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瓦齐夫苏克的餐馆区)
(图:远处的是卡塔尔伊斯兰文化中心Fanar)
在中东,巴扎( BAZZAR )和苏克( SOUQ )都是市场的意思,如果非要细分,前者是集群而建的永久性店铺,后者则为昼来夜走的摊贩而设,不过到了现代,两个词多混用,取决于在哪个国家而已。通常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多喜欢用苏克,而中东的其它国家则喜欢用巴扎。
卡塔尔是个年轻的国家,年轻到了至今未过不惑之年,相比于同一地区的伊朗、伊拉克和埃及的古老文明,简直就是个刚出生的婴儿,其经济的发展也只是近十来年的事。如今大厦如林的多哈西湾( WEST BAY ),在十年前,只是一片荒凉的海滩,只有一座金字塔形的建筑孤独地耸立在北端的岬角上,那是当时卡塔尔惟一的五星级饭店 -- 喜来登大酒店( THRETON HOTEL )。亏得上天垂怜,在这块不毛之地发现了极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让骑骆驼漫游的牧人一夜之间开上了梅塞德斯,让名家设计的摩天大楼次第俯视驼毛帐篷,让美伦美奂的多哈海滨大道( AL CORNICHE )梦境般诞生在黄沙和碧海之间。经济上去了,文化就来了,今年,多哈被阿拉伯联盟( ARAB LEAGUE )推举为 2010 年阿拉伯文化之都( CAPITAL OF ARAB CULTUR ),卡塔尔人沾沾自喜,外国人则翘了翘鼻头撇了撇嘴,谁都知道这是皇帝轮流做来的?确实,高楼大厦和豪华商场代表不了传统文化,即便有中东最大的伊斯兰文化博物馆( ISLAMIC CULTUR MUSEUM ),里面陈列的也都是重金购来的其它国家的文物,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想要了解卡塔尔的过去,再没有比喧闹的市场 -- 瓦齐夫苏克( WAQIF SOUQ )更好的地方了。
(图:高楼林立的西湾,十年前不过是片荒凉的海滩)
(图:多哈喜来登大酒店曾经是西湾的唯一建筑)
多哈( DOHA )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一棵大树,附近的海里盛产珍珠,在过去,采珠和打鱼是两大经济支柱,到了二十世纪初,多哈还有三百五十多条采珠船( PERALING BOAT ),西湾那里迄今保存着一个采珠点。珍珠通过传统的渔船( DHOW )运往伊朗、印度和东非,然后运回所需物资,珍珠交易市场因而诞生,沙漠里的贝督因人也需要定期到市场来交换生活必需品,市场便成了城市的中心,瓦齐夫苏克的历史超过百年,可算多哈最古老的建筑群了。和现代购物中心一样,苏克按交易产品分区,只不过规模要大得多;瓦齐夫苏克里有几个单类苏克比较有意思,也是我没事就去转转的地方。
香料苏克( SPICE SOUQ )里卖的东西我大多不识:各种颜色的香料粉末,是用来做菜的,阿拉伯的很多菜肴受印度影响,甚至干脆有些就是印度菜,因而用的香料也差不多,问题就在于虽然印度菜吃了不少,我压根就不知道哪些里面加了哪些香料,想想吧,光咖哩就有一百多种完全不同的种类,各有各的配方和名字,当年英国人一定是被搅昏了头,干脆用一个英文词统称全部;还有各种干花干草干树叶,有的用来做菜有的用来泡茶有的还能治病,标签上都是阿拉伯语,就算有英语也大多是译音不知所云,我就认得玉米须、桂树叶和藏红花。观色闻味猜用处是这里的一大乐趣。
(图:不知名的各色香料)
香水苏克( PEFUME SOUQ )顾名思义是卖香水的,其实该称为香油。传统的阿拉伯香水都是以油为基的,而非酒精,穆斯林不能饮酒不是?不过现在他们也买法国香水,不知道清真寺里的阿訇们会怎么说?以油为基的香水有两种:一种是液体,看起来和法国香水差不多,但味道含蓄温和的多,我倒是蛮喜欢的;另一种是各种颜色面霜一样的东西,叫香膏更为合适,那个估计是用来抹头发的。还有一样就是熏香了,从小就听说乳香( FRANKINCENCE )和没药( MYRRH )是非常非常珍贵的香料,非有钱人不能用,谁知道第一次见就是一箩筐地摆在小店门口,以至于我当什么破石子还踢了一脚。这两种香其实都是树脂,只出产于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当人类文明之花萌发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谷之时,神庙里敬神天天燃的就是乳香和没药,后来的希腊 - 罗马神庙里也用这两种香,似乎诸神都喜欢同一种香气,这也刺激了贸易,古代商队行进的路线主体在如今的也门( YEMEN )境内,被称为“乳香之路”,那里也是阿拉伯人的起源之地,难怪他们将香熏视为驱邪宝物,无论开店还是祈祷必焚,甚至用来熏香长袍,苏克也有店专门卖熏炉和熏衣的木头架子。可以说,阿拉伯人对香气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人家家作客,主人迎客的第一件事就是提供洗手的玫瑰水和抹发的香油。客人也要带礼物,如果不知道主人的喜好,香水总是最好的礼物,因而这里的生意永远好的不行。
