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maninov Trio élégiaque No. 1 in G minor Op. posth


/>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1873~1943),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父为地主,家庭富有。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7年俄国革命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瑞士,1918年赴美演出,定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办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号“悲歌”三重奏作于1892年1月,是继其单乐章交响曲之延伸。不同于其它的大多数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钢琴重奏,该曲为单乐章,是一简短但令人沉思之作。整曲的氛围已显露出当年1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人格特质。柴可夫斯基在1893年的离世,令拉赫玛尼诺夫十分哀伤。早在两年前,柴可夫斯基因有感于鲁宾斯坦之死而写了一首A小调钢琴三重奏纪念这位朋友。而拉赫玛尼诺夫亦决定按相同的基础结构再写一首“悲歌”三重奏,以纪念柴可夫斯基。第二号“悲歌”完成于1893年12月,全曲共三个乐章,一开始即满溢沉重的悲伤。拉赫玛尼诺夫以最深刻的哀伤,悼念柴可夫斯基这位俄罗斯音乐大师。

http://bbs.vekee.com/showtopic-2484811.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