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间侃侃长征......长征那点事儿... ...

长征,我们形容为史诗一样的战争。看了一些资料,资料片,其实我倒是觉得有另一番景象。


长征,国民党当时叫“流窜”!不过成者王侯败者寇,怎么形容都可以。但是历史本身,是客观摆在那里的。无论加什么样的形容词,这都是一段历史... ...


1933年10月,国民党纠集100万军队剿共,其中50万是针对中央苏区。毛泽东领导了4次反围剿均以运动战让国民党无功而返。第五次,毛泽东失去领导权。由李德来代替指挥军队。李德是德国人,在战俘营接受了共产主义,去苏联上了军校。毕业以后好像指挥过一个炮兵连还是啥的,然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想想有点施拉普纳来中国那个意思,啥都不懂,盲目崇拜。指挥10万红军和国民党硬碰硬,突破四道封锁以后最后只剩下3万红军。眼看着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下,东方红,太阳升,红军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任军委副主席,其实掌管军权,他挽狂澜于即倒,喊出了,“风紧,扯呼!”于是长达2万5千里的流窜开始了。


为什么叫流窜?其实挺贴切的,去哪里也不知道,就是跑!溜之乎也!和共产国际联系的电报机也丢了,这下好了毛泽东同志如脱缰野马,脱困苍龙,谁也别想管我了,几十年的不得志与积累一下子爆发了!有同志建议去新疆或者蒙古,因为那里离苏联近可以得到补给。这个建议当时就被毛否决了!心说:“俺好不容易把电报机扔了,不受约束了,怎么可能还去那里受人指挥?”


毛泽东建议,去贵州与四川交界,两省军阀都不愿意自己剿匪,也不愿意联合剿匪。最好能把红军赶到另外一个省会去。贵州军阀王家烈是当时战斗力最弱的军阀,他手下都是有名的“双枪兵”。一杆大抢一杆烟枪,到了阵地先集体吸烟,这是当时著名的一景!遵义会议以后长征正式开始,一直没有目的地,就是跑!什么四度赤水,飞夺泸定桥之类的伟大战役,你说四度赤水是为了占据哪里还是有什么军事目的?都没有!就是来回打,来回跑,保存实力!这不是流窜是什么??????????


一张去年的旧报纸,成了长征时候红太阳最兴奋的时刻:


刚刚走出雪山草地的中央红军,几个月来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就连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遍了大半个中国都不知道。正因为这样,也就无法确定到哪里去、在哪里落脚的问题。当时,毛泽东是准备打长期无后方的游击战争。谢觉哉曾经回忆道:

  我在过了大雪山的时候,毛主席找我和徐老、林老、董老谈话说:看来咱们的部队是要长期无后方地打游击,你们年纪大了,在部队上长期搞下去,会把你们拖死的。到了甘肃以后,你们可以自找掩护关系,到白区去做党的地下工作,请予以考虑。

  党中央之所以确定中央红军去陕北,并在那里落脚,这是因为在一张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谢觉哉这样谈到了当时的情况:

  闯过了甘肃腊子口,过了大草滩,行军一天,到了哈达铺宿营,买东西拣到一张7月×日的《晋阳日报》,上载“陕北刘志丹匪部已占领六座县城,拥有正式红军五万余人,游击队、赤卫队和少先队20余万人,窥视晋西北,随时有东渡黄河的危险性。”过了哈达铺镇,我想好去兰州找关系的方案,准备离队,去请示毛主席。他也把《晋阳日报》的消息告诉我,并说:“看来刘志丹在陕北开辟了一块革命根据地,到了陕北再说吧。”于是,我们沿途避免打仗,减少战斗减员,昼夜兼程地往陕北赶.


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长征的意义:


在长征以前共产党没有固定领导,有领导也是非常不成熟的。长征巩固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毛泽东近乎天才的军事嗅觉和游击战略彻底折服了其他元帅。共和国10大元帅9个参加过长征,1983年,邓小平的女儿毛毛问邓小平长征时候你在做什么!邓小平就回答三个字“跟着走!”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元帅们的心态,大家都懵了,低头跟着毛泽东走吧,红太阳照哪里我们走哪里,爱咋地咋地!


到了职业官僚江NAIVE嘴里,长征就变了,明明就是风紧扯呼的事情,他说长征是:


  • 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定勝利的精神;

  • 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

  • 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 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

  •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 长征图:


    图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