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的战歌 ——华裔在美国的生存现状解读

华裔的战歌——华裔在美国的生存现状解读

汪 翔
对于华裔在美国的生存现状,根据我二十年来在美国的经历,感觉有些有趣的特点:

第一:人口数量上主要由三大块组成:移民、“偷渡”方式“进入”的,这一块的教育程度普遍性的偏低,但人数规模不小,主要来自南方沿海。而且,还有很多“黑户口”存在,这是未来华裔人口快速增长的后备军。他们的职业主要以餐饮和类似的蓝领工作为主。即使是拥有自己的企业,很多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主要还是徘徊在维持生计的水平。

再一块就是比较早来美国的“老华侨”的后代(早期劳工的后代),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也由于文化水平较低而很难有向上“游”的机会。这部分的人数规模估计不是很大。

比较大的一块,则是在最近几十年通过留学方式进入美国的知识分子。最早的是来自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华裔留学生,其后就是大批的来自大陆的“新移民”。这批人的特点(优势)是知识和教育,拥有“技能”,所以,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水平不错,即使是来美的时间不是很长。今天,你在美国各个富有的郊区看到的那些带着孩子,说着有很重口语的“外国佬”华裔,主要就是这批人。

他们就是下面的报道中所说的收入比较高的“第一点五代”华裔——他们在美国获得了更深入的教育,并且通过这些教育获得了谋生的技能,得以在美国的富裕区立脚。他们能够有这样好的生活环境,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在美国获得的“技能”熟练,而这种技能熟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还是得益于他们在国内所获得的“基础教育”。

这是不是就说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好?我看也不一定。国内的教育程序帮助筛选了这批人,给了他们继续深造自己的能力,这点是肯定的。国内的“高档”教育对于在美国的谋生,没有多少帮助,是不能够也不可以简单的以国情不同来掩盖国内教育水平低下现状的,除非你是想自欺欺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低下,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制约,必然是一个硬伤。

第二,在美国的第二代、第三代,进入职场的,多数还是“老华侨”,那些教育水准比较弱的人的后裔。以他们后裔的收入来预测和比较这批“新兴”的“留学生”华裔后代的收入潜力,是一种误导和误读。就此断定“第1.5代”就是最优秀的,我觉得有点井底之蛙的意淫之嫌。

这批以教育起家和靠教育资本在美国打天下的华裔后代(第二代)的真正具有规模的发力,还需要时间。目前已经做出比较大成绩的“第二代、第三代”,多数也是早期的知识分子的子女。我们的后代必将比我们这样的“1.5代”优秀,这是必然的。

他们也会很勤奋,而且,他们直接在美国接受教育,节省了很多没必要的时间浪费,也少了很多在大陆和台湾那样的教育环境不得不面对的心灵虐待。那种来自“爱”的摧残,不知道消灭了多少有前途的小苗的未来。

有点让我觉得悲哀的是:在美国的华裔之中,没有出现大量的优秀华裔——来自文化水平低下的第一代华裔家庭。像国务卿希拉里,微软CEO鲍尔默,为AIG打下天下的格林伯格那样的犹太人能够做到的,在华裔这一块看来没有做到。这是不是说,中国传统的进入骨髓的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还主要是来自受过教育的父母?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传统”的“含金量”,似乎就远不如犹太裔了。

第三,由于第一桶“金”是教育,习惯性的,这些“留学生”华裔,主要的还是安于做雇员,很少有人敢(愿意)冒险自立。即使是有心也有力的人,很多也被那些“优秀的”站在背后的“领导”给规劝住而不敢冒险了。中国“精英”的强势和霸道,是不是一种教育的失败?如果教育造就的“应该是”霸道的自负的话。

这就是为什么,数据看到的华裔的创业簇的收入不是很高的原因:那些创业者主要还是那些没有文化的华裔,他们主要以开中餐馆和超市为生。这很可能就是为什么,即使在未来,华裔也很难超越犹太裔的重要一点(命伤)。没有风险,自然就不可能有超越平均的回报,这已经是被一再证明的事实了。这种格局肯定会慢慢的被改变,大量的下一代在看到他人创业所获得的巨大回报之后,会在“贪婪”之心的诱惑之下,像小马过河似的,前赴后继。从政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人愿意去试,如果没有失败者,怎么可能有获得巨大成功的王者?

敢于面对失败,才有资格来谈论可能的成功。华裔们,你们有没有给你们的孩子注入这样的“基因”,有意识地为他们培养这样的习惯?

