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中,有一回专讲“鲁达拳打镇关西”。明代思想家李贽读到这里,连批15个字,曰:仁人 智人 勇人 圣人 神人 罗汉 菩萨 佛。
鲁达并不完美,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鲁达算不上仁人,算不上圣人,算不上神人,算不上菩萨、罗汉、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价值,在鲁达身上,通过拳打镇关西一节,而有所体现。这终极价值,在儒释道三教均以最高人格的形式予以体现。可以这么说,儒释道在最高人格层次上是相通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了标题上对王耀武的评价,即仁、义、智、勇、神、圣、佛。也正因为儒释道在这些最高人格上是相通的,因此下面不事事都予以评论分类。如果你一定想看我证明他圣似孔丘智赛诸葛勇过岳飞心如菩萨,那你可能会失望的。
王耀武戎马一生,与别人浑身弹片伤痕不同,好像没有受过伤。这与王耀武很早就成为独立军事单位的主官有很大关系,而这甚至可以追溯到直辖于军事委员会的补一旅时期。没有受伤,不意味着不勇敢。
有人说,夹起炸药包去炸敌人的军车,是勇敢。这话很对,这是勇敢,但这是士兵和底层军官的勇敢。
有人说,端起机关枪带着敢死队冲锋,是勇敢。这话很对,这是勇敢,但这是基层军官旅团长的勇敢。
这都不是独立军事主官之勇。军事主官,不应逞血气之勇,不应逞匹夫之勇,而应以完成军事任务为第一要义。王耀武的勇敢,表现为不避战、不犯险,表现为严格执行军令。第二次长沙之战,前方作战部队失利,日军攻到自己的军部,卫士排排长也被日军用刀劈死,但王耀武没有退缩,躲过日军后继续指挥部队作战。直到接到薛岳撤兵的命令,王耀武率部才撤出战斗。等到日军撤退时,王耀武马上率残兵进行追击作战。与此相反,廖龄奇收拢溃兵后,就再也没有回头参加战斗。这可能也是王耀武对廖龄奇不满意的地方。
在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对命令的执行,是不打折扣的,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作战,也有胜有败,但败时,是节节退却节节抵抗。即便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第二次长沙战役中发生了溃败,王耀武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部队,从没有发生过自己逃生而弃部队于不顾的境地。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对日作战中,王耀武没有把部队置于危险的境地,没有被日军包围过。作为将军,不虑胜先虑败,正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在入主山东之后,王耀武几乎把行政部门主官全部换人。我想,这不是以权谋私那样简单。我觉得,不管任用的是哪些人,管理者只要能做到用其长避其短,做到人尽其才,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战时,王耀武治军很严,不管是练兵还是督战。比如有个营长集会时走神,王耀武挥起了老拳;比如有个团长捉了老百姓的鸡,王耀武下令枪毙。正因为有严格的要求,王耀武74军的军纪,在国军里是上数的。另外,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王耀武保持部队满员,不吃空额。打仗时更不含糊,据说他在南京保卫战中枪毙过个别怯战的军官;在兰封战役中,他当营长的弟弟,因为提议过撤退,被他给下了兵权,改任参谋。
平时,王耀武则待人比较宽厚,与人很少有过节,不管是部属,还是同僚或上级。说起来,可能只有桀骜不驯的廖龄奇,让王耀武感到不太容易相处。对于别人的困难,王耀武也是能帮忙则帮忙。济南战役后,那个团长刘炳昆获释要走了,前途未卜的王耀武也不忘给他点钱送行。济南战役面临失败时,他真心劝省府秘书王昭建回家去照顾好老母亲。
王耀武自己也有老母亲,他一生都惦念着自己的老母亲。他曾幻想着退休后回老家种地以侍奉老母。在济南战役开始之前,他把母亲和家人送出了济南,以免老母亲受到战火的伤害。这一举动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会招来非议,事实上也招来了非议,好在王耀武顶住了。
陈毅曾评价说:王耀武在国民党里算是头脑比较明白的。这明白,主要表现在明白自身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处境,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他被俘后,在广播中对蒋介石说:“以现在局势看,国民党的失败已经注定,还要作最后的挣扎是多么不智。最好命令全国国民党的军队,立即向人民解放军实行无条件投降,使全国立即恢复和平,国家民族多保存一点元气。”特别是最后一句,就是现在许多内战评论者,也停留在输赢的层次上,并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可惜这话,蒋介石听不进去。
在济南战役期间,王耀武释放了所有共产党政治犯,保持济南城内的水电基础设施基本完好。这一点,倒让我想起了电影《巴顿将军》里布莱德利对巴顿说的一句话:
“There's on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me, George. I do this job because I've been trained to do it. You do it because you LOVE it.”(我领兵打仗,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而你领兵打仗,是因为你喜欢打。)
可以这样说,王耀武很像布莱德利将军,是在尽一个军人的天职,而不是嗜杀,不会不择手段。
济南战役失败之时,王耀武召集部属说:
现在我们外无援兵,内有叛逆,在十倍于我们的重兵之下,已经苦战了8天,尽到了军人的天职,无愧于心。我王耀武已经无“用武之地”,但我们不能“成仁”。第一,我们已经尽了天职,第二,这是内战,不同于抗日。假如我们自戕,必遭后人耻笑。因此,我奉劝大家,放下这已无用的武器,该投亲投亲,该投友投友,自求生路去吧。而我是黄埔三期学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将亲率军士,向北突围,以报校长栽培之恩!
一个人的性情,在顺风时可能有所保留,在困境中才能见到真章。
一个人的成就,与其眼光密切相关。比较而言,俞济时有政治视野,王耀武有战略头脑,张灵甫只有战术技巧;层次不同,各自的成就也高低不同。王耀武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政治人物,但也试图从军界向政界过渡。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王耀武的自我表白:“老头子就喜欢我这傻乎乎的愣劲。”
(下一回标题:闲话之一闲话王耀武)
本文首发在
生功过任评说 仁义智勇神圣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