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真理拗不过强权

沿着铁轨,遇见欧洲 (9)

一声叹息,真理拗不过强权

时光荏苒,年岁渐长,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上篇写佛罗伦萨时本打算附上亮妈的美食博文链接,结果竟忘了。文字遗漏尚可原谅,真正遗憾的是亲临佛罗伦萨时也全然忘却。如今再重读一遍亮妈的佛罗伦萨美食文看到我当时留言说:“亮妈写美食写得太勾人了,每个城市都有特色美食,上篇搞得我向往拿波里披萨,这篇又馋上了佛罗伦萨冰淇淋,必须Gelato, 不是Ice Cream, 还得带盖子。统统记下,就等着休假买机票了。”可当真踏上佛罗伦萨的石板路时,把亮妈的推荐忘到爪哇国了,稀里糊涂找了家冰淇淋店吃了Gelato,具体滋味也记不真切了,应该是好吃的,只是天太冷,尝了一口便全给龙儿了。



佛罗伦萨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每块砖石都镌刻着文化,每缕空气都弥漫着艺术气息。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圣马可修道院(Convento di San Marco )、学院美术馆(Gallerie dell'Accademia)、巴尔杰洛博物馆(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等等,只是这次行程太紧,没来得及去。也好,留点念想,等以后有时间了,或许能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慢慢去感受那个辉煌年代的余温。

中间我们插空去了一趟托斯卡纳地区的第二大城市 -比萨(Pisa),从佛罗伦萨坐火车前往只要1小时8分钟,很方便。

比萨 (Pisa) 位于意大利中部,历史上曾是强大的海上共和国,与热那亚、威尼斯并驾齐驱。然而1284年梅洛里亚海战失利后,国势日渐衰弱,最终在1406年被佛罗伦萨共和国吞并,失去了独立地位。名义上它仍保持自治,但实质上成了佛罗伦萨的属地,直接受美第奇家族的控制。

如今,说起比萨,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那座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这也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而实际的收获不只是斜塔。

走出比萨中央火车站(Pisa Centrale),眼前是不算特别起眼的广场--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广场(Piazza Vittorio Emanuele II),正中央竖立着统一意大利的首任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的雕像。



顺着大路前行,很快就走到热闹的商业街,街道两侧是各种精品店、书店、服饰、甜品铺,还有在街头摆摊卖画的小贩。



街道上飘出浓郁的现磨咖啡豆的醇香,诱惑着我们。干脆找了家咖啡馆,先享受了一会当地人悠然自得的慢生活。



喝完咖啡,穿过阿诺河上的一座人行桥,进入老城区。比萨的面貌在这一刻突然安静下来,街巷变得窄而蜿蜒,暖黄色的墙壁、斑驳的木门、晾晒的衣物、雕花的铁窗,散发着典型的托斯卡纳式慵懒气息。

渐渐人流多起来,忽然一个转角,著名的奇迹广场(Piazza dei Miracoli)赫然在目,广场上坐落着一组宏伟的建筑群,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比萨大教堂、圆形洗礼堂、比萨墓园。当然,最吸睛的最吸睛的自然是网红斜塔 。



尽管是冬天,游客依然不少,都在忙着拍照,有高举自拍杆的,有摆出推塔姿势的。据说这里每年有百万游客来参观游览,大多数都是奔着斜塔而来。



我们也不能免俗,咔嚓咔嚓拍了好多照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们的“反诈骗意识过强、防人之心用力过猛”,搞出了笑料,我曾在游记的开篇谈到欧洲的安全问题时写过这件趣事。

终于亲眼仰望了这座让比萨扬名天下的斜塔:倾斜的建筑,直立的奇迹。

问题来了:为什么斜塔可以斜而不倒?

答案在地基。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地基仅3米深,所建之处土质松软,由沙土、黏土与泥炭混合而成,导致塔在建到第三层时就开始倾斜。像是在果冻上插根筷子——不是整体下沉,而是一侧下陷更快。

但它也因此“得福”:这种半软半硬的土壤具有一定缓震能力,即使在地震中,也能减轻冲击。塔的最大倾斜角度曾达5.5度,经过21世纪初的精妙修复,如今被稳定在约4度。

修复团队用了非常聪明的方法来救塔:不是强行拉直它,而是采用“抽取地下土壤”的方法,让塔轻轻向重心回归,成功地让它继续稳稳站立。2001年修复完成后,专家预计它还能安全存在至少300年!

