻……再回到大学这个圈子,我个人感觉里面的人比美国人平均“世界意识”强很多” 我赞同。美国大众的“安分守己” 和美国精英的忧患意识是一个很好的平衡。在商业界,许多大公司在10年前就培训管理人员如何管理移民。美国精英对新鲜事物很敏感。只要有利可图,他们马上捷足先登,许多公司在中国蹲点二十几年,而美国大众却浑然不知他们将来被裁员。不说大学,就说小学。许多公立小学的老师,见多识广,他们的足迹踏遍全世界。学校不但安排小学生排练各国文化的音乐剧目,还组织他们去国外春游。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美国大众的“国际意识”不可能太差。

抬杠提到“说到现代科学,我倒是觉得所谓现代科学不过是人类的兴奋剂罢了,会加速人类的灭亡。“ 我的理解是destructive creation。美国精英在90年代中后期设想了许多蓝图,现在是梦想成真,也进一步拉大了富国和穷国在科技领域上的差距。同时,网络给人文社会学提供一个免费的实验室,给思想家提供了一个革命的舞台。如果一个群体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一场思想革命可以加速他们前进,也可以让他们倒退。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回复yingyuan02及抬杠兄的评论:我自知时间水平都有限,就不来开博献丑了。偶尔到别人的博客上抛砖,勉强尚可,因为打不过可以跑。要做自成一派的武林大家,还有待时日。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若说美国大众的“国际意识”,的确并不深刻。我的一对美国中部夫妇朋友退休后去欧洲旅行,回来大为惊诧,怎么当地电视报纸对美国的事情只提一点点,难道美国不是世界的中心么?一般美国老百姓印象中的国际事务恐怕就是以色列,伊拉克,现在加上巴基斯坦有关的事务(英国是他们的前身,现在也有特殊关系,勉强也算一个)。

不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与其经历密不可分。来美国的中国人从小在东方文化中长大,乍一搬到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障碍决不仅仅是语言一点,多数人都强烈的感受到文化冲击,也不免对原来自己认为天经地义的一些标准产生怀疑,继而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重新决定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和世界观。在哲学中,定义一个概念不仅要讲它是什么,还要说清它不是什么。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碰撞恰恰从外延上定义了这两种文化。

但是这种认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我们把二三十年的文化积淀放在一边,花很多精力学英语,在人家的国度里闯天下,还常常因为语言文化的隔阂事业上受限制。难道都是自愿的么?中国各行各业大兴学英语之风,连那些工作中不太用到英语的岗位职业也要考英语评职称,难道不是资源浪费么?若是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汉语在世界各地被广泛采用,人民币是国际货币,恐怕很多中国人也要滋生出美国老百姓一样的自豪感和自大感了。清朝末年中国从上到下,除了几个力主洋务运动的忧国忧民人士外,无一不是生活在这种自豪感之中。结果被人家坚船利炮迷梦顿醒,开始睁开眼看世界。

再回到大学这个圈子,我个人感觉里面的人比美国人平均“世界意识”强很多。一是因为大学里外国人比例相对高,尤其是研究生院。这里的美国人每天接触很多世界各地来的同学老师,自然对其他文化有所了解,不至于完全闭门自大。更重要的一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半对新鲜事物不那么排斥和充满偏见,会主动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尽量客观的形成意见。多读多看多比较,自然形成批判精神,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不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或自己国家的观点角度是无懈可击的。况且很多搞学术的人有机会到世界其他国家访问交流,逐渐超出本国局限,形成世界视野。当然短期做客和长期生活在其他文化中所能吸取领会的深度和广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要比不做尝试要强很多。

最后再探讨一下抬杠兄所形容的“诚实、单纯、富有朴实的同情心”而没有复杂思想,只作学问并做到很高深境界的人是不是足够好。不错,这样的人在很多心思复杂的中国人面前显得很幼稚。但是好像暗合老子道德经里面若雌,若婴儿,若水的境界。若能与世无争,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很值得羡慕么?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yingyuan02的评论:


夜玫瑰是人文方面的大师级人物呢。等着她的帖子.
yingyuan02 发表评论于
你们的讨论的话题更有实用价值。希望大师们多写这方面的博文。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关于中国人的教育,我也曾经很鄙视。不过后来想到这个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个资源的问题,好象可以解释很多中美不同的现像。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夜玫瑰,你好聪明呀,把自己的观点补了不少哈。我说的学校里面的美国人不如华人的看法是基于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数学计算能力得出来的。不是说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和成就。不少美国人,包括各种美国本土人,对于世界的看法相当片面和“单调”,拿医学来说,所谓的西医千年以来基本就是治疗症状的手法而已,虽然有各种的新兴观点,主流的观点已经形成,而且会经常的以自己的偏见来藏僻他人。另外就象是华尔街的很多骗局,其实不一定就是骗,很多推销的人自己是相信的,其实稍微动一下脑子,用一点common sense,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上当了。所谓精英的IQ 和 EQ实在是不高。

如果看世界,看问题,往往以一个概念开始而不是真的去了解一个事情的本源,这样的群体无论如何不能说是有见识的。很多的中国人都是有这个能力的,看问题看得满深的,只不过,中国人的问题是自私,极度的自私罢了。和很多美国人的不知对错相比,中国人的问题是只问利益不计对错。

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而言,美国、欧洲的科学家们取得的奖项是很多的。不过这里面的原因怕是有几点:

1。这里的科学家确实努力,专注。非常的敬业。
2。这个社会的环境很“公平”,也因此鼓励了各个行业的人诚实、敬业的人。大环境是最好的。
3。在现代科学的领域里面,以现在的规则,当然是欧美科学家更容易获奖。