第四,中国式的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既是好事,也是坏事。最近的“虎妈”故事,让美国不少人对于“中国式”的子女教育兴趣浓浓。但是,就我所接触的,我感觉不到羡慕。再者,“虎妈妈”似乎也不是真正的“中国妈妈”,对于中国文化的把握,似乎也不是很到位。她的很多极端的教育方式,给予我的是女人的强势和咄咄逼人、不讲道理。

中国“优秀”女人的自负和霸道,她,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代表!何必呢!必要吗?这种霸道,到底是在说明你的智慧,还是在证明你的被扭曲?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父母的强势,威逼子女为全A玩命,牺牲的充其量只是一两个原本更有潜力的孩子。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这样,为了培养一代代“A”孩子,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恐怕就不是什么好的结果了。

如果没有父母的宽容和对“A”的藐视,不可能会有今天的戴尔和微软。如果巴菲特的父母让他觉得自己永远不会“good enough”,不可能有他很早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一再尝试“歪门邪道”的机会,自然就不会有今天的巴菲特老人了。

那么,在制造业已经没有竞争优势的今天,美国又能够靠什么来继续领导天下呢?一个国家要想持续的强大,必须要有一种环境和机制来鼓励人们的冒险(承担风险)热情:冒险成功的回报巨大,失败的结果不会是让人无法接受。

再说,按照正态分布理论,人不可能是清一色的“会读书”的种类。为什么非得逼迫每个孩子为了分数而分数呢?即使在国内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很多人最终也不如那些在同一个行当玩耍的更“低一级”的同龄毕业生,难道不能够让很多人醒悟吗?

第五,中国的强大是不是让华裔腰板直起来的主要原因?我看未必。在心理上,在无形之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这批在美国获得很好教育的“留学生”华裔,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这是事实。他们的老板们想从中国或者通过中国获得更好的利润,自然就会感觉到这些对中国情况熟悉的华裔的价值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悲哀)。

但是,如果这些人依然只是一帮没日没夜靠着一家小小的中餐馆不死不活活下去的“华裔”,中国的富强对你在美国的生存能够有多大的帮助?当你站在新泽西一个装有厚厚的防弹玻璃的中餐馆外卖店柜台后面,接受老板因为你不知道“卖饭”就是”My Friend”,而奚落你英文水平太差,而不得不继续为了一个月八百元的薪水含泪干下去的时候,“母亲”的强大对你又能够有多大的安慰?我看未必很大。

那些老喜欢高喊:祖国的强大让我们站起来的海外华裔,让我觉得既可怜又可悲。他们可怜,是因为那是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呼喊——期待。他们可悲,那是因为,很多时候他如此高喊,也只是为了获得来自他的听众的几句“有价值”的好评。对我而言,他们的悲哀还不完全是来自他们自己(来自哪里?读者自己去分析)。

你的未来在你自己手里,中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一位华裔的父母,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当你在美国因为失业而无钱供房贷时,你面对的一样是眼泪和伤感。当你在美国生存困难时,你一样会发现,祖国给你的机会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安慰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美国生存困难的留学生,回国之后“才”感觉自己被母亲遗弃的“原因”——实际上,最终还是你自己将自己遗弃了,或者说,是你所接受的教育训练将你给害了。

附录一: 美华裔人口调研:增至364万 收入高于全美平均水平 中新社

  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与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10日联合发布的“2011年美国华裔人口动态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美国华裔人口达到363.9万,占美国总人口的1.2%,占美国亚裔人口的比重达到22.2%,比2000年增加33.3%。

  这份报告以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统计数据为基础,涉及华裔人口、教育、就业、收入、通婚等诸多方面,是迄今针对美国华裔最新、最全面、最详细的一份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35.9%的美国华裔出生在美国,64.1%是在海外出生的。其中,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中有约一半出生在加州和纽约;而在海外出生的美国华裔中有六成来自中国大陆,一成六来自台湾,近一成来自香港和澳门,此外还有一成六来自除上述地区之外的海外其他国家。

  从收入水平看,华裔美国人的家庭收入、人均收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美国平均水平。但在同等受教育程度下,华裔美国人要比非西班牙裔白人的工资收入少5000到15000美元。

  从受教育程度看,51.8%的25岁以上华裔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一比例几乎是全美平均水平(26.4%)的两倍。但同时,华裔人口中高中以下学历占到18.7%,也高于全美平均水平(15.4%)。

  从职业来看,华裔主要从事医疗保健、餐饮服务、制造业、科学研究等行业。82.4%的华裔在私人部门工作,14.1%在政府部门工作。其中有57.2%的华裔美国人在管理领域、专业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就业,这一数字高于平均的32.4%。他们从事的“白领”工作包括软件开发、经理、管理人才、会计以及审计员。其他的华裔美国人则从事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纺织工人等“蓝领”工作。

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告诉记者,华裔人口在十年后可能超越犹太裔成为美国第三大少数族裔,华裔在政坛的影响力也会随之越来越大。不过,他也承认,由于人口总体比例仍偏小、语言能力不足以及受美国历史上歧视华裔的“排华法案”的影响,华裔参政热情仍偏低。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主任品川肇表示,华裔在美国已有了首位市长、首位众议员等,相信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华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会不断提高。

附录二:美国迄今最全面华裔状况报告出炉 呈现四大特点 人民网

  全美华人究竟有多少?2011年2月10日,在美国国家记者中心,由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NCCA)和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中心联合推出的《2011年全美华人人口动态研究报告》,首席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数字。根据可获得的2009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美华裔(以下简称华裔)总数为3638582,占美国总人口的12%,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几乎四个亚裔中,即有一个华裔。

