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2011年5月20日

见过你,是因为人与人有太多似曾相识,就好象见过你一样。你是你,我是我,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喜欢就好,一切随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5月20日《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2011年05月20日——星期五

叙利亚谴责美国对巴沙尔总统制裁

【综合消息】 叙利亚政府19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实施针对叙总统巴沙尔及其他高级官员的制裁。

声明表示美国的此项制裁是针对叙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以色列谋取利益。但这一制裁不会影响叙当前和今后的独立决策。

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下令对叙政府高官实施制裁。制裁名单包括叙总统、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军事情报局长和政治安全局长共7名高级官员。

【时事点评】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说过:从现在“大国博弈”的“最新招式”来看,其实已经可以做两件事了,既:

第一件事,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讨论中,所谓“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是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进行的、旨在推销G2模式的访华失败为开始点的。

因此,在王岐山副总理此番公开强调“美国应尽快兑现《中美联合声明》”事宜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可以将“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11年1月展开的、旨在以战争威胁(包括传统形式的军事战争与经济、特别是金融战争)中国接受G2模式的访华失败”作为“第三波排列与组合”的结束点;

●对“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的“最后确认”,是以“拉登之死”为“标志”的

第二件事,从现在开始,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将正式引入“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显然,其“始点”可追溯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再次强调,对“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的“定性”,在第一时间,我们给出的是“暂时性成功”。

而对“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的“最后确认”,则是在美国“在巴基斯坦就地击毙本.拉登、并立刻宣布”,王岐山副总理此番访美进行战略对话、并公开强调“美国应尽快兑现《中美联合声明》”的最新发展下进行“确认”的(详细内容请参见之前点评)。

●“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起始点”

而在“上述确认”的基础上,在我们的讨论中,所谓“美国防部长盖茨2011年1月的访华失败”也就成为、以“中美直接交手(文、武两个层面)”为主线的 “第三波排列与组合”的“结束点”,而随即展开的“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也就成了“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起始点”。

●“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特征必将、且已经不同于“前三波”

显然,由于胡锦涛主席1月访美期间,“中美双方”的主要成果就是那份至今没有兑现的《中美联合声明》,因此,通过“该声明”同时具有“好话说尽”但又“无法兑现”这两大主要特征,我们不难看出,“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特征“必将”且“已经”不同于“前三波”。

在今天的“焦点点评”中,我们就围绕这个“必将”且“已经”进行展开。

●“再谈”前三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特征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讨论中,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的主角始终是四个,即“中欧俄美”,但每一波“排列与组合”的具体过程则各有主线、各具特征:

其中,第一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是美国与俄罗斯“直接交手”的“武斗(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为主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格(其实是美国)”之间的格鲁吉亚战争,而美国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策动”格鲁吉亚战争,就如我们当时所定性的那样:

一,是为了反击旨在“改变石油美元结算制”、从而彻底解除“桎梏”俄罗斯经济的“绞索”、为“实现俄罗斯复兴”提供足够“战略支撑”的“普京路线”;

二,是在“一”的基础上,捂住已见端倪的“次贷危机”,阻止“美国次贷危机”向“美国金融危机”蔓延。

●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中“直接交手”的“美俄”之得与失

值得强调的是,第一波排列与组合的结果,对直接交手的“美俄”而言,均有得有失:

首先,对俄罗斯而言,在政治、特别是军事上取得了绝对胜利,这表现在俄罗斯经过格鲁吉亚战争,不仅成功地取得“上合(其实就是中国)”的理解(其实就是支持),更加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还“离间”了北约(欧美)、令欧盟在“格鲁吉亚战争后续发展”中基本保持中立,因此,非常顺利地肢解了格鲁吉亚,从而断绝“乌克兰和平加入北约”的“幻想”,“力证”了这一“俄罗斯利益红线”的真实有效性。