再上一张斜塔与蓝天的合影:这算是人类“错误”与“智慧”并存的最佳例证吧?



比萨除了有著名的斜塔,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 伽利略, 史蒂芬·霍金曾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这位被后人授予诸多之父称号 -- “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与比萨可谓有颇深的渊源。

1564年,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出生于意大利比萨。1574年,年仅10岁的伽利略随家人搬到佛罗伦萨,但七年后,他回到了比萨,按照父亲的愿望,进入了比萨大学学习医学。但伽利略却痴迷于数学和自然哲学,后来自作主张辍学,自学数学,25岁时成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在比萨大学期间,他大胆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认为经验与实验才是真理的源头。这在当年是非常激进的观点,但也为后来的科学革命埋下了种子。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伽利略与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的塔顶上同时扔下两个重量不同的球,结果却发现它们同时落地,从而否定了“重的物体落得更快”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尽管这个故事的历史真实性仍有争议,但它所体现的象征意义无疑是伽利略身上所具有的质疑权威、尊重实证的科学精神。

来比萨之前,我们只知道斜塔,以为来回半天时间足以。但实际上,喧宾夺主的斜塔只是比萨大教堂附属的钟楼,广场上宏伟的大教堂、圆形洗礼堂和神秘的墓园都值得参观,这些地方承载着比萨有身份的信徒从出生受洗到埋葬的一生的精神归属。可惜时间有限,取舍后,我们没登顶斜塔,而是去了斜塔旁边的比萨大教堂(Cattedrale di Pisa)。参观教堂免费,但要去墓地附近的专门办公室去领取参观门票。

教堂正门上方雕刻着层层圣经故事,走入其中,仿佛从阳光下的托斯卡纳走进了另一个维度:黑白大理石柱排列如琴键,格式天花板上雕刻的是美第奇家族的徽章;金底镶嵌画描绘基督升天的场景,光线透过彩窗洒下,令人屏息凝神。



在主祭坛的半圆形后殿上方,是一幅闪耀着金光的拜占庭风格马赛克镶嵌画《基督全能像》,画中基督端坐中央,手持圣书,目光沉静而威严,两侧是圣母玛利亚与圣约翰。这幅画由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斯科·达·比萨(Francesco da Pisa)于1301年开始设计,其中圣约翰的形象是佛罗伦萨画家奇马布埃(Cimabue)于1302年完成,这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相传他是乔托的老师。



比萨大教堂曾在1595年经历一场严重火灾,许多原有的中世纪壁画被烧毁。但这场灾难也带来了“重生”的机会,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为其重新装点。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壁画和天花板装饰,正是这一时期的成果,风格更加细腻、情感更加丰富,既保留了教堂的神圣感,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光辉。

坐在长椅上,仰望教堂顶部,看到一盏铜制大吊灯正在微微晃动,灯架呈花苞状,链条已经氧化发黑。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伽利略吊灯”(Lampada di Galileo)了。



1583年,年仅19岁的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的一次弥撒中,观察到这座吊灯在轻轻摇晃,他用自己的脉搏计算摆动时间,发现不论摆动幅度多大,吊灯来回摆动的时间几乎一致。他的细微观察,引发了一个震撼世界的发现:单摆的等时性,这一结论不仅为伽利略后来的物理学研究打下基础,也对钟表制造技术带来突破,同时也间接地促使他开始思考“时间”和“周期”这两个具有哲学深度的概念。

伽利略在比萨开启他的科学探索后,前往帕多瓦、佛罗伦萨等地继续发展他的科学事业。他通过自己制作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的相位变化、月球的山脉和太阳黑子。这些观测结果坚定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而不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思想,因为它直接挑战了教会的“地心说”世界观。1632年,伽利略出版了《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用犀利的语言批判了旧宇宙观。这本书触怒了罗马教廷。

1633年,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传唤至罗马接受审判。他被迫在公众面前“认错”,承认自己的“异端”思想是错误的,并在教会的压力下否定了自己对日心说的支持。据说他在屈服之后,私下仍轻声嘀咕了一句:“然而它(地球)还是动的”。他心底里是不服的,只是明白此时硬抗强权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声叹息,真理终究拗不过强权。

