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退休后应该去台湾小住



退休后是否应该经常到台湾小住?我现在对美好的地方才有这个念头,台湾的中文环境自然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科学大佬傅新元见我们在台湾,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回大陆?我说“太危险了”。我虽然没有参加任何组织,即使拥有影响力,也不接受敏感媒体的访谈邀请,我就是一个写文章的人。但是同济那么小的海外校友群里都有特务,弄得好几位校友回国都喝茶,这国只有在天亮时才能回了。董明珠认为海归都是间谍,我们也沒有什么兴趣去寻天朝国的什么机密。



永和豆浆油条,便宜得让人质疑他们是怎么维持生活的?这么一大桌,只需235新台币,折和$7.8。



这连锁店的用餐环境狭小,但是次序井然,每人负责清理自己的残余物。不仅便宜,味道也正宗,他们能走向全球是有原因的。

台湾拥有不少常住的洋人,这位穿黑衬衫的就是与台湾同学来过早,似乎已经不能算外国学生了。



哈佛家长朋友:“我在台湾玩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想法”,我的回答:“很是佩服他们,Thomas Friedman在20年前说不希望自己的后代需要去中国留学,这次他在上海说,在那里的华为园区看到了世界的明天是什么样子,我在台湾亲眼看到了理想社会的现实”。



我们只在90年代初看见台湾人在美国求学或做访问学者,现在他们根本不需要了,留在美国的杰出台湾人成了WashU医学院的病理与免疫学系主任。这种先进的文明社会根本不需要向枪枝泛滥的美国人学习什么自由,只有穷困的印度人才削尖脑袋办美国H1签证和绿卡,中国人也不例外。

台北福华大酒店(Howard Plaza) 是我们住了几天的酒店,价格是每晚300多美元。我们在订旅馆时出现差错,早订了一晚,他们却不像以前德国旅店那样退款。作为家中不管旅行计划的人,我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误差。

台湾除了旅馆费用与西方国家持平外,其他的消费低很多。这里拥有完善的办公设施,我还使用单间与学生通过电话。



在这台湾的国际旅店看不到五星红旗,我只是比较好奇,但是向前台问此问题应该是太唐突了。在日本旅馆因为沒有中国国旗,旅日粉红还去正规抗议过。



孕育罗大佑和齐秦的台北街头的鲜花,他们曾经给我们的校园带来欢乐,我们十分珍惜能够成长在中国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那时没有封控、没有新婚夜读党章,更没有中美对抗,我们年轻人向往的是一个叫加里福尼亚的地方。



台湾人在地铁站等车全部排队,为下车的人留出一道中线,严格遵守先下后上,如果碰撞都会说声对不起。他们自动为老人让座,也没有德国那些酒鬼或用药者。

台湾的捷运系统非常发达,干净与舒适的程度甩纽约与圣路易斯几条街,这里的地铁完全沒有圣路易斯和纽约地铁的恐怖感。地铁上也沒有日本那么压抑,人们安静,但是也有孩童的欢乐声,也有中等音量的谈话与电话声,似乎正好。



台湾不仅使用一些简体汉字,在语言翻译上也向大陆靠拢。我刚抵台北时认为,他们应该大多数都是通过注音翻译汉字,也可能夹杂使用拼音,像“信义安和”的Xinyi Anne, “莊敬”的Zhuangjing。后来发现中山站也是Zhongshan, 象山则是Xiangshan。想到陈水扁的拼音名:Chen Shuibian, 我转向认为广泛采用拼音是他们的国策。

为什么他们不使用我们孩子在美国台湾人办的中文学校的注音?这是个问题。广州的中山大学都用注音,台湾的淡水老街太古老,所以他们仍叫Tamsui。



真是沒有想到中国使用拼音率先统一了台湾,那是土八路在1949年掌权后发明的最差劲的中文翻译系统。因为当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现在弄成很多汉字洋人发不出来正确的音。看来国际影响力说明一切,耶鲁与WashU的中文教学也完全是拼音。



圣路易斯人Sam Altman发明的ChatGPT真厉害,我开始还疑惑为什么捷运车站的上方怎么出现了纳粹标志,原来很可能是注音:

“你的观察非常细致!让我来帮你整理一下你的意思,并给你一些补充解释:台湾确实以注音符号(ㄅㄆㄇㄈ)为主要的汉字学习工具,特别是在儿童识字教育阶段,几乎全民都会使用注音。但是在对外标示(如地铁站、街道名、国际文件、护照)时,台湾大多数地方采用的是汉语拼音(Hanyu Pinyin),也就是大陆通用的拼音方案,比如你看到的:信义安和:Xinyi Anhe,莊敬:Zhuangjing,中山:Zhongshan,象山:Xiangshan,陈水扁:Chen Shuibian

原因主要有几个:国际接轨需要:汉语拼音是联合国承认的中文标准罗马拼音系统(自1986年起),世界上学习中文的人也普遍学汉语拼音。因此台湾在对外沟通(如护照、国际机场、地铁英文标示)上,也慢慢趋向采用拼音,以便外国人识别。

政策变化:台湾早期曾经使用“威妥玛拼音”(Wade-Giles,比如台北写成Taipei,不是Taibei),后来又推行过一段时间自己的“通用拼音”,但在2009年起正式改采汉语拼音为主要标准(虽然民间使用还有些混杂现象)。注音符号局限性:注音(ㄅㄆㄇㄈ)适合母语人士学习发音,但注音无法直接给外国人阅读使用。比如外国人看到“ㄒㄧㄥ ㄧˋ”根本无法拼出Xinyi,因此标示路名、车站、护照等,必须用拼音而不是注音。地名历史习惯问题:至于你提到的“淡水(Tamsui)”,这其实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因为“Tamsui”是荷兰人、英国人早期在台湾活动时的英文发音音译,已经沿用一百多年,变成了历史习惯。现在新的正式英文写法是Tamsui,不过很多地方还是保留老称呼。

所以总结来说:生活教育上用注音,方便小朋友认字。对外交流用汉语拼音,符合国际标准。个别地名因为历史原因(如Tamsui)保留旧式拼音”

文学城网友清漪园的留言:“我能明白吴教授的女儿为何不乐意参观蒋介石纪念堂,我也不愿意去看这类“正史”,在台湾期间我连去参观的心思都没有动过。同样,我一个北京人也不去参拜什么纪念堂,不过全是吹捧。蒋介石丢了中国,如楼下网友所言,就是因为他不够流氓,不够狠辣。读蒋介石日记时不免觉得一个政治家怎么能这么婆婆妈妈的。如果他能斗得过老毛,现在的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过上台湾人民的生活了呢?历史没有如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