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伊斯坦布尔之行,对它的整体感受是“风情万种”,从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到饮食文化,一一使我着迷。不过,伊斯坦布尔的两座皇宫,托普卡匹皇宫(Topkapi Palace)与多玛巴切皇宫(Dolmabahce Palace),留给我的印象却是一般。这大概与我多年前探访西班牙塞维利亚(Seville)的经历有关,当年我被塞维利亚王宫(Alcazar)摩尔人精美的建筑和装饰震撼了,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伊斯兰建筑艺术,美轮美奂。这次参观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匹皇宫与多玛巴切皇宫时,虽然也有值得赞叹的装饰,但是没有被震撼的感觉。这两座皇宫地理位置非常美丽,依山傍水。在伊斯坦布尔的建筑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和古罗马地下水库。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2006年给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汉·帕穆克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对他作品的评价是“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在伊斯坦布尔的建筑中,甚至在世界建筑中,大概没有一座像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那样见证着东、西方建筑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持续了将近1000年,这座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直到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建成为止。这座建筑从公元325年由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建立的神庙,到公元537年被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Justinian)皇帝改建为基督教的教堂、到持续了9个世纪后于1453年被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的土耳其苏丹(国王)穆罕默德(Mehmet II)改为清真寺、到1935年被土耳其共和国改为国家博物馆(现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国家博物馆”,Ayasofya Museum),它历经沧桑与曲折的历史见证了拜占庭帝国的的兴衰,反映了宗教的对博与变迁以及东、西方建筑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与圣索菲亚大教堂隔街相望的是著名的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二者之间是一个美丽的喷泉广场(Sultan Ahmed Square)。相比较于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的历史则简单明了。蓝色清真寺位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口处,所处的地点曾经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宫。蓝色清真寺真正的名称是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于1606年由奥托曼帝国的土耳其苏丹阿赫迈特下令建立,于1616年建成。根据介绍,蓝色清真寺的建造没有使用一根钉子,然而,经历数次地震却未倒坍。清真寺内墙壁有2万多块刻着丰富花纹和图案的蓝彩釉贴瓷装饰,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仿佛充满了蓝色,因此被昵称为蓝色清真寺。通常清真寺有4根传音尖塔,而蓝色清真寺巨大的园顶周围有6根传音尖塔,是世界上所有清真寺中独一无二的设计。
离蓝色清真寺不远处就是罗马地下水库。在游记的下集再介绍这个壮观、宏伟的地下供水系统。
【后语】:做个小广告,圣索菲亚大教堂售票入口处的水煮玉米摊上的玉米价廉物美,既好吃又便宜:))。
音乐《神秘园之歌》
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与蓝色清真寺之间的喷泉广场。1453年,当奥斯曼帝国打败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伊斯坦布尔的原名)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烧毁了拜占廷的皇宫和其它主要建筑,却留下圣索菲亚大教堂用来改建。

恢宏的圣索非亚大教堂近观。持续了将近9个世纪,这座拜占庭式建筑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15世纪中期,大教堂被迫改成清真寺时在其周围修建的4个高大清真寺传音尖塔清晰可见。首先,穆斯林们在大教堂外建立了一座高达73米的传音尖塔,从高度上超过高60米的大教堂中心圆顶。第一座传音尖塔是红色,与大教堂的外墙颜色一致。后来,又陆续对称着增加了三座白色传音尖塔。如今,这座建筑成了具有东、西方建筑与文化碰撞和融合特殊风格的代表作。

检票后进入圣索非亚大教堂之前所见到的第5世纪圣索非亚大教堂部分遗物。在其中一个大理石雕刻遗物上,刻着12只羊,代表耶稣基督的12个门徒。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中央大厅有5000多平方米,从上至下有几十扇窗户。15世纪中期,大教堂被迫改为清真寺时,不仅是外观,内部也充满了东、西方建筑与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当阳光透窗射入时,这些绘有不同宗教文化的壁画与图案仿佛飘荡在空中,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神秘感。

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穹窿圆是世界有名的五大圆顶之一,高60米,相当于20层楼高。圆顶上有四个小天使的图画在大教堂被改建为清真寺时被灰浆覆盖,直到2009年才重现。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由圆柱廊分隔成3条侧廊,柱廊上方的幕墙上穿插排列大小不等的窗户。

由完整的一块大理石做成的洁净瓮 (lustration urns)

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装饰,除了华丽精致的雕刻,还有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mosaic)拼图壁画。这是其中一幅著名的镀金马赛克镶嵌壁画,中:圣母与圣婴;左:拜占庭帝国皇帝Constantine I,手中拿的是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堡尔)城市模型;右:拜占庭帝国皇帝Justinian I,手中拿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模型。这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历史上两位重要的皇帝。Constantine I大帝在公元325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建立了神庙;Justinian I在公元537年在神庙的原址上建立了圣索菲亚大教堂。

又一幅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镀金马塞克镶嵌壁画。中:圣母与圣婴;左:拜占庭帝国皇帝John II Comnenus;右:拜占庭帝国皇后Irene。在1453年,大教堂被迫改为清真寺时,这些精美的拜占廷壁画被用灰浆遮盖住。土耳其政府于1975年拨款全面修复大教堂,使其中一部分长期被掩盖的拜占庭式马赛克镶嵌艺术重见光明。然而,依然可见剩余的灰浆。

逆光中的蓝色清真寺。据介绍,伊斯坦堡尔有400多座清真寺。人们无论站在城市的何方几乎都能见到清真寺的圆顶和尖塔。然而,在这众多的清真寺中,最负盛名的非蓝色清真寺莫属,其独一无二的6根传音尖塔设计特别引人注目。

蓝色清真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漂亮圆顶。

蓝色清真寺的祈祷大厅。根据介绍,蓝色清真寺有四个欣赏点。第一是光线:当阳光透窗(260个窗户)射入时,与大厅内呈圆形排列的玻璃灯光交相辉映,使人产生虚幻的感觉。第二欣赏点是伊兹尼蓝磁砖:整座清真寺装饰着的2万多片。第三是地毯:清真寺内铺的是伊索匹亚的朝贡地毯(注:所有参观者必须脱鞋而入)。第四欣赏点是阿拉伯书法艺术:清真寺内那些蓝底金字或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仿佛是艺术花纹。

2万多块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伊兹尼蓝磁砖装饰。由于光线缘故,照片中的磁砖颜色昏黄不清,身临其境时却不是那样。

蓝色清真寺大圆顶及其周围的伊兹尼蓝磁砖装饰。

蓝色清真寺旁边就是下令建立它的土耳其苏丹阿赫迈特墓地( Sultan Ahmed),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里面是他和他家族主要成员的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墓葬,非常独特。大墓是成人,小墓是未成年人,有红木拦杆包围着的是苏丹阿赫迈特墓。阅读其介绍,苏丹阿赫迈特家族大多数人,包括他自己,都是英年早逝。大概,与那个年代人的平均寿命短有关。

伊斯坦堡尔的托普卡匹皇宫和多玛巴切皇宫收藏和着奥斯曼帝国征服者印玉玺及可兰经教义,展示曾经统治世界六分之一的王族权威。显然,土耳其人民很为其历史感到骄傲,有关儿童和青少年历史教育也做得很好,因为我在托普卡匹皇宫(A)和多玛巴切皇宫(B)分别遇到了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其中一些孩子们大方地、调皮地对着旅游者喊“Hello! Hello!”。孩子们真可爱,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宗教信仰。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战争,人们都能和平相该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