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修道院 Westminster Abbey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0/9/7

abbey.1

劳动节长周末,去了一趟位于Mission的一座圣本笃Saint Benedict修道院——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上图是修道院的钟楼和教堂。

Mission是位于温哥华东边的一个市镇,坐落在菲沙河北岸。修道院就在菲沙河边一个小山岗上,俯瞰着菲沙河及河南岸的谷地。

abbey.2

我们一路东行,蓝天白云下,公路边的玉米地和远山。

abbey.3

到达修道院,这是修道院门前的景色。

abbey.4

教堂外部,长长的一扇扇彩绘玻璃窗。

abbey.5

教堂内部,穹顶。

abbey.6

教堂内部,讲台和听众席。

abbey.7

教堂内部,彩窗。

abbey.8

教堂内部,圣母子。

abbey.9

教堂内部,浮雕。

abbey.10

教堂前面,顺山坡迤逦而下有一条小径,我们沿着小径下去,回头望见蓝天下矗立的钟楼。

abbey.11

林荫小径的尽头,树下有条长椅,面对开阔的菲沙河,以及河南岸的谷地,平畴沃野之外,是连绵的山脉,天空高远,大地延展,修士静坐这里,一定能够看见上帝——这样美丽的天空和大地,就是上帝的杰作。

/>

视频:菲沙河谷

abbey.12

教堂前缓坡处,是个小墓地,每个墓地上平平镶嵌着墓碑,有的还竖着十字架。

abbey.13

其中这位Reynolds最长寿,活了97岁。

教堂的左右两翼,是后来增加的建筑,一部分是基督神学院的课堂和宿舍,另一部分是修道院的客房,可以接待各方客人住宿和一日三餐。修道院还有自己的农场。

附:关于修道院

追溯基督教的隐居修道的传统,可以上溯至犹太教的爱色尼派。2世纪-3世纪,有一些隐修士在埃及的沙漠定居,过苦修生活。这时期主要是个人隐修。初期的隐修运动与新柏拉图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4世紀在埃及南部由教会創設了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6世纪,意大利的圣本笃Saint Benedict于罗马攻读文学历史之后,退隐修道。529年,在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建立了本笃修道院。聖本篤於卡西諾山的會院中完成會規的撰寫,会规十分严厉,重视体力劳动,定下了修道院的管理方针和修士道德及生活的准则。

abbey.14

上图:圣本笃像。本笃一生言行一致,受人尊敬。

圣本笃规章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广为传播,奠定了西方隱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為「西方隱修之祖」。本笃被封为圣徒,他所创立的圣本笃修会也是最古老的修会。此后将近500年时间,欧洲的修道院都遵行圣本笃规章。其後歐洲各地的本篤修道院,控有大量地產,並為封建軍隊供應不少武士,並且與世俗的王侯密切共管國家事務。

1964年10月24日,教宗保禄六世往訪本篤會時宣佈他為歐洲的主保,讚揚聖本篤「是和平統一的使者,西方文明的大師,尤其是信仰的先鋒和西歐隱修生活的始祖。」 赞扬了了他对天主教和欧洲文化的伟大贡献。

依照圣本笃的规章,修士的生活重点是祷告和工作。《圣经》说:“一天七次赞美你”,因此每天要祷告七次,从凌晨3点起,每3小时祷告一次,依次为早祷、晨祷、第三时祷告、正午祷告、申时祷告、晚祷、夜祷,然后就寝。每日祷告时间總和约4小时。

圣本笃认为修道院应该自给自足,避免仰赖外界捐助。因此修道院内自行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院内有磨坊、面包房、菜圃、酒窖、手工作坊、马厩,甚至牧场。修道院因此开辟不少良田,有的修士还精通农业技术或酿酒技术。据说法国的香槟酒就是圣本笃修会的修士Dom Perignon首先酿制的。

修士每天必须有固定时间阅读和抄写圣经典籍。这一传统既发展出了泥金装饰手抄本的卓越艺术,亦为文化的保存、传递、研究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接待远方来的宾客,包括难民、流浪者和朝圣者,也是修道院的重要工作。这一职能后来发展为医院、教育和社会服务。

本笃会的会规规定会士不可婚娶。

789年,查理大帝规定每座修道院都要办一所学校,由有学问的修士教导年轻人“七艺”,并阅读古典作品。这时的修道院还肩负教育功能,许多修道院甚至成了欧洲的文化与教育中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