伽利略被判终身软禁,只能在佛罗伦萨郊外的宅邸中度过余生。在此期间,他依旧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完成了自己最后的著作——《两种新科学》,为牛顿的经典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年岁渐长,他逐渐失明,于1642年离世,享年77岁。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竟然直到350年后的1992年,梵蒂冈才正式为当年的审判“平反”。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发表声明,承认天主教会对伽利略的迫害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外的伽利略雕像)

伽利略虽然生于比萨,也曾在比萨大学任教,却并未在这座城市享受到太多荣耀与掌声。但今天的比萨,处处可见伽利略的印记: 城里有伽利略广场,街道、学校、科技馆以他命名;比萨大学设有“伽利略科学讲堂”,每年举办面向公众的科学节;比萨斜塔脚下的讲解牌,更是自豪地写着他曾在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的传说。走在比萨的街头,似乎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气场 --不是游客的喧哗,而是在此生发过的挑战权威、探究真相的思辨与勇气。

伽利略从比萨起航,引领人类进入“科学方法”的新时代,照亮了通往宇宙的道路。有人说:“他衔接了文艺复兴与现代科学开端两个人类文明的重要时期,他本身就是人类由追求宗教精神向追求科学精神转折的标志。”

来到比萨,若不吃上一张“比萨饼”,总觉得说不过去,尽管城市“Pisa”与食物“Pizza”毫无血缘关系。

想什么来什么,龙儿忽然瞥见街边的一家餐馆,醒目的红色招牌上写着“La Taverna di Pulcinella”,中间是Pulcinella的形象 -- 这个戴着面具、鼻子高翘的喜剧角色,在那不勒斯(Napoli,也译作拿波里)深受人们喜爱,几乎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

查了下,谷歌评分4.5,主打传统那不勒斯风味(Napoli-style)披萨,这让我立刻想起亮妈推荐的那不勒斯披萨 -- 虽然这次行程没能安排去那座城市,但在这里品尝他们的经典披萨,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造访"了。刚端上桌的披萨散发着诱人的饼香,咬一口,饼边酥脆微焦,内里却柔软有嚼劲。番茄的酸甜、奶酪的醇厚、罗勒的清香在舌尖次第绽放,让人回味无穷。听了亮妈的话,学着把披萨卷着吃,确实更好吃。谢谢亮妈!



回程路上,再次经过阿诺河畔,宽阔的水面倒映着两岸的彩色房屋,像一幅慢慢流动的水彩画。有人坐在桥边读书,有人牵着狗在老城墙下慢慢踱步,也有人坐在桥墩上望着对岸。风吹过,远处斜塔钟声悠悠传来,彷佛是从几百年前飘来的问候。



(相关资料来自网络)

