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载一段《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於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这是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
秦国的强国之路起自秦孝公。孝公启用商鞅实行变法,包括建立郡县制并加强中央集权等。同时从秦孝公时代起,秦人就不断的开疆扩地,频繁对外征战。孝公后,另一位在秦国历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是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在位时间很长,秦国也继续扩张。其间最著名的战役,也是决定秦国和赵国之命运的决战,是长平之战。据史载,仅该战役,秦国战将在长平一带坑了四十万赵国兵卒。
这就是“纸上谈兵”等成语的出处。不过,在下觉得这里的“万”字恐怕不是现代数学中“万”的概念。在古代,百户长率的兵肯定不足一百,千户长是统帅几个百户长的,而几个千户长,就聚成了“万”。所以四十万很可能只是一个单位名词,而不是数字。
在秦昭王与赵国的互相攻打过程中,为了建立起一点点的“互信”,双方都将自己的公子送到敌国当人质。这在战国时代是很常见的做法。在当时,秦始皇的爸爸子楚,就是作为秦国的人质送到赵国。于是就有了吕不韦“沽价待售”的故事(见上)。于是吕厚待子楚,后又去秦国说服华阳夫人认子楚为亲儿子。再后来秦赵真的动起了干戈,华阳夫人遂贿赂赵国守卒让子楚逃回秦国。子楚回到秦国不久就做了国王,生儿子赢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据野史,不韦将自己用过的侍女夏姬为子楚纳妾。然而夏姬当时已经怀了吕不韦的胎儿。后夏姬怀胎十月“岿然不动”,直到十二个月才生下儿子始皇赢政,所以骗过了子楚。按民间的传说,怀孕十二个月生的就是龙子,是要做皇帝的。
这就是秦始皇和他爸爸的故事。
六十年前共和国开国第一仗,国父毛泽东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抗美援朝的前线。有人说是为了镀金。其实不然。因为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从来没有打过,更何况美军的装备要远远好过志愿军。谁都不知道打的结果,是一触即溃呢,是千里跃进呢,还是越挫越勇呢?都不好说。所以说,毛泽东作为父亲这一举动是担着极大风险的。
六十年后的今天,怎么中南海的领导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去国外求学。这是镀金么?或是逃逸?或者是演出活生生的现代版的人质呢?
不过各位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或许应该想的另一个问题是,国家领导人将子女送出国门读书深造让西方感觉安全呢?还是不将子女送出国门读书深造让西方感觉更安全呢?在下觉得,中南海的领导人们将自己的子女送往西方受教育更是一项政治宣誓,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向西方学习“先进东东”而已。背后的政治含义绝对深刻复杂。
因为这简直可以说,中南海的领导人们是对西方是掏心窝窝了。我将我的孩子们都送到你那里,任你感化任你灌输任你教育。这是在行为上向西方表白,虽然中国目前没有走你们的路,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不具备同样的条件而已。但是我把自己的孩子们当作“人质”交给你了,随你用你的价值观去改造他们。如果你真的坚信你们的制度好,你们的价值观高尚,你们代表的是未来,那么就等着下一代来完成中国的改造吧。
难道,这还不明朗?那些谁们还用得着那么着急吗?
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