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被面子


我祖父说的“盖被面子”并不是指床上的被子,而是特指缎子旗袍。

记得,我的第一件旗袍是在陕西路上的小店买的。缎子山水画,马甲袖,下摆到脚背,叉开到大腿,右侧的扣子都是装饰,真正起作用的是一根拉链。回到家迫不及待穿在身上献宝。

祖父给我当头一棒“快点脱下来,难看色了,该厄料作穿了身高头,要死在,像盖了一条被面子。”在这种问题上,我祖母总是高度和祖父保持一致。祖母戴起老花镜弯下老腰,从下到上逐一点评。

“啊呀,下摆介长,各么侬要去穿一双七寸头高跟皮鞋。”
“澳哟,旁边该根拉链算啥?象弗象腔弗腔。”
“要死在,叉开得介高,塞过从前舞女嘛。”
“马甲袖应该从肩格琅乡搭点下来,否则勒格子下头毛才拔宁家看到。”
“该厄料作难看头四啊。”

“才是捺,才是捺,一天到夜讲从前旗袍哪能哪能好看,宁家买来了,捺又横弗好竖弗好。孬,八十五块洋镝,捺讲算了啥宁头高头?”我灰头土脸,快要哭出来了。

祖母总算帮了我一把,对祖父说道“老头子,是侬先讲弗好厄,快点铜镝摸出来。”当然,祖父的钱也不是白给,对祖母说“老太婆,侬也弗要盯老我,有辰光么教教孙女恩哪能穿旗袍。”

以后,祖母倒是给我说了很多旗袍之道。比如,旗袍一定要订做,去买旗袍的斗士“洋盘”。再比如,旗袍里面的衬里下摆要缝一条花边。还有,那种闪闪发光的料子一定要避免,以前只有舞女才这样。同样道理,下摆过长,叉开得过高,都会被看作是舞女等等。

按照祖父母的眼光,市面上很多旗袍都属于舞女派,包括大名鼎鼎的“上海滩”。再看看我现在衣橱里那些在上海订做的旗袍,无一例外都是下摆到小腿,叉开到膝盖。走起路来,隐隐可以看到里面白色的花边。这样的旗袍不出挑,但是很婉约。

时装界的中国元素流行了好几年,旗袍在各种场合越来越多可以见到。我则还是象二十年前那样,每每看到穿着缎子旗袍的女人,总觉得她是在身上“盖被面子”。

当年“盖被面子”的女人,最多是站在各大饭店门口的新娘子,盖的都是一条大红色的被面。


下集预告:牛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