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承认看本片的全部动机是Johnny Depp。全长约140分钟的Public Enemy看完,相较之导演Michael Mann之前的导火索和迈阿密风云,这部电影则突兀的结合了麦式独特的精华与糟粕,在以层叠的不连贯感为基调中循序穿插着令人心动的细节。
电影写实感十足,无论是街头靠着垃圾箱席地而坐的落拓失业者还是无丝毫美化的混乱枪战都充分说明这点。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话,光看那不明所以的扫射和突然冒出的复杂人名,大概会兴致骤减遂给其定义为无聊,闷。John Dillinger实际上在美国被冠以“现代罗宾汉”的美称,而全民公敌只是FBI一厢情愿的态度。之前由于体系制度的不完整,FBI通过施以全力搜寻追踪这个抢匪之王而不断进行改善,可以说,是John Dillinger成全了FBI。
先后七次被搬上银屏,在经济萧条时以极端方法急速成为连续关注的头版头条,狄林杰所犯下的罪行经过时间的积淀后,渐渐被演绎成一曲华丽的犯罪咏叹调。在德普试图将自己套入狄林杰的模式内时,他也给狄林杰贴上了自己的风格标签。江洋大盗的身份给了德普独到却没有具体支点的质感,后者回馈了他绝妙的演技机智阴郁的浪漫气质,二者结合便还原了一个手提冲锋枪却时刻充满绅士温情的德普式狄林杰。相比之,Melvin Purvis则明显被脸谱化。
与Billie的相遇场景中暗色的灯光让我想起只能在黑暗与腐臭中盛放的罪恶之花。“I like baseball, movies, good clothes, fast cars, and you.”这是狄林杰面对感兴趣的女子充满压倒力量的一句话。写至此蓦然觉得,只要是想要的,无论用什么手段,偷拐抢骗或明或暗,他无论如何都定要得到。以及之后在衣帽柜台匪气十足的强盗式打人再半抢半求威胁哄骗的让Billie从了自己,虽然知道是日日腥风血雨命悬刀锋的亡命徒,又有几个女人能向这种“非你不可”的表白摇头?
“we are not here for your money. We are for the bank’s money.”这是另外一个令我倒退再看一次的镜头。第一次抢银行撤退时走过一个气质寒酸的工人面前,两人都不由自主的低头看了看他放在柜台上准备存(取?)的几张可怜的毛票和硬币。面对普通群众,抢匪们表现的相当有人情味,还亲切的招呼人质为sister。人质因寒冷而发抖时狄林杰会为她披上自己的大衣,在车里还会和她说笑来缓和气氛。在抢劫时也会尽量避免他人无谓伤亡,狄林杰似乎深谙群众力量无穷的道理。
随着一个个同伙的死去,狄林杰渐渐接受自己的时代已成过去式。加上比利被逮捕带来的痛悔和伤心,他萌生了放弃。在他走进警局并胆大到极端的问警员棒球比赛的分数,狄林杰大概在心里已经为自己选定了一个结局。从影院走出,身周骤然绽开血花之际,还没从英雄末路的悲哀中缓过劲来的我不禁怀疑道:他,就这样死了?
爱情部分虽然落入俗套,导演在这里拿捏得不是很好,虽然观者都知道比利不会为了个毛皮大衣就跟狄林杰去亡命天涯。两人在深夜刚刚逃脱警察的追踪,坐在路边说着要去比古巴更远的地方,以及狄林杰后来与他人再次提起的farther than Cuba,都无形中为这无法兑现的幻景抹上一道悲伤。或许是早已料到,断气之前狄林杰喃喃低语的内容是给比利的告别,浪漫点可以理解为对失守诺言的心痛和歉意。事情平息后,警员带话给Billie,尾随最后一个字音消散在空气中,我和Billie同时落泪。
Bye-bye, black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