(图:阿拉伯人喜欢浓油重彩繁琐复杂的装饰,其实这里只有几瓶香水)
(图:这就是膏状的香水)
(图:香膏店的生意非常好)
(图:熏炉里冒出的烟雾就是点燃的熏香,顶级熏香要卖到一万美元一公斤)
(图:熏香和陶制香熏炉)
(图:金属和银制香熏炉)
小鸟苏克( BIRD SOUQ )自然是卖宠物鸟的地方,多为各色鹦鹉,也有一些蜡嘴和织巢鸟,还有兔子,偶然能见到小猫,似乎卡塔尔人对兔子更感兴趣。有一次,我见到一只陆龟,有茶几那么大,不是知道买回去能干什么?难道真当茶几不成?附近还有一个猎隼苏克( FALCON SOUQ )卖驯过的猎隼,纵隼打猎是阿拉伯男性身份的象征,现在也是卡塔尔人和传统生活仅有的几样联系之一了。
(图:小鸟苏克)
黄金苏克( GOLD SOUQ )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溜全是卖金饰的珠宝店,典型的阿拉伯风格,纹饰繁复。卡塔尔女子结婚,嫁妆里必有一套黄金首饰,重量可不是用克来计算的,而是用公斤,据说富裕人家女儿的黄金嫁妆可重达十多公斤。还有专门制作卡塔尔传统服饰的苏克,别看现在卡塔尔男性们个个领子硬挺白衣胜雪的,其实就在一两代前,穿的还是用骆驼毛织出的本色长袍,白袍只存在于皇家贵族中,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是没钱也没地方去买,另一个因为大漠风沙中没有哪样东西能保持原色。现在富裕了,情形自然不同,谁去在乎那点洗衣费?不过到了重要场合,卡塔尔人还是穿回传统长袍,只是做工比过去精致了许多。
(图:穆斯林女子并不只穿黑色,上了年纪的可穿得花稍点。这是加沙特阿拉伯的店铺,由两个女儿和妈妈打理。她们同意让我拍照,但只能照妈妈。)
(图:年轻女子爱俏,鉴于习俗,只能在袖口前襟上做点花样。相对于千年不变的穆斯林社会,这已经是极大的变革了。 店主是个年轻的女子,有双睫毛长长的大眼睛,虽然蒙面,她也不肯让我拍脸部,但露出手也是很勇敢了)
(图:成衣苏克卖的多是廉价货)
单类苏克中还有以国名命名的,比如菲律宾苏克和伊朗苏克( IRANIAN SOUQ ),顾名思义自然是卖各国特有的产品,前者因为大量在本地工作的菲律宾人而产生,后者则源远流长,历史上,卡塔尔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伊朗还是中东最强大富有的国家,虽然如今虎落平阳,余威犹在,何况伊朗出产的藏红花、器和波斯地毯谁家没有一样两样?顺便八卦一句,当今国王的王后可是来自伊朗设拉子( SHIRAZ )的美女。
(图:伊朗手工艺品,不是木雕而是骆驼皮做的)
(图:摩洛哥的彩色玻璃和银制茶具。摩洛哥茶有非常浓郁的薄荷味)
前些年,卡塔尔重新修膳了瓦齐夫苏克,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脏乱。苏克里还开出了十来家各地风味的餐馆和咖啡厅,以中东的居多,餐馆装饰和菜式各有千秋。于是这里一下成为多哈最重要的社交场所兼旅游景点。因为气候的炎热,苏克里的店铺餐馆早上开门中午关门,再开就是傍晚了,那也是最热闹的时刻。人们逛店,吃饭,然后接着逛店,累了坐下喝杯阿拉伯咖啡,吸一管水烟( SHEESHA ),顺便还能看看人,听听传统音乐,到了斋月,那就更是热闹了,灯火通宵不灭。卡塔尔全国停车免费,唯一收费的就是苏克停车场,可见有多么的热门。
(图:这两年,阿拉伯水烟馆在卡塔尔发展迅速,政府已经停发执照。其实吸烟是不被伊斯兰教承认的)
(图:专为男性聊天设置的咖啡店,女性勿入)
在卡塔尔生活了一年半,每周都要去豪华商场买东西,除了满眼的白衣黑袍外,实在不觉得和北美有多大的不同,卡塔尔富裕的太快发展的太快,新的一代早已经忘记了父辈是如何在沙漠里生活的了,他们知道的只是名表名车以及在真冰场上打冰球去巴黎过暑假,相信用不了几代,卡塔尔人将会彻底地变成空调动物,沙漠里的阳光再不能在他们的眼中点燃起任何热情。鉴于此,政府投巨资修建文化村( CULTUR VILLAGE )和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QATAR NATIONAL MUESE ),试图保存住与曾经的生活的联系,在我看来,还得鼓励经常去去苏克,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国家里,只有那里还保留着点古老生活的影子。
(图:中东的椰枣遍地皆是,苏克里自然也是成筐摆放, 这个属于品质最好的,所以待遇也高)
(图:知道里面装的啥吗?巧克力!阿拉伯人对巧克力的热爱远超中美洲人,要知道中美洲可是巧克力的原产地啊)
(图:也是巧克力,做客如果不送香水,装饰精美的巧克力是另一选择)
(图:一家三口逛市场)
(图;穆斯林祈祷用的念珠)
(图:贝督因人的织物和手工项链)
(图:各种家制泡菜,非常的好吃)
(图:瓦齐夫苏克的主要入口)
(图:陶器店主来自巴基斯坦的拉合尔)
(图:草编垫子通常铺在地毯上,便于炎夏席地而坐,现在也挂在墙上做装饰)
(图:为了维护瓦齐夫苏克的古老韵味,连自动取款机都被乔装打扮了一下)
2010年8月28日(斋月第十七天)于卡塔尔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