结果就是:格鲁吉亚战争极大地促使乌克兰国内政治局势朝向有利俄罗斯方向移动,并迫使“认清了形势”的欧盟与“别有用心”的“美国乌克兰政策(即便不惜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也要将格鲁吉亚、特别是乌克兰弄进北约,从而彻底激化欧俄对立)”拉开一定距离,最终导致“虽亲欧、但更亲美、且对俄罗斯充满敌意”的“尤先科势力”的下台,从而用一个“欧俄(甚至中国)”均能满意、但只有美国“很不满意”的政治势力上台,“暂时稳定住了”俄欧关系,以“有效防止”美国在“关键时刻”于乌克兰问题上再次使用“格鲁吉亚战争”这一手、将拟议中的、欧盟“威胁”未来准备取代北约的“欧俄新关系”彻底掐死。

●仅就“结果”而言,的确有这样一层逻辑存在

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短时间内就被“美国资本”从140多美元人高位打至30多美元一桶的谷底,令极其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上损失惨重,至于俄罗斯金融危机随后爆发,经济至今没能恢复过来,仅就“结果”而言,的确有这样一层逻辑存在,即:这是在格鲁吉亚战争中在政治、军事层面惨败的美国,对俄罗斯的 “经济、特别是金融报复”。

●“铁”与“血”的事实证明了一个“坚定”的“传说”!

其次,对美国而言,由于事前信誓旦旦“将保卫格鲁吉亚安全”的“庄严承诺”无法兑现,最终眼睁睁地看着“盟友”在一遍遍的“美国会保护我们的”的“求救声”中被肢解,其战略代价就是:

一,“想”捂住的“次贷危机”仍然没能捂住,美国金融危机还是“如期爆发”!

二,“铁”与“血”的事实证明:就“那些与美国签下了生死条约的美国盟友”而言,如果它因自己的利益也好,或者因美国核心利益也罢,一旦局势发展至它和某个核大国的核心利益起了冲突,最后诉诸武力,而由于美国的“绝对实力”与“相对实力”都不足以保障自己“直接介入”之后的“绝对安全”甚至“相对安全”,因此,所谓“美国牌保护伞”,不论是“常规型号”的,还是“核型号”,在关键时刻的“保护功能”,都不过是个“坚定”的“传说”!都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格鲁吉亚战争让“美国全球战略”付出的第一个惨重代价就是

通过上述总结,我们想强调的是。格鲁吉亚战争让“美国全球战略”付出的第一个惨重代价就是:作为美国的盟友,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一个军力强大的核大国发生军事冲突,否则,“买单者”的只能是自己!“围观者”甚至就包括它们曾经满心依靠的盟友-美国!

值得强调的是,不论是格鲁吉亚、还是在俄罗斯身边的东欧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以及中东的那枚“美国中东钢钉”,更或者是在中国身边的日本、韩国、所谓“南海国家”、台独势力,恐怕都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即:

在某些大国的“核心利益”里,如果谁还敢不顾自己的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顾周边国家的“集体利益”,不顾“国际社会”中“大多数”的共同利益,去为 “事先胸脯拍得山响、未了却要食言,最后在出卖自己伙计时连眼睛都不眨”的“美国利益”舍身卖命的话,或者去舍命冲撞另一个大国、或几个大国的核心战略利益的话,被肢解的格鲁吉亚就是它们的下场。

●美国自己也亲身体味了一回“被盟友出卖”,甚至“被组织出卖”的“奇耻大屈”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格鲁吉亚战争让“美国全球战略”付出的第二个惨重代价就是:作为欧盟的盟友、甚至“北约组织”的总司令、无力赢得格鲁吉亚战争的美国,最终因为“失败者”的身份,也亲身体味了一回“被盟友出卖”,甚至“被组织出卖”的“奇耻大屈”。

在这个问题上,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德国总理曾“半公开地”指责格鲁吉亚、其实也就是指责美国人:“将事情搞砸了!”。显然,在格鲁吉亚的事情上,欧美之间的分岐、原本与伊拉克战争时的分岐不是一个性质。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段,对于我们观察、判断“中欧俄美”之间的博弈极具价值。

