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Grand Palais 正在举办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莫奈(Claude Monet)画展。我本来不太舍得抛下女儿,但经不住老鼐的一再撺掇,昨天终于把女儿托付给公婆照顾,两人上巴黎去了。
这是两年多以来我们俩首次不带女儿出游。轻装前进得我都不习惯了。坐在火车上,老觉得身边少一个人,下车时老觉得忘了什么东西。中间少了一个小孩子,我终于又可以用我的右手牵住老鼐的左手。老鼐说:我这手臂不抱孩子,不抬童车上下台阶,感觉很不习惯啊。
然而老鼐的不习惯只持续了很短时间。一下火车,双脚一踏上巴黎的土地,他立马精神焕发,腰板挺直,大步流星。我在后面追赶得气喘吁吁,说:“老鼐老鼐,慢点走。”老鼐往前后左右一指,说:“我这不是正常速度么?你看前面那个白头发的老太太,走得比你快多了。你再看那个……还有那个……”
我警觉地盯着他说:老鼐,这么得意,你该不是把自己当作巴黎人了吧?
老鼐一扬头,意气风发地说:我把自己当作巴黎人也没错啊。我在巴黎好歹住过八、九年呢。 现在一到巴黎,当然是如鱼得水啦。
好个如鱼得水。我就再给你兜头一瓢凉水,让你求仁得仁。“先生,”我说:“我很遗憾地提醒你,你已经归隐了!归隐成外省人了!不做巴黎人已经很多年了!你听清了么?”
老鼐故作未闻,继续昂首向前,大有“不与俗妇争短长”的气概。
我们在网上预订的入场时间是下午四点半(之前已经没有位置了),而到巴黎时还不到中午。于是两人先跑到国家图书馆去转了一圈。之后,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徒步走到十三区的中餐馆去吃饭。
进得餐馆,我打开菜单, 高兴地对老鼐说:这是粤菜馆,可以吃好多小点心的。说吧,你想吃啥?咱们平时没这个机会,今天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
老鼐的目光被门口的大菜牌吸引,兴高采烈地说:“这里有北京烤鸭!还是一鸭三吃!这不就是跟咱们在北京鸭王吃过的一样么?咱们吃烤鸭吧!”
????
在粤菜馆吃北京烤鸭?
我隐隐觉得不妙。但是老鼐一脸渴求地望着我。我心一软,就点了一只一鸭三吃的烤鸭。
结果就悲剧了。严格地说是部分悲剧。荷叶饼包鸭皮还是可以的,但是之后上来的那个炒鸭丁就成了广式鸭肉炒面……最后上的所谓鸭汤只是一个带着鸭肉丝的、勾了芡的、加了很多酱油的、酸辣汤……
最悲剧的是:炒面和汤不仅味重油腻,而且分量还很大,老鼐首先缴械投降,我吝啬的毛病发作,拼尽全力独自奋斗,撑死了也没吃完。最后吃得动弹不得了,我摸摸自己鼓胀欲裂的肚子,看看左右桌上的各种精致小笼:豉汁凤爪啊,糯米鸡啊,烧卖啊等等,不由得悲从中来:老鼐,你坚持要的这只南巡过的北京烤鸭,可把我害惨了。
老鼐吃了跟北京鸭王完全不一样的一鸭三吃,自知理亏,嗫嚅道:“这只鸭子没搞好,没搞好。下次咱们来巴黎,还来这里,我保证不嚷着吃烤鸭了。”
我托着一肚子的炒面和酸辣汤,挣扎着跟老鼐坐地铁到了五区。他逛书店的半个小时里,我逛衣服店,还去喝了一杯咖啡。之后就差不多到时间了,我们赶快又折腾到Grand Palais去。
排了蜿蜒如长龙的队,经过一番安检,终于进到了展厅。我立马倒吸了一口凉气:额滴神啊,怎么这么多人!
一时间,我简直以为自己置身于周末的菜场。人多得连存衣处都存满了,我们只好抱着自己的大衣,坚持了三个多小时。
每一幅画面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老鼐还好,从一米九的高度,目光可以直接越过人墙,投射到墙上的画。我就惨了,必须要见缝插针,耐心等候一个可以钻进去的缝隙。这样一来,我参观的速度就比老鼐慢得多。好在我们一开始就制定了分头作战的方针,一进展厅,两人就各自为政了,到最后才会合。
这个画展这么多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可以看到莫奈的……两百多幅画!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莫奈展,世界各地的许多美术馆都慷慨解囊,借出作品。有一幅《草地上的午餐》(对,莫奈也画了一幅《草地上的午餐》)是从圣彼得堡美术馆来的,据说是几十年来第一次离开俄国。
我个人向来比较喜欢人物和历史题材画,不是很喜欢风景画,但印象派的作品,还是不能免俗地喜欢的。巴黎奥赛美术馆有很多印象派作品,本来已经很壮观了。但画家个人的回顾展,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他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尤其像莫奈这样的画家,1890年以后,画了很多“系列”,比如鲁昂大教堂系列,泰晤士河系列,白杨系列,睡莲系列。这些系列中的画向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因了这场展览,得以重聚。合在一起看,才看出画家的独具匠心来。原来莫奈在画系列时,常常同时开始十几二十幅画,每幅画是同一个风景在不同时段、不同季节、不同光影下的不同效果。比如鲁昂大教堂,有“早晨”、“正午”、“雨中”、“黄昏”等等不同版本。分开看也罢了,连在一起看,可真是蔚为壮观。莫奈对光影、色彩的探究,对转瞬即逝的某个“印象”的表现,真是很让人惊佩的。他越是晚期的画作,越不在意作品的线条和轮廓,而着重于光影变幻的表现。我私自觉得这是不是跟他晚年患了白内障,几乎双目失明有关……
莫奈活了八十多岁,创作生涯长达六十年,作品多样性、发展性都独具一格,跟梵高的惊才绝艳、惊鸿一瞥不是一个风格的。
我们使用了导览解说机,很不错,对参观很有帮助。我印象很深的是:里面说到莫奈就算在负债累累、穷困潦倒时,也很注重自己的外表,“总是穿着袖口镶花边的衬衣”,我都听得发笑了:这才叫死要面子。原来艺术家的八卦也这么有趣。
三个多小时后,我与老鼐在出口会合,出得展厅来,外面已经夜灯闪闪了。我们狂奔至火车站,赶上回乡的火车,回家继续庸夫俗妇的生活。
乡下人进京搞鸭观画之旅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