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岚:北京的街头小吃及巧遇

亚特兰大笔会是由一群居住在亚特兰大的中文写作爱好者组成。笔会提倡中英文写作,互相交流提高。欢迎有兴趣的人士加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这些日子因为过年,参加了不少社团、朋友的聚会,吃了不少中国各地美食,算是饱享了一阵口福。在美国只要有份过得去的工作,就可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虽然工作辛苦点,枯燥点,但生活安顿,衣食不愁。中餐馆也哪里都有,普及得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有一家,当然,主流是中菜西做的菜肴,不是那么可口;也还能找到一两家比较地道的中餐馆。平时自己动手做做,虽算不上烹饪高手,家常菜也还能对付,从健康和口福两个角度来看,应该说还是吃得不错的,呵呵。不过,仍然想家,思念父母亲人,同时也惦记着家乡的美食。吃什么都觉得还是家乡的饭菜好吃。好在我新年前才回去探过亲,家乡美食的余香还在唇边,就说一说美食吧。

此番回北京,我们于当天夜半时分到达,车到住地,一眼就看见街头的煎饼果子小车,于是打定主意第二天的早餐就是它了。当年在北京骑车跑采访,经常就是一个煎饼果子当午饭。所以对它怀着深厚的感情。我先生和女儿也都是煎饼果子的热爱者。第二天一大早,因时差原因,我们早早就醒了,先生就跑到窗口从十几楼高往下看那煎饼果子车是否来了。看车一到位,我们全家就立即去吃煎饼果子了。煎饼车开张的就是我们家的三个煎饼。看我全程拍下的煎饼制作过程。




  


  



因为我们家就有三人在那里等候,引得路人非常注意这家煎饼车,很快就有过路人加入进来,一下就排了不短的队。

随后几天的早餐都变着花样,在周围的小吃店里吃到了久违的北京豆腐脑,新鲜豆浆油条、馄饨、包子等。最后一天,我们专程赶到地安门小吃店去吃那里的老北京清真点心和烤羊肉串。以前,我们家就住在那附近,曾经是那里的常客。虽然世事沧桑,可地安门小吃店还在,不但店名未改,生意还更红火了,里面挤满了人。许多年前,我第一次吃羊肉串就是吃的那里的电烤羊肉串。所以,我们家的集体回忆中总也少不了这家小吃店。




  



先生和女儿一心在等着烤羊肉串。我在柜台前买了好几样清真小吃——有艾窝窝、驴打滚,炸糕等,在一长排桌边坐下,看着面前盘中的美食正要开吃。忽然对面一个人大声地“嘿”了一声,我抬头一看,只见他头戴绒线帽,帽沿下露出几缕白发,嘴里还缺了一颗牙,手指颤巍巍地点着我,嘴唇蠕动着半天没说出话来。我以为我坐错了位置或者哪里出了错,左右看看,两旁都空着位置。再看那人,还是用手指不断地指点着我。我真纳闷哪。这时我先生叫了我一声,招呼我坐到他身边去。大概他也看到了这一尴尬场面,想替我解围吧。就在此时,那人终于叫出了我的名字!原来他认识我。我再仔细看他,还真有几分熟悉,忽然想起一个人,难道是…… 我说出了他的名字,他乐得直点头。哈哈,真是巧遇,居然遇见了将近三十年前的同事。于是我们一起快乐地回忆起当年的许多事情。那时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与他成了一个单位的同事,我们还曾经一起去采访过一段时间,其中有不少文艺界的名人如剧作家曹禺、戏剧理论家张庚等都是我们两人合作的——我采访拍照,他录音。一两年后我工作调整到另一个研究所了,虽然还同一个研究院,但与他的见面机会就不多了。算算我出国也快二十年了。二十年没见面,各自变化都很大,当然最大的变化是大家都变老了。呵呵。然后他说了他的近况:早就退休了,现在儿子多么有出息,从英国留学海归创业当了老总,成了富翁,他这个老爸就帮着孩子管理房产。接着就谈到了北京的高房价。以前他就很喜欢评论时事,话匣子一打开,滔滔不绝。

北京的小吃令人回味,吃小吃又巧遇前同事,真是北京小吃给我带来的惊喜。
 
岑岚 发表评论于
谢谢林黛、笑微和若敏。回国享口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呵呵。

笑微啊,你的外号一定很响亮,不然校友怎么不知你的本名都能记住外号呢?
若敏思文 发表评论于
这么多好吃的,还有意外的惊喜,感叹世界太小!
谢谢岑岚好文分享!
笑微 发表评论于
那煎饼看着就令人垂涎三尺啊!还有“故乡遇故知”的惊喜就更难得!想起N年前我坐游轮去三峡旅游,船过神女峰时, 大伙儿都跑到甲板上观看,人群中突然有一个人指着我就大叫我在大学时的外号,( 原来是来自物理系的校友,不知道我的本名,哈哈,说明外号比本号有名哪,嘿嘿!),也给我带来很大惊喜!
dailin 发表评论于
岑兰吃小都能吃吃出惊喜,看来好有福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