事实上,在我们评估“利比亚之乱”的过程中,在判断“北约”、或者“欧美”各自的利比亚政策取向时,“格鲁吉亚经验”就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就当时而言,在目睹俄罗斯动用军事力量、誓死捍卫“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这条“战略红线”后,不愿意重新与俄罗斯进行冷战的欧盟,就通过华丽转身,公开与美国拉开距离,以“中立者”的姿态,不仅成功规避了“俄与北约(欧盟)之间可能的冷战、甚至军事冲突”,反而通过抓取“俄欧新关系”这张牌,“重捡”并启动”地中海计划“,从而一边借俄罗斯的力量以缓解美国随后必将对欧盟发起的攻击,一边还回头威胁“北约(美国)”称:我正在考虑你的替代者!我正在“排列”所谓“欧洲安全框架”的、除“欧盟、北约”之外的、另一种“利益组合”!最终得以掩护并取得了欧盟政治整合进程的突破(简单宪法的通过)。

●对欧盟而言,在拿到“好处”的同时,也为这种“排列”付出了一定代价

再次,对欧盟而言,在与“北约(美国)”保持距离,从而拿到另一种“利益组合”的“可能性”的“好处”之外,也为这种“排列”付出了一定代价。

前面说了,由于石油价格短时间内就被“美国资本”从140多美元人高位打至30多美元一桶的谷底,令极其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上损失惨重,就“俄美”直接交手的“结果”而言,的确有这样一层逻辑存在,即:这是在格鲁吉亚战争中在政治、军事层面惨败的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报复”。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从美国通过“雷曼兄弟公司(大多为‘非美资本’、特别是欧盟客户)”的“定向”破产、打压国际石油价格等综合手段,最终将欧盟、俄罗斯也拖进金融危机、将包括中国的世界经济拖进经济衰退的综合层面去,也就不难明白,“上述逻辑”对“非北方阵营、非西方资本体系”的俄罗斯与中国而言,本质上不过是为“上述排列组合”所“必须面对的局面,而非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本质”之外,欧盟也在“排列组合”的“顺序问题”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然而,这一逻辑对欧盟而言又有特殊之处:一方面,“本质”上而言,美国次贷危机在格鲁吉亚战争之后最终深化为“欧美金融危机”,也不过是欧盟因“上述排列组合”所“必须面对的局面,而非必须付出的代价”。

但另一方面,在“本质”之外,因中国在“第一轮排列与组合”中的具体立场,欧盟也在“排列组合”的“顺序问题”上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当时中国参与“第一波排列与组合”的态度、及得与失!

●当时中国参与“第一波排列与组合”的态度、及得与失!

最后,对中国而言,在“俄美直接交手”的前后,中国通过“理解”俄罗斯、但又拒绝在格鲁吉亚战争开始后(北京奥运会期间)与俄罗斯、欧盟一道对陷入“次贷危机”中的“美国国家利益”致命一击(一起抛售美国国债资产),从而既最大限度维护“上合”的“政治团结”(注:战争中的俄罗斯的确需要这一政治支持,否则,就不可能迫使欧盟保持中立);同时又与俄罗斯、欧盟计划中的、“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的“经济手段”保持一定距离,总之,中国之于“俄美”的公开立场,也“类似”于欧盟之于“俄美”的“中立”。

显然,这种“类似中立”既为中国带来想要的好处,也为之付出了代价,在好处层面,表面上看,是:尽管格鲁吉亚战争在开幕式当晚就爆发,但北京奥运会最终顺利举行,且在“北京奥运回合”中“上蹿下跳”的法国总统萨科奇(其实就是欧盟)最终食言、亲自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实际上,中国通过这种“类似中立”,在“第一轮排列与组合”的“最后部分”,成功剔除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既:在 “中欧俄美”为主、其它相关国家(地区、比如中国台湾)为辅的、所酝酿的“第二波排列与组合”中,将“排列与组合”的“支点”选定为针对中国的“三独架构(台独、藏独、疆独)”。

