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解读国际美元经济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次贷危机,本来是美国国内金融管制出问题,何以发展中国家受金融海啸影响最深呢?如波兰货币2008年贬值三分之一,而同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则深陷经济萧条。全球失业率大幅上涨。这是一个凯恩斯怪胎,全球经济低迷了,美国就超前消费一些,把全球经济带动起来;全球经济再低迷,美国就再增加消费。美国说,我不白化你的钱财,你的经济就衰退。美国花钱容易,利息底,格林斯潘十几年低利率,美国企业贷款容易,穷人消费贷款也容易,到了美国失业穷人也要买90年代中国部长级房子的时候,终于发生了2007年的次贷风波,一个美元大泡沫就把全球经济推向深渊。

要理解美元经济的奥秘,的从两方面来看:一是货币量M1,二是贸易支付清算。从支付的清算操作比较容易理解这些金融现象。

先讲货币量M1,M1是流通的货币加上活期储蓄,也就是经济体系内总的立即可以购买货物的能力。银行赚钱的秘密实际就是无中生有,所谓乘数定理。如果客户存入100块钱,银行可也贷出去1000块钱,就是乘数为10的银行体系。乘数越高,银行赚钱就越多,收贷款利息。客户储蓄是银行的债务,客户贷款是银行的资产,债务是资产的利息差别就是银行的收入。假设全世界只有一个银行,所有人都刷卡而不现金交易,那么,理论上银行可也无限扩大信用,就是无限增加资产和债务,无限增加利差收入。甲储蓄100块,银行复式记账,债务上欠甲100块,资产上增加100块现金,资产债务表是平衡的。银行把这100块借给乙,这只是银行内部给乙开个账户,复式入账,资产上的100块现金变成100块乙的贷款。乙到商店刷卡购物,复式入账,银行债务多了商店100块的储蓄,资产又多了100块现金。甲储蓄的100块经过一个周转就变成了200块的资产和200块债务。这时,社会的M1从甲的100块储蓄变成了甲和商店各100块的储蓄,对应这两白块购买能力的信用是乙欠银行的100块贷款和银行持有的离开流通的100块现金。以此类推,银行给出的贷款越多,社会的M1就越大,其信用是乙之类的换贷能力。这就是乘数杠杆。之一银行资产部分有多少现金银行就贷出去多少的话,货币乘数就是无穷大。银行供给的信用等价于银行发行货币,所有,活期储蓄等价于M1。

那么,如果有两个银行,客户乙的账户在银行子,商店的账户在银行丑,支付怎样清算呢?各国现代银行体系是这样的,商业银行给客户开储蓄账户,中央银行给各商业银行开储备账户,这是两级银行结构。乙到商店刷卡,银行丑要向银行甲要100块钱,中央银行就把银行子储备中的100块划到银行丑的帐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银行,但是,整个银行体系的M1还是增加了,只是当只有一个银行时,上述图景200块M1都在银行子的活期储蓄中,而两个银行的时候,银行子和银行丑各有100块活期储蓄。一般来说,中央银行要商业银行把一个百分比的客户存款存入中央储备账户上,比如所甲的存款100块中10块要储备到中央银行,那么银行子就只有90块可也贷出去,到乙贷了90块到商店刷卡购物后,银行丑又将其中9块钱储备到中央银行,这是乘数为10的系统,如此递减循环无穷次以后100块都到了中央银行,而活期储蓄增加到1000块。

按照10%储备金要求,银行子想多赚钱,就把90块都贷给了客户乙,这时客户甲来取钱,银行子一下拿不出钱,这时怎么办?银行子只能向其它银行拆借,发展钱都在银行体系内部运转,这边少就是那边多,所有,华尔街每天关市后就是银行隔夜拆借,伦敦银行之间隔夜拆借的利息是活期利息的标杆。如果流动性少,隔夜拆借利息就高,实在拆借不到,就是向中央银行借,这个向中央银行借钱的利息,就是美联储给个商业银行的Prime Rate。常听到美联储加息减息就是这个利率。

次贷风暴实际就是两房之类的影子银行将债务证券化,躲避了银行储备金规则,造成信用无限扩张,增加了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造成的。

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它用储备金率是银行提取利息两个硬性指标宏观控制货币量和流动性。商业银行要摆脱中央银行清算慢的政府低效率,就组织清算银行(clearing bank),由清算银行清算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支付清算。这样就形成了三级结构的银行。中国的银联就是清算银行,因为它是一个支付结算系统。跨国贸易怎么清算?如果美国品牌商订货,把钱从花旗银行的帐上打到东莞厂家工商银行的账上,那么就得走国际清算银行。所谓国际,在国际美元政治中,就是华尔街和伦敦的大金融机构了。这些大金融机构当然也有美联储储备账户。工商银行到清算银行开账,只能开美元账户,因为清算银行隔夜拆借困难的时候还得向美联储借钱。比如说,你在加拿大用港币买加元的时候,银行收你双重手续费,第一重是港币买美元,第二重是美元买加元,原因很简单,国际结算通过清算银行,香港银行和加拿大银行的国际清算银行里的账户都是美元账户。加拿大不储备港币,香港不储备加拿大货币,世界各国要进行国际贸易,就得储备美元。