  迄今最全面的华裔状况报告

  该报告以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为基础,涵盖华裔数量、收入、教育、婚姻、就业等各种数据,是迄今为止关于华裔美国人的最全面的报告。

  长期以来,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美国人数量很少,40年前,亚裔只占全美人口的1%,因而不受重视。联邦政府人口普查的数据,只将非西裔美国白人(以下简称白人)、非裔及西裔美国人作为整体加以研究。在过去的20年里,亚裔数量迅速增长,已占到全美人口的5.5%多,在2000年至2009年间,华裔数量增加33.3%。按照目前速度,一旦2010年人口普查据出台,华裔数量将超过400万。

  NCCA主席薛海培表示,很少美国人知道这一点。NCCA从今年开始,将定期发布关于华裔状况的调查报告,未来,该报告不仅将包括联邦人口普查中的硬性数据,还将包括华裔对一些敏感问题的看法,从中发现华人社会变化的曲线。

  负责数据分析整理的马里兰大学美籍亚裔研究中心主任品川肇教授认为这一报告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华人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发生了居大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时期。华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不仅对美国社会,而且对美中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其呈现的各种特点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半数华人居住在纽约和加州

  该报告认为,华人在新世纪呈现四大特点。

  一为多样性,华人并非一个同质的群体,内部存在很在差异,包括来源地,是否归化,通婚等方面。

  二是集中性,华人在居住、教育、职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51.4%的华裔美国人住在纽约、洛杉矶等五个大都会城市的郊区。在过去的20年里,越来越多的华裔不再居住在传统的中国城,而与其他亚裔群体住在郊区富裕的“亚洲城”中。全美共有7000所大学,90%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华人集中毕业于其中300所大学。

  三是两重性,在许多社会和经济特点上,华人呈现出双模式。在就业上,一方面华人从事管理、软件开发、医疗、财会、审计等专业性强的高级白领工作的有很高比例,另一方面,亦有很多从事厨师、服务员等低收入蓝领工作。这种就业两重性在其他亚裔中则不明显。全国范围内,华人家庭中际收入居于较高水平,同时,华人的贫困率为9.6%,高于白人8.1%的贫困率。25岁以上华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凭的比例为51.8%,是美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同时,华人未获得高中文凭的比例为18.7%,高于美国平均水平15.4%。

  四是教育回报率低。华人普遍重视教育,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但数据显示,华人花在人力资本上的投入回报率低于美国平均水平和白人。数据显示,同等学历下,华裔男性比白人要低5000至1.5万美元。如获得硕士以上学历的华人男性,平均收入为85805美元,而白人男性为86316美元。数据虽然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女性比同等学历白人女性教育回报率高,但品川肇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认为,华人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刻苦,是其回报率的根本原因。但研究显示,华人女性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的前期回报高,35岁以后,由于家庭、文化的考虑以及种族及性别歧视因素,华人女性的回报率明显降低。

  一点五代华人收入最高

  该报告的一些结论,与长期以来人们对华人的认知并不吻合。

  随着华人在美国社会的立足,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数据显示,事实并非如此。该报告将华人分为第一代、一点五代和第二代及以上三大类。其中第一代为完全在美国以外受教育的华人,比例为16.1%,第二代及以上为美国出生的华人,占36%,一点五代界于两者中间,非美国出生,至少部分教育在美国完成,比例为47.9%。报告显示,三大类中,第一点五代不仅人数最高,而且收入高于第二代及以上华人。这种并非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现象同样存在于其他亚裔群体。华人喜欢建立小企业(在美国指雇佣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企业),这是美国人眼中的又一华人形象。但数据显示,华人自我创业的比例只有5.9%,和其他族群没有区别,而在第二代及以上的华人中, 自我创业的比例只有4.1%,低于其他族群。

  华人在美国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最高。事实是印度裔美国人比例略高。

  华人参政意识有望提高

  尽管华人中出现了市长、众议员、参议员,但数据显示,华人担任公职的意愿并不强。从就业取向上看,82.4%的华人在私营部门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仅为14.1%。品川肇认为,华人加入美国籍的比例在亚裔美国人中居第三高,公民数量的增多,必然转化为投票率的增高。他相信未来华人担任政府公职及从事社区服务的热情会不断提高。薛海培认为,华人在未来10年有望超越犹太裔成为美国第三大少数族裔,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将随之增大。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否对在美华人的流向产生影响?薛海培均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返回中国的华人数量在增加,但来美国的华人数量也在增加,来美留学的华人学生年龄趋小,显示出许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价值的认可。同时,来美国投资的华人亦增多,这是过去所罕见的。

  品川肇认为,华人绝大多数具有双语优势,78.6%的华人在家说一种以上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华人利用这种语言及其他优势,穿梭于美中两国间,成为“跨国人”,不仅自身受益,也有利于美中关系的发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