在代价层面去总结,那么,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结束后、在第二波排列与组合中,中俄之间爆发“新星号事件”;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俄美”在中国旁边共同策划“吉尔吉斯政权更替”等,也就绝非偶然了。

●被拖入“欧美金融危机”,对欧盟而言,不过是“希腊危机”的“前言”而已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想强调的是,“中欧俄美”中的每一方,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中,都是“即有所得、又有所失”,不同的只是“得大失小(比如中国)”、还是“失大得小(比如美国)而已!

因此,如果我们将“欧美”在“北京奥运圣火传递”前后,在中国西藏问题上的一些小动作进行比较,特别是,如果我们在“法国(欧盟)美俄”领导人最终集体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但“俄美”却在同一天在格鲁吉亚最终“撕破脸皮”,而欧盟却在美国最需要它帮忙的时候“高调地保持中立”,而中国却在格鲁吉亚战争问题上以“上合”的名义“充分理解”俄罗斯、等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事实上去观察问题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在格鲁吉亚问题上,对欧盟而言,在“本质” 之外,欧盟因“雷曼兄弟公司的“定向”破产而被拖入“欧美金融危机”,不过是“希腊危机”的“前言”而已。

●欧盟为自己“挣”下了“第二波排列与组合”的“焦点”地位

如果我们从“前三波排列与组合”的整体情况、特别是美国与“之”直接交手的“顺序”去观察问题的话,那么,站在上述“前言”的基础上,我们也就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即:

因为在“北京奥运回合”中“未能得手(欧盟当时在藏独问题上之所以跳得那么高,就是想借助美国的力量,将“藏独”正式打造为欧盟制衡中国的战略工具)”、反而因“美国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基于自身利益、策略性地与欧盟政策保持了一定距离(这一点,从奥运圣火在美国部分的传递较欧洲部分顺利得多,就可以看出)”,欧盟就已经为自己“挣”下了“第二波排列与组合”的“焦点”地位。

●法国(欧盟)急于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进入高潮之前就“构建”一个“三独架构”的企图之所在

因此,在与中国、俄罗斯一样不得不面对“由美国次贷危机深化为欧美金融危机、继而引发世界经济衰退”这一“必须面对的局面”之外,欧盟也“既”因“欧元”才是“美元本位制”的“最大现实威胁”这一核心因素,同时“还”因“‘先’主动得罪了中国、‘后’又被动得罪了美国”这一重要因素,而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在中国(人民币)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当时表现得“不那么急于帮助卢布,特别是欧元、去立刻打倒美元本位制”之后,由于“卢布”不可能取代“美元”,而美国也事实在格鲁吉亚战争中“认输”、并暂停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最终未去继续冲击俄罗斯核心利益红线,因此,“第一波排列与组合” 也就迅速结束,“第二波排列与组合”也就迅速开始,欧盟也就迅速成为“第二波排列与组合”的“焦点”,并不得不“提前”与美国利益“直接交手”。而全力规避这个“提前”,又恰恰是法国(欧盟)急于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进入高潮(格鲁吉亚战争)之前,试图拉美国一起,“构建”一个“三独架构”、从而将中国作为“第二波排列与组合”的“焦点”、转移“美元本位制”之攻击目标的企图之所在。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个结论

至于欧盟在第二波排列与组合中,出于自身利益,不肯(准确说是“不敢”)提供美国南亚破局所需的南亚配合,而被“希腊危机”所“砸晕”,这都不过是在“第一波排列与组合”中、由“俄美”直接交手的结果与“中欧”参与“排列与组合”的最终态度所“共同决定”的。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其实就是想强调一个结论,即:对“中欧俄美”而言,它们参与“本阶段排列与组合”的方式与手段,相当程度地决定了“下一阶段、甚至下一波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与进程。

