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M (zt)

简介:

图-22m的研制要从图-22讲起。1959年美国第一代超音速轰炸机b-58开始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1961年苏联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图-22在莫斯科航空节露面,随后装备部队,仅比美国晚两三年。图波列夫没计局于1955中开始设计图-22,58年首次试飞。

图-22有四种型别,“眼罩”a和b型执行轰炸任务,c、d型改作侦察和教练用机。该机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总推力、升限、航程与b-58差不多,但起飞重最比b-58大,最大飞行速度只有m1.5。“眼罩”a的弹舱可带自由下落式的核弹或常规炸弹。b型弹舱内可带as-4“厨房”式核巡航导弹。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使用加力起飞,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在距离目标500千米时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离目标180~270千米时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前飞,以制导导弹飞向目标。若使用常规炸弹轰炸,则可以超音速冲刺速度接近目标,在目标上空以高亚音速进行水平投弹,再以超音速脱离。按专家们的评价,图-22的综合作战能力与b-58相差不大,应当说“眼罩”的设计是成功的。反观b-58由于航程短,不能混装多种核武器,也不能带常规炸弹,于1962年停产,总产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图-22约生产厂250架,除装备于苏联空海军外,还出口利比亚、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图-22的两个发动机布局独特,摆在平尾上方、垂尾根部两侧。当然这种布局使得维护发动机相当的困难。因此m型重新设计了大部分机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图-22m和m3实际上是全新的型号,相信苏联军方把他们划入图-22家族仅仅是因为“血缘”和逃避裁军条约的限制。而靠上的图-22要比下面的先进些,安装了空中加油装置。

图-22主要使用两台д-15型发动机,单台静推力85.3千牛(8700千克),加力推力120.1千牛(12247千克)。图-22衍生了几个型号,按北约代号排列如下:“眼罩”a轰炸侦察型,可在机身弹舱内带自由落体核炸弹或常规炸弹。由于最大航程只有2250千米,无法执行设计时要求的战略任务。因此生产架数不多,少数服役。后出口伊拉克,并参与了伊拉克多次的局部战争,有战斗损失。“眼罩”b轰炸型,是“眼罩”a的改型,弹舱内可带装核弹头的as-4“厨房”空地导弹。机头雷达更大,机头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曾出口利比亚,在与乍得的战争中曾发挥一定作用。“眼罩”c海上侦察型,有空中受油探管。弹舱门上设6个照相舱门。机头罩改进。部分c型装有电子对抗设备或电子情报收集设备。约60架服役,大多数供海军航空兵使用。“眼罩”d教练型,教练员座舱靠后,位置略高,曾出口利比亚。“眼罩”e电子战/侦察型。头罩改进,并增加了电子天线. 美国在b-58失败的现实面前并不悔改,又推出了三倍音速的yb-70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方案。60年代初美国公布yb-70的消息后,苏联空军迫不及待的要搞一种新的导弹载机以抗衡,要求采用普通结构和先进材料,最大冲刺速度可达到3000~320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为2000~2300千米/小时,航程达到6000~7000千米。很显然,这些是针对yb-70轰炸机而言的。

为此苏联科研单位准备了多个方案,包括由叶瓦奇金设计局后转为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t-4飞机。该机采用先进的钛合金结构材料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性能优异,但只能装两枚空对面核导弹,难以实现战略攻击任务;加上造价昂贵,有“143吨黄金”之称,因而被中途放弃,仅飞过10次,并创造了几项飞行纪录。 另一个方案就是后来的“逆火”轰炸机。该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69年向外界透露,随后开始飞行试验。70年7月,美国卫星在喀山地区发现了该原型机。图-22m共制造了12架预生产型用于各种试验,生产型于1974年左右开始交付。发动机采用两台nk-25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加力推力245.2千牛。机上设备包括具有对地、对海下视能力的搜索雷达、轰炸导航雷达、srzo-2敌我识别系统及仪表着陆系统。

