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故事(46)一周年


第七章 风云突变
—————————————————————————————————————

四通故事(46)一周年


左起:万润南、史定潮、焦若愚(1987年,北京)

光是“舞照跳、春照游”,并不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四通还有相当务实的应对:“活照干、生意照做、钱照赚……”

1984 年,我们通过 2024 打印机的二次开发,打开了局面,营业收入 980 万元,赢利 100 多万元。到 1985 年,我们却不得不退出 2024 打印机市场。原因很简单,我们自己既没有外汇渠道,也没有进口批文。一旦有外汇、有批件的国营企业也进入该市场,我们肯定竞争不过,所以只能出局。我们开发的驱动程序,他们随便拷贝,盗版没商量。如果有独家代理协议,也许能保护自己。但当时,我们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实力。如果要当独家代理,就要承诺一定的销售额。

聪明的王安时,立即转战 1570 彩色打印机,同样是 24 针,价格和 2024 相当,打印速度却提高了 1.5 倍,而且能彩色打印。一推出,立即风靡当时国内的打印机市场。我们的合作对象是日本的另一家大商社:伊藤忠。这一次,我们争取到了 1570 的独家代理权。

1985 年 5 月 6 日 />晚七点,公司召开了全体会议。我分析了国内形势的变化:公司整顿开始了,信贷要紧缩,我们唯一的出路,是努力销售、扩大市场。我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年销售 2500 万元,日销售额不能低于 9 万元。否则我们就渡不过难关。

1985 年 5 月 16 日 />,公司成立一周年了。我们在被调查的低迷气氛中,庆祝了我们的生日。我记得是在民族文化宫的一个地下室里。和后来的周年庆贵宾如云相比,这次相对冷清。在困难中仍到会力挺我们的,是三位女士:海淀区的区长史定潮、北京市经贸委的 陈遂庭、北京计算机三厂的蒋如华。

会上,我发表了周年讲话。这次讲话,没有讲稿,我只写了几条提纲,但李玉有一个不完整的记录稿,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片段:

“四通公司成立一周年了。这一年,是探索改革的一年,是红红火火的一年,也是风风雨雨的一年。我们经历了创业的艰难、丰收的喜悦、风雨的考验。”

“这一年,我们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开辟了舞台;凝聚了人才;形成了特点;做出了贡献;经受了考验。”

“我们这些科技人员,想多做贡献,但是苦于没有舞台和渠道。于是我们自己起来搭台。有了四通这个舞台,为我们自己,也为一切有志于改革的有识之士,建立了一个小小的根据地。现在,科研单位一些科技人员想做事情而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时,他们就会感叹:‘唉,还不如到四通去。’四通无意中已经成为一种选择模式,成为现行体制不足的一种补充。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四通和海淀一条街上其他兄弟公司一起,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希望。正象美国 CST 公司总裁赵鉴芳/>教授所说,‘这反映了一种重新组合,它已经产生了,还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长期在科学院工作,非常了解目前科研体制的弊病:科研与生产脱节、成果与商品绝缘。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拥挤在这个封闭体系中,追求成果、职称、论文、鉴定;相互碰撞、牵制、磨耗、抵销,把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在内斗中耗尽。国家每年大量投资(仅科学院就每年 8 亿元左右),全部花掉,但却无声无息,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领导部门不满意,科技人员自己也不满意。据说,紫阳同志曾批评:‘把饯扔到水里还听到一声响,扔在你们科学院连个响声都听不到。’这不仅是钱财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人才的浪费。”

“如何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环境?这是我们创办四通的初衷。 公司对于每一个来者,都待之以礼,委之以任,施之以惠,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冶金部自动化所的王缉志,在原单位有许多很好的想法,却不能实现。他辞职来到四通,找到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在 1570 的技术开发中,他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四通,我们真正做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承认智力劳动创造的价值。我们尊重学历,更尊重人的实际才能。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我们都会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培养重用。所以四通有很强的内聚力——聚贤的能力,也因此四通人才济济,充满活力。”