因此,在中国于“欧俄”的策应下,已经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从自己的重中之重--南亚方向推至“到处都是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的背景下;在美国于“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也为自己挣下了一个“大家可以共同消遣”的角色、从而“谁都可以拿重大问题与美国在中东谈”的背景下,也就是说,在“中欧俄美”为主的“核心利益排列与组合”已经进入“第四波”,而“方方面面”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仍然在“继续观察”,但缺少欧盟配合的美国又不敢将“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彻底击穿,从而招致以“中俄欧”为主的“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利益的“群殴”、令“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立刻崩塌的背景下,突然出现的“拉登之死”也就有了这样几层意义:

第一,“策划者”急于借之“指”出“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主要方向”,也就是南亚方向;

第二,“策划者”急于借之“指”出“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焦点人物”,也就是中国;

第三,“策划者”急于借之“指”出“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排列方式”,也就是打造一个用“三独”来制衡中国的“三独框架”。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利用“拉登被击毙在巴基斯坦境内”这一点,先在巴基斯坦制造混乱,再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最后再伙同欧盟、印度、甚至拉上俄罗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打造一个“克什米尔问题多方框架”,一来可以将中国对巴基斯坦、特别是对伊朗、以至整个中东的影响力“遮断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二来,可以“克什米尔问题多方框架”为基础,全面协调“三独”,从而即可依靠“三独”去“有效协调”欧盟、美国、印度、甚至俄罗斯的共同利益,还可伺机将“中东、北非之乱”通过“三独”导入中国,促成“中国之乱”。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国国务聊希拉里公开表示“中国想阻止中东、北非事件在中国发生是在做蠢事、是在阻止历史潮流”,也就不难明白美国决策层“在巴基斯坦就地击毙拉登、并立刻宣布”的真实意图。

●其“着眼点”不在于取消“前者”,而在于“取消台独禁令”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去观察台湾当局突然宣布取消“不得搞共产主义与台独”的禁令,也就不难明白,其“着眼点”不在于取消“前者”,而在于“取消台独禁令”。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强调,马英九是个“隐性台独者”,在“三独框架”的问题上,马英九一直在与“美国决策层”互通有无,并唯“美国利益”为“马首” 是瞻,这一点,在08年西藏“314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之后,从马英九迅速公开支持“暴徒的暴行”中,就已经表现得一清二楚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再次强调,要警惕“台独”势力通过搞“局部台独”的方式、来替“美国利益”测试中国大陆的战略优先方向,扰乱中国大陆的战略注意力。

●不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南亚,美国即急于扭转局面,又深感已再也容不得半点儿闪失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基于“前三波排列与组合的得与失”,“方方面面”仍然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叙利亚之乱”这个“止损点”上小心翼翼,因此,尽管策动了“埃及之乱”、又”在巴基斯坦境内打死了拉登”,但美国知道,就目前而言,在“前三轮排列与组合”中损失最大的自己,实力已经衰弱到甚至不得不在自己的核心地带--中东、去搞“以攻为守”,才勉强维持着目前这种僵局,但仍然时时在承受着“一切都可与美国在中东谈”的 “消遣”,因此,不论是在中东、还是在南亚,它即急于扭转局面,又深感已再也容不得半点儿闪失。

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美国一方面急于与中国搞什么“安全战略对话”、摆出一幅愿意与中国商量“中美共管西太平洋安全”的“军事姿态”、以警告欧盟、并“离间”中俄;一方面又搞出个“卡恩事件”的“金融姿态”、以警告欧盟、并“离间”中欧,但真正的着眼点,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旨在“愿意领导方方面面”去“围攻中国”的“政治姿态”,并以此作为“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

然而,通过“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相信大家已经得出自己的观察结果,那就是:直到今天为止,特别是出现“卡恩事件”之后,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很难调和性,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