这样我能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全球美元金融体系,各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时候跟清算银行透支,清算银行流动性紧张时向美联储透支,美联储从来不会流动性紧张,它可以印美钞。G20欧美分歧之一就是继续刺激经济还是紧缩财政的问题,美国要继续刺激,因为美国刺激就是发行国债,国债没人买就美联储买,美联储买就是印钞票。欧洲不能印美钞,欧元走出欧洲没走多远, 只好紧缩财政。

美联储十多年底利息政策使得美国人借钱太容易了,华尔街低息从美联储借钱,投资发展中国家,贷款给美国人超前消费,如在维持全球经济繁荣,2008年金融海啸,流动性梗塞,发展中国家银行在支付系统下游,而美联储是支付系统顶端。当华尔街流动性紧张的时候,华尔街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就抽回头,其下游银行间拆借就困难了,结果是发展中国家流动资金无继,企业和贸易贷款被上游清算系统卡住,而美联储只救华尔街。

国际美元政治结构是:美联储-->华尔街清算银行-->各国银行三级结构。这个三级结构是本文使用的简化图形,广义来说,凡是给其它银行开了储蓄帐号的都有银行间支付清算功能,不一定是纯清算银行。这个简化图形要说明的就是奥巴马坚持国际贸易美元结算的用意,即全球美元货币量M1的创造除了印钞以外还有美联储-->清算银行-->商业银行这个创立活期储蓄的这一条途径,这个美元M1的途径使得美国信用宽松时美国人得以借钱消费而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国人减少消费时全球流动性梗塞。全球货币乘数由美联储印钞做为基数,一级一级往下游乘数增加,总体来说是美国信用消费在上端,发展中国家外汇投资在末端。末端顾客乙还不起钱,银行子倒闭;美国清算银行坏账(如次贷风波),按照乘数定理导致末端商业银行资金也紧缺;美国定向宽松,只救华尔街不救末端,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消费坏账由发展中国家买单的现象。美国扩张消费信用导致发展中国家财富流失。

美国不负责任滥发美元超前消费,而全球为美国消费买单就算是贿赂美国吧,也就忍了认了,但是,美元还是一惊一乍的搞得全球经济危机此起彼伏,国际贸易深受兑美元浮动汇率风险之苦,而且一旦流动性梗塞,发展中国家就经济危机倒退。所以,有了欧元区把欧洲内部贸易避开美元清算。

中国与各国互换货币,就是两国间贸易支付清算跳过美元清算。即便贸易订单开价可能还是用美元计价,交换货币后,两国中央银行相互在对付中央银行开账户,这样一来贸易结算就可也不经过华尔街清算银行了。

国际美元金融结构是以美联储为中心的星形结构,美联储控制各清算银行,各清算银行控制各国商业银行。当一些国家互换货币后,这个星形结构就变成蜘蛛网结构了。中国虽然与其它国家互换货币是双边对等的关系,但是,是中国与多国互换,中国可也织自己的蜘蛛网,宣布人民币结算,就可也在中国建立国际清算银行业务,可也建立自己的星形结构。周小川提出SDR做为国际清算最终节点,美国不接受,人民币只能织自己的网了。中国星形与美国星形的结构不同在于节点之间的连线:美国星形的连线是单向的,它脱胎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别的国家储备美元,自己不储备其它国家货币;中国的星形连线是双向的,起步是互换货币对等储备。军事后盾是绝对需要的,但中国的军事是防御性的,美国军事是进攻性的。中国的星形是随缘。中国的星形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人民币结算网络是竞争性网络,双方互换货币后,谁的货币被用于交换和储备的手段,就考市场竞争了,看市场上偏爱谁的货币。美元网络是垄断性网络,常年双赤字还蹲着茅坑。垄断性网络要军事强制,竞争性网络无限军事强制。

有人认为人民币结算需要全球军事投射才能强制,我看未必。只要中国这个星形结构汇率风险低,资本规避风险的本能会支持人民币结算。当然,美国会制造人民币结算的风险,他来横的,我们来厚道的,看看天底下是正压邪还是邪压正。多行不义必自毙,就让它四处上窜下跳好了,只有中国军队保证中国不乱,美国最多只能在一段时间在某几个国家搅浑水,不可能长期在全球打仗。我是看好人民币全球结算的。因为中国人善良,西方讲赢者通吃,中国讲双赢,中国保住赢51%的底线就能发展壮大。中国人均GDP才是欧美的十分之一,才从吃糠咽菜改为喝粥,就被那些喝酒吃肉的就看不惯了,就要遭到遏制了,这有天理吗?

反正世界已经习惯不用金银做为抵押信用的货币了,国家信用就是比厚道了。美国不厚道,奥巴马上台就大幅度增加赤字,他自毁美元信誉。中国已经很厚道地尽力维护全球经济繁荣了,人民币再不接美元的盘就天理不容了。愿海外华人与中国有进出口贸易的都赶快改用人民币结算,以减少汇率风险。人民币在美元和欧元之间,波动幅度也在中间,采用人民币结算是贸易风险管理的最佳方案。贸易公司往与中国互换了货币的国家发展是大利看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