《遇见欧洲 1- 1335城,一场充满收获的旅程》

《遇见欧洲 2- 罗马(1)三位天才诗人的陨落》

《遇见欧洲 3- 罗马 2)不会又要迎来新的权力更替吧?》

《遇见欧洲 4 - 佛罗伦萨(1)令人意外的那个天选之人》

《遇见欧洲 5 -佛罗伦萨 2)二次受害,从被侵犯者变为邪恶怪物》

《遇见欧洲 6 - 佛罗伦萨 3)世纪第一烂尾楼的终结》

《遇见欧洲 7- 佛罗伦萨 4)史上最值收养:管饭换来的超级巨星》

《遇见欧洲 (8)- 佛罗伦萨 (5)深远布局,扭转了家族的命运》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你打错字不要紧,俺又要笑倒,感觉俺是做直播带货的,号召大家买买买,哈哈。:)祝梧桐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谢谢梧桐大作家,我一直惦着到底谁在“声情并茂地喊麦姐”呢,哈哈。谢谢梧桐脑子里跳出了“麦姐”,留下了“麦梗”,又让我想起了那欢乐的好时光,你怎么把大戏隐藏了?想重读一遍没找到。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枣泥' 的评论 : 谢谢枣泥姐特意跑来留言并鼓励,姐姐贴心,代父子俩谢谢姐姐。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再来看我,看到你已经开台湾游记系列了,真是高效。哈哈,姐姐嗦俺要开博友披萨见面会,对呀,看在俺宣传意大利披萨的份上,意大利旅游部长该提供奖励,请咱们文城网友去意大利吃正宗披萨。原来姐姐也喜欢sketchers,咱们团抱。我也好奇,禾儿认准的sketcher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等禾儿解答。祝荷姐姐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鼓励,我记得你在佛罗伦萨的游记中提到匆匆去比萨看一眼斜塔,我们其实也没在那里待太久,时间就是不够用。看多了历史文化,下一站要去看你熟悉的美景。祝蘑菇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谢谢蘑菇,请你喝小米粥,配亮妈的生煎包。:)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打错字啦!“买姐”是“麦姐”sorry.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我就想过来给买姐说“新四军战士与乐队队员手拉手亲密无间,好像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有人声情并茂地喊麦姐。”的“喊麦姐”是我鬼使神差之笔。当时已经在“知心话”点上句号,又好像意犹未尽,脑子里突然跳出麦姐,然后随手啪啪啪几键就打上了,连自己也偷笑。心想也只有麦姐这个大姐大能理解这个中的幽默,我也只敢给麦姐开玩笑。再读,感觉成了那一段的点睛之笔,大亮点一颗,确拿不下来了。
枣泥 发表评论于
早就看过麦子的这篇游记,喜欢喜欢超喜欢,读得心情激动、热血沸腾。但是没有留言,因为看到那么多人留言,麦子回话都够忙的。祝麦子来子龙儿周末愉快!
canhe 发表评论于
周末过来问候麦姐!再欣赏一遍麦姐图文并茂的游记。麦姐家高朋满座,好评金句频出!麦姐,你是想举办文城博友披萨见面会吗?你邀请了这么多朋友。期待!真想感受一下“。。。比萨的pizza,‘酸甜,醇厚,清香在舌尖次第绽放’次第绽放的感觉。真想看看禾儿认准的sketcher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我穿了好多年它的鞋,穿对没有?麦姐周末愉快!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我们上次去,定了从比萨飞英国的机票,当天坐火车从佛罗伦萨到比萨,单纯就为了打卡那斜塔,都没顾得上伽利略,在麦子这补课了。也就麦子这丰富的游记,才对得起意大利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下一站是哪里?期待!麦子周末愉快!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发表评论于
来晚了,端着亮妈的生煎来麦子这学习:)先问好麦子,我再慢慢读哈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兄,俺可算是去了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看下面侃侃网友的分享,这斜塔原来是可以扶直的,俺也是第一次知道,和皮卡兄一起长见识了。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侃-侃' 的评论 : 谢谢侃侃的深度分享,你真该开博,这段分享就是一篇精彩的博文:从可以扶直的比萨斜塔聊到逻辑推理、再延伸到中世纪罗马教廷和傅里叶级数。艾玛,学渣俺只能仰视。

还真不知道原来比萨斜塔是可以完全扶直的,这么看来,修复团队是故意将错就错,这样可以让这斜塔一直网红。

侃侃金句:“人类的思维能力,指导着科学文明的有序进步。所有违背自然规律、逻辑原则的胡作非为,都属于捣鬼、捣乱。” 特别赞同,所以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真理终究只有一个。”的确,人类历史就是不断打破“伪真理”的过程,只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可能漫长甚至曲折,但每一次推理、每一个假设,都是通往光明的一小步。

再次谢谢侃侃的精彩分享,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夏圓' 的评论 : 艾玛,师傅,圆猪一号的饕餮劲又被你发现了,回到家才想到亮妈的博文,悔得圆猪就只能在地上打滚了。:)

师傅和师姐禾儿都高看麦渣,麦渣一定好好努力,终有一天能华丽变身金光灿灿的麦穗儿。祝师傅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谢谢禾儿美言鼓励,尽管惭愧没达到你说的境界,但俺一定把“绚丽浪漫的笔调,细腻严谨的探索,深邃洞察的思考”作为努力的方向。