●破解“美国企图”的关键点,不是别的,仍然是那条原则

因此,对中国而言,破解“美国企图”的关键点,不是别的,仍然是那条原则,那就是:扶弱(欧元)锄强(美元),在“卡恩事件”之后,在“方方面面”争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的过程中,我们的建议是:一方面要高调的强调“公平、透明”,一方面要高调支持“南方国家”出任这一角色,但真正的着力点,则要放在“默认”欧盟继续掌握这一职位上。

只有这样,再在“其它层面”果断出击一下,让印度、特别是欧盟不仅看不到“美国有成功的希望”,如果担心自己一旦冒进、反而令自己的利益有鸡飞蛋打的危险,那么,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仍然会很难调和,印度也不敢进行战略冒险;而在此基础上,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就很难缓和;

最后,在此基础上,“三独制衡中国框架1”也就很难成型,“大国间主要战略利益交换平台”就很难从中东移回南亚,美国企图完成的“暗渡陈仓式破局”、或者“第三种方式破局”就很难如愿,“第四波排列与组合”就得另换剧本、重选主线!

●什么是在“其它层面”果断出击一下?

至于什么是在“其它层面”果断出击一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只要我们能看清楚美国急于实现“叙利亚之乱”的“最大心愿”是迫使叙利亚与伊朗划清界线,从而加入“严厉制裁伊朗(其实也就是制裁中国)”的阵营,特别是,只要我们能看清楚美国急于“就地击毙拉登”的“最大心愿”是迫使巴基斯坦倒向美国,从而切断中国与伊朗之间的战略联系,实质性地实现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中国)的战略目的,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知道,对中国而言,是时候了,是在已经值班的“反卫星武器”、“中段反导”、及随时可能“正式列装”的歼20的掩护下,将某些足以给伊朗、也就是给叙利亚、巴基斯坦等这种“非美势力”以信心的“先进武器”部署至“境外核心节点”上、以全面策应“可一举打破西方资本主导国际金融秩序”的“中东最暴力破局”,从而以最坏的打算与最坚定的决心、足够的力量,来确保这种“实质性制裁”不会发生的时候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中国外交部对“伊朗与朝鲜交流导弹等技术”的说法不予以“直接回应”的情况来看,“两核问题”极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种情况,即:在“两核联动”中,在中国不再“力劝”朝鲜“用技术换面包”的情况下,中东、甚至拉美出现的核竞赛的可能性正在空前加大。

●这样做的利益极大,不这样做的损害极大!

而从“前三波排列与组合”的得与失来看,就目前局势而言,这样做的利益极大,不这样做的损害极大!且可能极大地影响、甚至主导“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方向与内容。

事实上,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华、中国准备向巴基斯坦紧急提供50架“枭龙战机”、甚至“歼20”的消息,同样不难明白: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此次访华,其实与巴基斯坦总理访华的目的一样,一为经济建设,二为足以威胁驻韩美军、甚至驻日美军的先进军备!

显然,在中国于南亚方向承受战略压力、特别是中东方向可能“全面破局”的时候,自然不能让美国在东北亚等任何方向感到轻松!而一只无法向韩国、日本提供足够安全感的“美军”,更加无法向“台独”提供安全感!

不难想像,一旦中东实现“最暴力破局”,不仅中国在南亚方向承受的战略压力立刻消解,也无疑就为“解放台湾、统一中国”提供了一个“最佳窗口”,东亚破局也是顺势而为的事情。届时,就西太平洋而言,不论美国愿意不愿意,中国都要成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力量之一!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这个问题上,欧盟还能保持清醒!

对这一可能性,那些仍然在幻想以“三独”来制衡中国,从而将“中东、北非之乱”复制入中国的势力,自己去想想吧!特别是对欧盟而言,到底是中东出现“最暴力破局”对它有利呢?还是继续目前这种“一切都与美国在中东谈”对它有利呢?显然是后者更加有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对叙利亚经济影响最大的欧盟始终未对叙利亚进行“实质性制裁”的情况来看,在这个问题上,欧盟还能保持清醒!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