现在的美国人有点象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人,那个时候好象还没有中国,呵呵。绝大部份的美国人诚实、单纯、富有朴实的同情心和自豪感,知九洲而不屑天下。只有这样的国度里面才能养育最专注的科学家们。不过,这些年也是变了很多的,科学界里面为了基金经费的争斗也算是激烈有趣,也不少有学阀垄断一类的事情的。好在,美国的科学家们抢了经费以后,还是实实在在的做学问而不是给自己发奖金。

个人观点,目前美国人的敬业精神和正义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可以望其相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创建者们大多是清教徒的原因吧。


说到现代科学,我倒是觉得所谓现代科学不过是人类的兴奋剂罢了,会加速人类的
灭亡。当然,我也毫不犹豫的享受着这种兴奋剂,比如网路、比如iphone。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且一些热门学科对学生潜力的挖掘也不够。加上高考体制使得不少高中生三年寒窗苦就是为了进大学,进了大学以后失去目标,又没有家长老师管教,开始放松和滑坡。我就亲眼见到我们系里当年某省的高考状元进了大学后开始逃课,无所事事,三年里几乎没读什么书。当然也照样毕业了,反正文凭上是看不出成绩好坏的。但是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尤其是好的大学,比如抬杠兄的学校),就不会出现。美国的本科课程也不好读,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作业每周都有。我在芝加哥大学实习时本科朋友说他们学期中每天从来没睡过超过6小时。
当然这是美国学校逼得紧,未必反映出学生素质。但我所接触的名校本科生,总体还是比较向上的,对于压力所应对的是积极的动力。从他们的精神面貌和学业水平(加上各项社团活动质量)来比,我并不觉得他们输于中国国内名校的本科生。
前面说过研究生质量不太好比,因为混进来一些本不应属于研究生院的学生。好在研究领域是成果说话。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不属于学术领域的人,终究会主动被动的出局。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对不起,没写完就被贴上去了。
且热门学科对学生的启发和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当然,我对比诺贝尔奖得主数量并没有贬低中国科学家的意思。中国没有出更多的诺奖得主有其历史原因,将来也必定会成为科研大国。且诺奖中两项和平奖和文学奖与科研没有直接关系。
但就上述数字而言,美国有优秀本土科学家这一点是可以得到证明的。
抛开科研,转论本科生素质。美国教育家们也经常感叹美国基础教育水平不行。在国际奥赛这样的舞台上亚洲孩子更能出彩,就连数学,语言,地理,历史等各项基础知识测验的跨国比较中美国也通常甘拜下风。应该说美国教育体系的长处是从大学开始显示的。我个人感到中国的本科生教育很多是教材陈旧,内容理论性强实用性弱,且对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你说的这个就有意思了。现在没有很多时间,等晚上我再和你详细探讨一下。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就大学里的人来说,我觉得中国人也普遍有偏见,觉得中国来的水平高,美国人数学不行等等。其实那是因为美国人进他们自己的大学相对容易,门槛低一些,进来的多一些。可是那些真正留下搞研究的美国人多数是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不像一些中国同胞要拿奖学金才能来美国,明明不愿意搞研究也被迫上了贼船)。
研究这东西是投资长见效慢的,而且不好监督,很多靠自觉(当然导师老板可以监督你在实验室做8个小时,但不能保证你全心全意在投入工作)。最后出成绩还是要靠个人的热爱。有的人真的是喜欢做研究,而不是被逼的,人家乐在其中,自然不需要外界压力。既然提到大学里人的水平,而美国大学的地位主要由其科研水平决定,那么我们也不要扯别的,就看科研成果。
根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名单,获奖者列为美国国籍的共有320人,其中外国出生的79人,那么”纯美国人”还有241人,其中物理学奖得主不下65人。你说比数学,物理学研究有多少不需要极强的数学功底?
而自认为Ethnic Chinese 的获奖者6人(其中4人和美国国籍获奖者重合),加上台湾1人,西藏1人,一共8人和中国算有关系。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obel_laureates_by_country#China
这241比8还是很说明问题的。美国研究实力强并不只是依赖外国优秀人才进口。美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对世界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小看的。其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顶尖,除了天生的聪明,后天的良好条件,还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痴迷的钻研精神。就像中国古人说的“书痴者文必精,艺痴者技必良”。
不错,美国从中国,印度进口了大量廉价脑力劳动者,在各大实验室和博士研究组为其打工。这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可能开始还有从人口众多,竞争激烈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危机意识,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更刻苦一些。但是一旦博士学位拿到,就变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情景了。要是当初来美国就没想永远做学问下去,那么这时正可以出去赚钱。要继续搞研究,向科研学术的顶峰攀登,就多半是个人的意愿了。当然在学术界也可以混下去,但是要真正成名成家,没有一番真投入,真本事,是很难的。毕竟做到一定水平的人都很聪明,也都很勤奋。最后差的那几步,就在8分努力和12分努力之间(假设运气成分对大家都是相同的)。美国科学家里尽有聪明的,勤奋的,废寝忘食的,工作狂型的;也有博学多才的,精通乐器的,研究之余去跑马拉松,搞赛车,开飞机的。我初到美国时也觉得周围的美国同学水平一般,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人才分流到最后,能站住脚的美国教授中尽有出色之辈,我原来的偏见也逐渐消除了。
专职抬扛 发表评论于
抬一下扛:我是比较美国和中国大学里面的人,在知识水平、数学能力上和华人应该是不如的。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这篇文还是满客观的,要抬杠也不太容易。就一点发表下愚见好了。
关于白人男性和华人(我想作者对比群也是男性)的比较,不能把美国全体白人和留美的华人相比。到美国的华人和中国所有华人的平均水平还是有区别的。为自己的民族自豪当然好,不过也要想想在家乡广大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同志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