确实,在意大利,不是家家的餐厅的披萨都好吃,也是碰。我们经常是看谷歌评分,看多少人参与评分,这样大多数时候不会踩雷。

Skechers的防水喷雾,我们是在Skechers的专卖店买的,你不出行,就不着急买。禾儿仔细,买鞋看鞋底的花纹,俺就试穿,觉得舒服,就买了。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又来回复,美国肯定有比较正宗的意大利披萨,连俺们这个小村都有了,很期待姐姐能来俺村里,俺请你吃。:)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竹风_如火' 的评论 : 问好竹风,抱歉让你失望了,但这篇不算标题党吧?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寒一凡' 的评论 : 谢谢一凡,小仙女一语中的:“伟大的人物多是死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太超前了。”伽利略看到现在这样的乱象,一定会说原以为人假借神旨会疯狂,现在才知道疯狂的人不用假借神旨,自己就是神了。像一凡说的:必须靠真的神来拯救这个世界了。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温馨的鼓励,你的精彩总结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在看完恢宏的建筑名胜后,再行走在古老的街道,听着钟声,享受着宁静真是幸哉。”暖冬是美厨娘,立刻就想着上网查做法,俺就惦着吃现成的。意大利披萨最主要的特点是饼边酥脆、饼心薄且柔软筋道,要自己动手做饼皮,我猜买来的那种饼皮可能达不到这效果,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祝暖冬周末愉快!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比萨我没去过,跟着麦子细细品,那斜塔我一直纳闷,怎么不会像雷峰塔那样塌呢?原来是经过科学修复,才能屹立不倒的,长知识了!
侃-侃 发表评论于
我前次去意大利是为了搭乘地中海邮轮,结果弗洛伦萨和比萨两个地方属于打卡点卯,拍照留念的走马观花。后来细看一个比萨斜塔扶正的纪录片,说是现有技术其实已经能够把它完全扶直,然而比萨斜塔之有名不说百分百全赖它的“斜气”,也得说至少有90%托福当初的正造歪成。

以前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伽利略在比萨做自由落体实验的课文。后来更符合逻辑的说法是“自由落体同速度是通过逻辑思辨而得到的结果”。一来,人类的眼睛未必可靠,肉眼的观察并不足以证明大小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二来,丢铁球时,实验者也未必真能同时释放两个铁球。也就是说:现实条件下的实践并不能保证证明真理。与此形成相对比的是这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个重的物体比一个轻的物体落地快,那么把这两个物体绑在一起后,这个综合体的落地速度会是怎样?第一个推论是,综合体落地比那个重物更快,因为重物和轻物加起来的重量比单个重物更重;第二个结论是,综合体落地比重物更慢,因为综合体中包括了那个轻物,落的慢的轻物部分会拖住落的快的重物部分,结果是综合的落地速度更慢了。而要让这两个符合逻辑,但是又相互矛盾的推论成立的唯一可能性就是:重物和轻物落地的速度一样。人类的思维能力,指导着科学文明的有序进步。所有违背自然规律、逻辑原则的胡作非为,都属于捣鬼、捣乱。

也有历史学家说中世纪的罗马教廷虽然保守专制,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用数据或者他们眼里的事实来说服听众。比如教廷资助设立天文观测台,促使天文学家脑补出用大圈套中圈,中圈套小圈,小圈套小小圈的行星运动轨迹来论证地球中心论。【有意思的是,这种脑补在数学上恰巧符合了用傅里叶函数拟合任意函数的科学方法。】

真理终究只有一个,在追寻真理的道路上,人类一直在艰难跋涉。路德的宗教改革,结束了罗马教皇对真理的垄断,由此才有了文艺复兴和随后的西方文化文明大发展。
夏圓 发表评论于
开篇先谈吃,不愧为圆猪一号^_^。踏上佛罗伦萨的石板路,把自己在亮妈博客里的话全忘了,艾玛,我都想替你捶胸顿足一番!在石板路上顿足的节奏,别有韵味~~
“只是天太冷,尝了一口便全给龙儿了。“—Cool,麦子秒变酷妈,转身把Gelato全给龙儿了,难怪龙儿的背影超级酷!
文字和图片百分之百的麦风,麦子的风格。俺笨嘴笨舌的,感受万千,却表达不出来。好在圆门高徒燕麦禾儿已有金句概括,不能同意更多,干脆借来一用:“绚丽浪漫的笔调,细腻严谨的探索,深邃洞察的思考。“
带有麦风的精神食粮,制作精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
燕麦禾儿 发表评论于
好喜欢麦麦这篇!绚丽浪漫的笔调,细腻严谨的探索,深邃洞察的思考。

