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用淡定之心让慈善事业走得更好 ——读《金刚经》有感(ZT)

发表一点心得看法,转贴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陈光标:用淡定之心让慈善事业走得更好 ——读《金刚经》有感来源: w-light 于 2011-02-17 01:54:13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3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春节前,我带领大陆企业家到宝岛台湾的爱心感恩之旅,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台湾“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先生说我高调慈善过于“我执”、“著相”,建议我多看看《金刚经》,星云大师还通过媒体送上一本他的著作《成功的秘诀: 金刚经》给我。虽然我对《金刚经》的内容不甚了了,但还是让我非常感动。春节期间,我认真读了《金刚经》,虽然它语言通俗,但义理深奥难懂。我一边看原著一边看现当代其它名家的解释,比如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花了很长时间才把它读完。 如果让我说说读《金刚经》后的感想,现在看来,还是个非常难的事。因为《金刚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佛学经典,在短短的五千多字中,对宇宙人生的道理,尤其是心灵的真理,可谓看得透彻。《金刚经》的全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书名就很有吸引力:“金刚”是指最为坚硬之物,能摧毁一切,却不被一切所摧毁;“般若”是空性智慧;“波罗蜜”是指超越生死到达彼岸;所谓“经”,是指路径。整个标题的总体意思是,这部佛经是引人到达解脱彼岸的大智慧。 《金刚经》内容丰富,让我理解一个人要修炼成佛,最重要的是清洁自己,把一切放下轻松走路。以星云大师的话说就是“无我度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空观的智慧,具体说来就是凡事要无我、无相、无住,简单地说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什么是空观?《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形相的事物都是虚妄的,如果能看出一切事物本来虚妄,就是到达了“如来”的境界。《金刚经》对空的解释最透彻的一句话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在现实人,总是有思想的,我们的头脑念念不离名相。如果用大智慧——般若观照实相,对一切名相采取不住、不执、不取的态度,也就能到达《金刚经》所说的“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就到达了空观境界,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呈现出来。相反如果过于执着于名相,就会被其遮蔽,背离事物的真相。 《金刚经》中多次提到布施,并强调“无住相布施”,在布施的时候不要著相,更不要故意宣传。我想这也许是星云大师和刘德勋先生建议我看《金刚经》的重要原因。《金刚经》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叫人不要住在相上,在行慈善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在行慈善,不要认为自己是个善人。《金刚经》在此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并认为“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一切都是平等的和性空的,所以不能执著也无以执著。这种说法提高了我的智慧,扩展了我的视野和境界。 我觉得,做慈善跟佛教的布施有联系也有区别。做慈善是现世的和入世的,而布施的目标是成佛,它们在境界上是有差别的。慈善家只能是世上的好人而不能是佛。但要成佛,总是从小事小善做起,慢慢学会普度众生,这是布施与慈善相通的地方。所以在今天的社会,如果大家能一起来做慈善,培养出一个乐于慈善的社会,人们的心灵逐渐充满慈悲和智慧,我们的世界可望成为人间的佛土。 我个人的习惯是高调行善,做好事就要讲出来,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企业家能够跟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通过学习《金刚经》让我看到,慈善既是社会济贫措施,也是个人的道德修炼,在这里慈善与布施是一致的。星云大师们希望我在做慈善时打碎“有我”的旧圈子,进入“无我”的新境界,希望我在做慈善时只讲奉献不讲收获,将对象观念和感恩观念都丢掉。《金刚经》给我的启发是很多的,需要我以后慢慢学习体会。比如,做慈善时要注意方式,要入乡问俗、入门问禁,尊重被捐赠者的心理,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借用目前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淡定。我希望在今后做慈善的时候多一些淡定,用淡定之心让我的慈善之路走得更好。另外我认为,无论高调还是低调,只要大家实实在在拿出钱来做善事,只要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行动起来,又何必在乎调子的高和低呢?说高说低的人,用《金刚经》里的说法,也许又有点“著相”了吧。 插入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