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摩洛哥(3)

进一个新老相间与残弃民居混建在一起的小镇里,找一餐馆吃饭。这是柏柏尔人典型的塔吉锅煮出来的菜,茄子加上奶酪,味道不怎么样(P1)。但餐馆里面的饰品不俗且并非膺品。那个茶炊(P2)有点像几十年见过爆米花的转锅。记得最后一次看到电子管收音机(P3)是上世纪60年代末,童年是常在家里那台熊猫牌电子管多波段收音机旁度过的,后来则是用半导体收音机冒着坐牢的风险“偷听敌台”。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去到柏柏尔人区域的一个峡谷(Todra Gorge),自然的创造总令人惊奇。这里在咫尺间给人演绎了什么是涓滴成河的实景,峡谷源头只有几滩冒气泡的小水池(P6),????到10米之外匍然变成一水势不小的小河(P7-8)。

继续西行170公里到达瓦薩薩特(Ouarzazat)。正值伊斯兰斋月,在市里的球场上,白天水食不进的信众居然还有体力踢足球,而我正好看到一配合绝佳的进球。上届世界杯摩洛哥杀进四强,队员就是在这些人里挑的,不像有些人口众多的国家即使找了外国“归化”球员也挣扎不出一个体面一点的名堂。

在撒哈拉沙漠边缘居然巧遇雷雨,这种景象昔日被列为人生四可贺之喜的排名之首:久旱逢甘霖。

夜宿柏柏尔宫,与外面相比恍如隔世,仅那个套间里近五十平方米的豪华浴室就使人手足无措。



P10



P11



P12



P13



P14

三月五日,路过好莱坞电影的拍中东电影的外景地,这是其中搭建的伯利恒耶稣出生处(P12)。据介绍另一布景拍过《埃及艳后》,如果是真的,那拍摄技巧也实在有点儿超乎想象。好莱坞对摩洛哥情有独钟,许多中东背景的电影对来此取景。数得出来的有名的就是《奥赛罗》,《阿拉伯的劳伦斯》,《盗墓迷城》,《权力的游戏》,《蝎子王》,《木乃伊》,《角斗士》等过百部电影电视剧。至少,这是个不敌视西方的穆斯林国家。

近两百公里的翻越大阿特拉斯山的路,那车速大概是每小时40-50公里,车子颠簸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乡间公里的路况。看到路边卖三叶虫和鹦鹉螺古化石(P12)倒是真的。我选了一块天然水晶,花了五块钱买下来却在后来才发现没从小贩手里取走水晶。当地人平均月收入仅折合约两,三百美元。脑子退化却无意中成了一扶贫之举。

路边的村庄与山体浑然一色。当地人用泥土垒墙,植物茎秆和泥盖顶,房子可隔热但不太能御雨雪。不过看山上的植被就知道下雨的机会稀少,当地人不会操雨水冲刷这份心的。充其量是他们换个地方用泥土再建一幢。所以远看路边的村庄,一片土褐色或赭红色,分不出新旧,也不知道哪幢是被废弃还是住人。



P15



P16



P17



P18

到了摩洛哥的古都马拉喀什(Marrakesh),爬上马车去过把瘾。城市的中心城区保留有犹太区,而且导游带者追怀的语气介绍那曾是富裕的社区,虽说现居原处的犹太人已寥寥无几了。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建于19世纪巴希亚宫(Bahia Palace,P19) 其实并非王宫而是当年一个权臣的官邸,当年在里面要住上四个妻子和24个名义上的侍女,那老兄身子骨真够结实的。现在也就剩带精致繁复阿拉伯风格图案的屋顶(P20-21)和供妻妾住的宽阔庭院向游人诉说昔日的腾达。实在说,这城里的巴迪皇宫(Badia Palace,P23-26)也许因几经战乱和洗掠后被废弃多年的缘故,真没有找到奢华舒适宏大的感觉。小国寡民,恐怕在16世纪能有此规模也????容易了。

这里安静的异国情调吸引了法国时尚圣罗兰YSL大师拥有一个幽静的私人花园(P27),竹子,仙人掌之类的植物没有什么新奇,也许是那个园子的名气对游客更有吸引力。



P28



P29



P30



P31

那个号称非洲规模第一的德吉玛广场(D jemaaj el-Fna,P30-31)的市井气息恐怕更有令人留连的魅力,以至于入选联合国人类遗产名录。正值斋月,广场上的集市远不及往日热闹喧嚣。后来回到卡萨布兰卡见识到在斋月结束前几乎空无一人的街道,但在清真寺阿訇宣告斋月在三月五日晚间结束不久,瞬时所有的人就带着所有的喧嚣布满了所有的空间。

三月六日,因事中断了下一段去突尼斯的行程,留点遗憾给未来吧。

仁豆豆 发表评论于
贊! 又是一篇圖文並茂的游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