我在罗马吃过好几次披萨,总体感觉,意大利的披萨与美国的相比,柔软度和味道都更胜一筹,但是,我吃披萨,更喜欢底部薄而脆的那种,这种披萨在美国也不是哪里都有,我经常必须去一家大型商场里吃。去罗马,我非常希望能吃到那种薄披萨,结果很失望,想必那是意大利变种披萨。:)

谢谢麦子特意跑到我的博客去提醒防水喷剂的事情。我查了亚马逊,Skechers牌子的现在没货,我想等等货,因为你们使用过的牌子,我比较倾向还是买Skechers的。顺便说一声,Skechers的鞋子,也不所有的鞋子鞋底都很好,要注意看鞋子设计底部的花纹图案。我买Skechers,一定要先查看鞋底的设计图案。:)
canh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真希望麦姐金口!如果真能这样,我每天第一件事就逛文城了。我估计自己这辈子意大利去不了了,
美国的山寨意大利披萨亮妈说是卷不起来的。把你描绘那不勒斯披萨的画面记住就好。

——————————
谢谢荷姐姐不做家务先来读文,没准姐夫就把家务活干了。

姐姐将来吃意大利披萨的时候,试试亮妈说的卷着吃,真的更好吃。
竹风_如火 发表评论于
题目够劲! 但只是是一篇游记。
寒一凡 发表评论于
欣赏了,麦子的美文,图文并茂,一如既往地精彩。伟大的人物多是死后人们才意识到他们的伟大,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太超前了。如果伽利略现在能来凡间走走,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麦子的游记写得真好!这样的文章结尾太喜欢了!在看完恢宏的建筑名胜后,再行走在古老的街道,听着钟声,享受着宁静真是幸哉!加上意大利的正宗pizza,卷着舌头吃时味蕾上的享受,五官都一起周游列国:)我得上网查查意大利pizza的做法:)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傅江歌' 的评论 : "佛罗伦萨是令人向往的圣地,俺要带大宝去摸摸文化砖,吸吸艺术气。",必须呀,等大宝再大点了,你和阿敏大教授得带着大宝去一趟佛罗伦萨,绝对值得一去。

江歌亲看得仔细,"pasta"在意大利语里也有面食的意思,所以你说“这意大利咋管啥都叫pasta。”,可不是,意大利也是面食的天堂。“捂银子过猛产生于比萨啊”,对呀,那大叔就想和斜塔合个影,我们还吓得直跑,现在想想都要笑出声来。你看到龙儿了,哈哈,他总是潇洒地把小背包放在身后,俺还得牢记你的教导,盯紧他包里的银子。

你别仰视俺了,俺就写点小作文,你是出巨著的大才女,该俺膜拜你才对。又要周末了,大宝该回来了,腿伤恢复得差不多了吧?就坐等拆线了?祝全家人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谢谢梧桐大作家,我们在罗马也吃过你说的那种长方形披萨,我觉得是不是属于他们的快餐披萨,因为不是现烤的,所以不如圆盘披萨好吃。意大利的正宗披萨和美国披萨的味道也不一样,尤其饼皮的厚度不同。等你来俺们村,俺请你吃意大利披萨。:)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迪儿' 的评论 : 谢谢迪儿,你回来了?好久不见,抱抱。你懂我,这纷乱的时代,确实让人郁闷,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好用博文标题来表达一些内心的小情绪。但你高看俺了,龙儿和他爹倒是喜欢沉下心来,慢慢欣赏,我总是催他们,然后东张西望的,一些知识点是他俩讲的,我这个懒人就现学现卖。好好休息,等你有空更文,祝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谢谢葱葱姐,我们后来回到罗马的时候,龙儿给我们整了个教堂一日游,教堂里全是大师的作品,最后就看晕了。:)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谢谢林兄,没错,一时半会倒不了,有机会。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 谢谢云台兄,你们还没出门呢?比萨斜塔不太斜了?是不是被拉直了些。:)这是不是说明,现在歪斜的世界也能晃晃悠悠地继续向前走,我们也别太担心了。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9494,冬天吃Galeto有点凉,但好不容易去一次,还是得尝尝,只是遗憾忘了寻找你建议的有盖子的Galeto了。美国的披萨确实没法卷,有了对比,真心觉得意大利的披萨更好吃。总体上,在欧洲各国坐火车都很方便,唯一就是海风姐说的罢工,我们也赶上了,下回写写。祝亮妈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谢谢花花鼓励,俺没有你的好文笔,写不了小说,只好写游记让自己的脑子不生锈。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谢谢蓝山兄,看你没更文,以为你出游了呢。不知你是不是中午按计划吃了Domino’s披萨?我以前不爱吃意大利披萨,自从亮妈说卷起来吃,就喜欢上了。但Domino’s披萨太硬,不适合卷。下次来黄金村,俺请你吃村里的意大利披萨,感觉味道不比意大利本地的差。祝蓝山兄和蓝山嫂周末愉快!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桃木' 的评论 : 谢谢桃木临帖鼓励。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谢谢海风姐。“人类历史反反复复,现在的美国,从科学回到神学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令人无语。”+1,现在的世界,好似又回到了强权取代公理的年代。佛罗伦萨及其周边可去的地方不少,海风姐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去。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谢谢可可鼓励。“记得小时候看《哥白尼传》觉得教廷都是坏人。”艾玛,和可可大作家握手,小时候,我也一直有这样的心理阴影。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谢谢水星兄,麦田木有圆府和王府的金沙发,但布沙发还是有的,你不用抢,永远给你留位。我知道你在2015年去了比萨,照片拍得特别好。有欧铁通票感觉出行很方便,我们也只仰视了斜塔和参观了教堂。我个矮,喜欢往上看,大吊灯比较招眼,估计个高的你都忙着看壁画了。