图-22m外形最大的特色无疑是其变后掠翼设计。低单翼外段的后掠角可在20-55度内变化,垂尾前方有长长的脊面。机尾有一个雷达控制自卫炮塔,装一门23mm双管炮。机腹弹舱中可挂12吨常规炸弹或半埋式携带一枚as-4“厨房”空对地导弹,或在翼下外挂2枚as-4或as-6“王鱼”空对地导弹,也可在进气道下方挂架上挂12颗500千克炸弹。可作贴地飞行突防,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先进机种。 “逆火”轰炸机经不断改进,先后发展了a、b、c三种型别,对应的俄罗斯型号是图-22m、m2、m3。“逆火”a(图-22m)为基型,从目前保存在莫尼诺前苏联空军博物馆的样机来看,机头仍有空中加油传感器,可见当初研制“逆火”时就考虑至空中加油的技术要求。每侧翼根有一个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舱,影响了航程的延长。据介绍“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仅装备了一个中队. 以m型为例,我们来看看“逆火”的结构。其悬臂式下单翼为外翼段后掠角可变(20°~65°)的变后掠翼,转轴较靠外,位于最小后掠角时的33%翼展处。这种布局减少了机翼掠动时压力中心的位移,但无法充分发挥变后掠翼的优点。翼套必须兼顾机翼大后掠角和小后掠角构形之间的外形变化,减小了展开时能达到的展弦比,诱导阻力增大,还减小了最大实际后掠角,降低了低空高速区域的性能。机翼掠动段前缘有全翼展前缘缝翼,后缘有较小的副翼。在单缝富勒襟翼前面有一组扰流片,富勒襟翼装于翼套后缘,偏转角达60°,翼套前缘仅简单下垂,无前缘缝翼。机翼很薄,外翼壁板挠性很大。悬臂式全动平尾的前后缘均有后掠角,垂尾上有插入式方向舵。普通半硬壳机身的机翼前的部分为圆形截面,最前端为椭圆形介电质机头罩。大部分载荷均由机身上部中心大梁承担。内部弹舱较小,大部分空间需要用来装机翼承力梁和燃油。机身被分为前轮舱、主电子设备舱,往前是增压的驾驶舱,舱内前后并列共有4名机组人员。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的主起落架为多轮小车式,每侧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对机轮,轮距不同,主起落架向内收入机腹内。 大量装备前苏联空海军部队的是图-22m2“逆火”b,该型别飞机有了进一步的改进,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减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为受“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拆除了空中加油设备,应当注意的是拆除不等于放弃。最近据一位曾在“逆火”轰炸机基地服役过的士兵说,所有“逆火”飞机基地都备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时内将其安装上去。b型的机腹可半埋式携带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对地导弹,尾炮塔装有雷达瞄准的一门gsh-23 23mm双管机炮。 “逆火”的最新改型西方称之为图-22m3“逆火”c,与前者比较又有了新的更大的改进。m3改装了推力更大的nk-321(即“海盗旗”所装的)发动机,加力推力可达到2226千牛。进气道唇口由原来的正矩形(内侧有向前延伸购附面层隔板)改为类似米格-25飞机的楔形进气口,机身也作了重新设计,使之更加流线形,航程加大。发动机尾部喷管处亦作了重新设计。新的动力系统使m3的推重比从m2型的0.33提高到0.4;高空最大速度从m3.65增至m2.05;作战航程从5100千米增加到6800千米,提高了33%。

在武器装备方面,m2的实际有效载荷,在执行中远程任务时,只能在机腹中央弹舱内装一kh-22n(即as-4)导弹;在执行短程任务时,可增加两枚同类导弹,分别挂于机翼挂架上。m3则采用了可换组件式弹舱,至少有三种方式:可装一枚kh-22或kh-22n远程导弹;也可装两个自由落体式的常规炸弹挂架;或装新的能携带9枚kh-15p(即as-16)反辐射导弹的旋转发射架。加上机体外的两个翼下挂架,实际有效载荷的配置形式为2枚kh-22,加机身弹舱内6枚kh-15p,或3枚kh-22(翼下2枚,弹舱内1枚);或10枚反辐射导弹(翼下两组4枚,弹舱内6枚)。另外还可带upab-1500激光制导炸弹。由此可看出m3的机载武器更加灵活多样。

图-22m技术数据:

翼展: 全展开时 34.28米/112ft6in 全收拢时 23.3米/76ft6in

机翼面积:175.80平方米(65度后掠角)

机长: 42.46米/139ft4in

机高: 11.05米/36ft3in

总重: 119,048lb

空载 278,660lb

最大起飞重量升限: 43,635ft

速度: 高空 2,000千米/小时 1,242mph 低空 1,050千米/小时 652mph

高空续航速度:900千米/小时

作战半径:2200千米(高空,部分时间超音速)

最大航程: 12,000千米/7,456miles

实用航程:7000千米

实用升限:13300米

限制过载:2.5g
 

---------------------------

border= 0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