我正面谈到了这次“清理整顿”。

“ 4 月 7 日,北京市工商、物价、税务、外汇、银行等管理部门,联合组成了调查组,进驻四通,检查我们的工作,我们认为是必要的、有益的,我们持欢迎的态度。因为我们在从事一个全新的事业,怎么做,谁也没有经验,经验需要总结,政策需要明确。摸着石头过河嘛, Stone (四通),本来就是一块石头。”

“公司初创,我们还在打基础的阶段,政府就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对我们作了一次全面、严格的体检。长远来看,对我们今后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好处。一个月过去了,我们经受住了、并将继续经受更为严苛的考验。”

“调查组的同志要求我们‘慎之又慎’,说得好。经商办企业这条路,对我们来说,充满了陷阱,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才能站稳脚跟,扎扎实实地迈出每一步。”

“一切革新都会招致孤立,创造性始终包含有做人所不熟悉的事情的意义。它需要有一种能抛弃人所共知的事情的意志。”

最后,我鼓励大家要有一种精神:斗牛士精神。我引用了一段语录,已经忘了原文的出处,只记得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也引用过:

“这个人满脸都是尘土、汗水和血,他英勇地进行斗争,他一再犯错误,达不到目的。因为没有任何努力是没有错误和缺点的。但是他确实努力干。他有巨大的热情,有伟大的献身精神,他献身于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他知道在最好的情况下,他终于将取得胜利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最糟的情况下,如果他失败了,那至少是在冒险致力于伟大事业的情况下失败的。”

现在读来,依然有一丝悲壮。

—————————————————————————————————————

(第七章完)





迷茫于暴风雪 发表评论于
20 年过去,现在的人们所熟悉的企业家是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等,知道万润南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提起四通,大家马上想到的也就是段永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段永基就是四通的创始人和代言人。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万润南没有卷入“33+31”风波,那么,现在的他有可能是中国企业界最赫赫有名的人物。
  
万润南在四通的时间并不长,整四年。我和他共事时间更短,才两年多。但无论是做人,还是管理企业的能力,他都是我佩服的第一人。也许早期投身的企业容易给人更深的影响,是他第一次向我们灌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形态理念,如醍醐灌顶;是他告诉我们最大管理跨度8~12人等概念,把我们引上了企业经营这条道路。尽管他不是我的导师,但我以他为榜样。他办企业的理念、追求和做法上的高度是我始终追赶的目标。
  
万润南,1946年生人,属狗。中等个子,一米七出头,白净脸,双目有神,相貌儒雅。许多女同志认为他是美男子。万润南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读书很多,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很能写,也很有思想,讲话经常引经据典,他对四通中高层干部提出的“上下同欲者胜”就引自兵法。
  
万润南的修养比较完善,很难看出他有什么缺点。不像段永基和任正非,尽管也是大聪明、大能人,但他们身上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万润南是大师级企业家的风范,他的谋略与招数都融化在无形之中。尽管四通高层之间矛盾重重,但万润南的驾驭手段很高明,能摆平各种矛盾,使其各尽其责,又不致掣肘、激化。段永基这样精明的人都对我感叹:“李玉琢,咱们这些干部加起来都不如一个万润南!”
  
在我的企业管理实践中,深受万润南影响的还有一条,那就是他的决策方式。用万润南自己的话说就是“听多数人的意见,跟少数人商量,一个人说了算”。这其实就是企业中的“民主集中制”。
  
一个伟大企业的成功一定是和理想分不开的,四通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营企业经营理念,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这些超前的思想、观念及做法,是同时代任何一个企业无法企及的。
  
在我看来,四通的衰落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33+31”,另一个就是标志着创业理想沦丧的“打工意识”大辩论。四通本是全体四通人以主人翁的精神拼命干出来的,积累的财富也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我认为让大家树立所谓的“打工意识”,无形中把具有实际支配权、控制权的人(少数几个四通高层)置于老板的位置,就是要把大家共同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
  
可以说,四通经营上的失败是打字机之后的“多元化”,这方面出问题是明摆着的,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想纠正有可能;但思想上的失败,意识上的混乱——把四通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强硬地用一些十分错误的(至少是可疑的)东西来替代——是无法扭转的。以这次辩论为标志,四通从根底上完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