我们这儿尽管是小村,但也有比较好吃的意大利披萨,以后你和水星嫂来游玩请你们品尝。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冯墟' 的评论 : 谢谢冯兄,你说得对,历史的长河里,真理终究会战胜强权,尽管用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但教会还是给伽利略平反了。佛罗伦萨的博物馆很值得一看。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谢谢荷姐姐不做家务先来读文,没准姐夫就把家务活干了。:)姐姐总结得到位:“他天马行空的思路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成就了自己,造福人类。”我写文的时候就想天朝流行一句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说的不就是伽利略嘛。伽利略博物馆在佛罗伦萨,我们没时间去,不过,听到他的三个手指头被陈列在那里,心里有些发慌。

姐姐将来吃意大利披萨的时候,试试亮妈说的卷着吃,真的更好吃。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今天忙才来回帖,荷姐姐那里是深夜了吧?请你喝杯澳洲牛奶安神好睡觉。
傅江歌 发表评论于
‘每块砖石都镌刻着文化,每缕空气都弥漫着艺术气息’,佛罗伦萨是令人向往的圣地,俺要带大宝去摸摸文化砖,吸吸艺术气。你们在比萨吃的奶油卷,好像写的是pasta,又走眼?这意大利咋管啥都叫pasta呢。
哎玛,捂银子过猛产生于比萨啊,还以为是罗马呢,想想就让俺捧腹。原来斜塔被修复了,感觉不那么倾斜,倘若彻底‘取直’,会顿失魅力。伽利略在强权面前心不服但口必须服,同叹息。
比萨的pizza,‘酸甜,醇厚,清香在舌尖次第绽放’,看你写的,让人口水横流。咖啡店有帅麦龙的背影。
洋洋洒洒一大篇,内容太丰富了,一时不知如何下笔留评。忙了一天,脑子也不灵活了。除了膜拜就是仰视,麦亲学问做的是杠杠滴!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我在意大利街上吃到的是长方形非常薄cheese很少的披萨,你们吃到的那不勒斯风味(Napoli-style)披萨看起来与美国的披萨很相似。今天算是纠正了我对意大利本土披萨的偏见了。
迪儿 发表评论于
问好亲爱的麦子,博文的题目总是那么犀利,老让我联想到今天的世界。坚持真理,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勇气和牺牲的。
我想,你和老公还有儿子,肯定一些共同特质,才能在旅行中沉下心,慢慢欣赏用心感受。和你们比起来,我属于附庸风雅走马观花的。我去比萨,更是为了那个网红斜塔,因此也只上了斜塔。但我还是在你这里,才搞明白斜塔为啥斜了,为什么又斜而不倒,真是觉得挺惭愧的。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赞好文!托斯卡纳很多乡村教堂都很棒,有专门的教堂游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比萨斜塔还能安全存在至少300年,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去看比萨斜塔。
yuntai 发表评论于
麦子游记写得细致,照片都很有视觉冲击力,而且你镜头下的比萨斜塔似乎也不斜了:-)佛罗伦萨有中这么多好地方可看,可惜这一次不到那里,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了。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又是一篇精彩游记!在冬天吃Galeto有点凉啊:)卷着吃pizza, 说明Pizza做得正宗。美国的pizza不能卷着吃,皮太硬而且厚。我们也是从佛罗伦萨坐火车去比萨一天来回。在意大利坐火车挺方便的,特别是短途,车特别多。麦姐的游记知识点特别多。我们跟着你学习历史。问好,周末快乐!
mayflower98 发表评论于
