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西部的暴风雪

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没有上闹钟,眼睛一睁开,已是七点半了。听听屋外没有呼啸的狂风,还纳闷这已经在新闻里炒作了几天的暴风雪是不是转向了。爬起来,揭开窗帘,地上虽然积起了一寸厚的新雪,但不见暴风雪的踪影。一边喊着隔壁房间睡觉的儿子,一边打开电视看早上新闻频道。儿子笃定地赖在床上,他昨晚就知道了学区停课的消息,才不担心今天会改回来呢。

新闻里除了埃及的消息,基本就是这场暴风雪的新闻了。看预报,暴风雪的前沿已经进入了本地电视台覆盖的地区。基本的公共设施都不开放了。唯独我工作的大学没有宣布停课。也是,来中西部这么多年,在记忆里为暴风雪而停课就发生了一次,那是三年前情人节的那场近20英寸降雪量的暴风雪,整个校园都瘫痪了。

不管它。昨天就做好了今天不上班的准备,上班也没什么事。太太上班远,要在高速公路上开20分钟,她更是连假都请好了。一家三口不慌不忙地起床,煮上几杯咖啡,边吃早点边看新闻。老爸吃完了,出门看看driveway的积雪,才一英寸厚,不用儿子老妈帮忙吧?呵呵,踩上几脚才发现昨晚的雪与平常不一样:不是那种滑滑的冰,也不是那种松松的雪,而是冰粒形成的”水泥“--大概昨晚先下了冰粒,后来又下了点冻雨把前面的冰粒黏一起了。

这层雪得处理掉,不然后面十英寸的雪下来,再清理就难了。找来塑料的雪铲试试,冰层太硬,对付不了。只好找来大铁铲砸。一点一点地砸,这双车道十米多长的driveway猴年马月才能清理完毕?不行,得另辟捷径。找来去年冬天没有用完的粗盐,把十几斤一起撒在冰上,希望这新熔出来的盐水会在水泥地面和雪层之间形成一层液体的缝隙,这样一铲就能把雪层和水泥地面分开。琢磨着气温太低,一时半会这盐的作用也显示不出来,就躲到温暖的房子里看看书。两个小时后,叫上儿子,父子俩就忙乎起来。不错,盐粒在冰面上熔出了不少洞,铲子下去还真能掀开一片一片的冰雪。老爸用大铁铲开路,儿子在后面把老爸掀开的冰雪推到driveway的两边。干着干着,儿子力气不济,换老妈来顶班。老妈熬不住寒冷,躲进屋子,老爸就一个人边干边喘气,终于在新一轮暴风雪到来之前清理干净。

我们所住的城市在这场暴风雪中正好处在下雪和下冰粒的交界点上。整个下午一会儿是雪花,一会儿是冰粒。每小时45英里的狂风把冰粒砸向窗户,沙沙声一片。忍着冰粒砸到脸上的痛楚,出门看看,driveway上一下午又积起了三四英寸的冰雪。还好,没有冻雨,积起来的冰雪象沙子,挺实沉的。天气预报说今晚还有5-6英寸的雪,看样子,明天还有一场任务艰难的清理。不过,儿子学校明天还关闭,老妈钢接到老板指示不用上班,老爸明天还会有帮手。



美国的中西部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天气变化无常。美国的地形是东西两边是山地,中间是平原。这种地形决定了南北冷暖空气在中间这个槽子里南来北往的快捷。从墨西哥海湾上来的暖流夹带着大量水气和北面加拿大南下的干燥冷空气在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想博,春天她就成了龙卷风的故乡,那雷声隆隆的不眠之夜,看着电视上的天气预报直到最后的龙卷风警报解除是家常便饭了;冬天她是暴风雪的孕育之地,冻雨形成的冰覆盖着大地让人寸步难行的日子每年都会有几场,而狂风圈起的积雪让茫茫原野变的面目全非更是让人却步;夏天墨西哥海湾上来的暖流占优势,往往是炎热而潮湿,但运气好的日子,偶尔从加拿大飘过来的一丝冷空气会让人看到秋天的希望;只有短暂的秋天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白云朵朵的日子象一副世外桃园,只有偶尔光临的风暴才会提示这里是美国的中西部。

十几年也习惯了中西部的生活,没有初来看到风暴的慌乱。其实中西部人在和自然的抗争中早学会了适宜这种生活。你看那警报系统,在龙卷风到来前的几分钟都会响起,提醒人们赶快躲进地下室一类比较安全的地方。而城市每年都会从房地产税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扫雪的开销,每次风雪来临之前,城市里的扫雪车,撒盐车都整装待发,高速公路上一般在暴风雪后的几小时就会清扫干净,而住宅区,城市也会根据交通多少来决定等级,先交通要道,再到一般的住宅区的模式进行清理。今年雪比往年多多了,城市一个冬天的预算据说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但长长的冬天还有两个月呢。

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了,看到了天气预报上科技的进步。中西部的天气虽变化多端,但高科技的计算机模型,卫星云图和当地地面雷达扫描的相结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上,结合城市的警报系统,人们往往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记忆中,只有1999年元旦的一场暴风雪没有事先警告,还一直被电视台作为教训提及。今天的这场暴风雪在一个礼拜前就开始预告。许多家庭都提前采购应急的物品。大冬天,就怕断电。但在这个小区住了快十年了,还没有6小时以上的停电事件。新建住宅区把电线埋在地下的方式大大减少了这种几率,还是住新区好啊。


(二0一一年二月一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