“~ 风吹过,远处斜塔钟声悠悠传来,彷佛是从几百年前飘来的问候~”
写得生动感人!还有古老的建筑和历史典故结合起来介绍,看麦姐精彩的游记,真是眼界大开的同时还长了很多知识。
谢谢麦姐分享!问好!
蓝山清风 发表评论于
"刚端上桌的披萨散发着诱人的饼香,咬一口,饼边酥脆微焦,内里却柔软有嚼劲。番茄的酸甜、奶酪的醇厚、罗勒的清香在舌尖次第绽放,让人回味无穷。"麦子太会写,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还馋虫挠心。今天我准备有样学样,中午也吃一顿披萨,Domino’s披萨,不过味道要差很多,肯定不能跟麦子的那不勒斯风味相比,哈哈……
跟着麦子细腻的笔触云游比萨城,增长了不少的见识,不胜心向往之,赞麦子图文并茂的游记!祝周末快乐!
桃木 发表评论于
Thanks for sharing.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跟着麦子图文并茂的游记学历史。伽利略最终被“平反”对后人是安慰,似乎科学终于战胜了愚昧,真理终有被接受的一天。可是,人类历史反反复复,现在的美国,从科学回到神学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令人无语。
我还没去过比萨,上次去佛罗伦萨急急忙忙,得找机会去一次,还要特别注意一下伽利略吊灯。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麦姐的游记总是有美景、美食,还有历史人物,精彩纷呈。伽利略的生平令人叹息,记得小时候看《哥白尼传》觉得教廷都是坏人:)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俺是读文在先,留言在后,错过了沙发。麦子的游记写的真好看,伽利略的故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让俺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位科学巨匠的历史典故。我们当年去比萨斜塔是到了佛罗伦萨后马上坐火车当天来回,目的就是想节约那张欧洲铁路通票的价值,游玩的自然没有麦子这么详细充分。只玩了斜塔和教堂,但是完全没有注意到那个大吊灯,格调太低了。那不勒斯的披萨饼我倒是吃过,而且后来和亮妈还有交流,非常喜欢,温哥华绝对吃不到这么好吃的披萨。
冯墟 发表评论于
伽利略的故事说明,长远看,真理会胜过谬误。强权神不了多久。佛罗伦萨的博物馆,不逊于罗马,有机会应该去。
canhe 发表评论于
比萨斜塔拍得太漂亮了!梵蒂冈教会350年后为伽利略平反正名也很了不起!再次感谢麦姐图文并茂的精彩游记,亮妈的卷着吃的那不勒斯披萨也记住了。
canhe 发表评论于
没扛住冰淇淋和比萨披萨的诱惑,被久闻大名的比萨斜塔和有众多之父之称的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现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的魅力吸引,家务事靠边吧。伽利略就是天之骄子,上帝送给人间的礼物。他自幼聪明,他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和刻苦求证专研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超乎常人想象,teenage时也违拗父命弃学医改学自己喜欢的数学,他天马行空的思路和脚踏实地相结合,成就了自己,造福人类。流芳百世。麦姐去参观伽利略的博物馆了吗?据说里面有伽利略的三个手指头。谢谢麦姐好分享!
canhe 发表评论于
跟江歌美女挤沙发!我也先报个到。读麦姐的深度游记要集中思想精力认真阅读学习不能有打岔。先去把杂事处理好再来上课。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傅江歌' 的评论 : 江歌亲好神速呀,你先喝杯俺做的澳白咖啡,再去忙。俺这就呼呼去了。
傅江歌 发表评论于
占沙发先。白天忙点,晚些时间拜读。
麦亲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