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2011年5月27日

见过你,是因为人与人有太多似曾相识,就好象见过你一样。你是你,我是我,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喜欢就好,一切随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东方时事评论2011年5月27日

    姆拉迪奇被捕 塞总统认为欧盟大门应对塞国敞开
 

    【贝尔格莱德消息】据媒体报道,姆拉迪奇被捕并被证实身份之后,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姆拉迪奇的被捕使巴尔干半岛的人民有了和解可能,塞尔维亚卸掉了一个沉重的历史负担,他并且希望欧盟的大门现在对塞尔维亚完全敞开。
 

    据塞尔维亚最大报纸"Blic"报道,姆拉迪奇是在离贝尔格莱德100公里的北部城市斯伦加尼(Zrenjanin)被发现的,15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叫做拉扎勒沃(Lazarevo)村子的亲戚家里。情报人员和警方在26日晨逮捕了一名自称科马迪奇的人,发现这人和姆拉迪奇非常相似,在进行DNA测试之后方才证实其真实身份。
 

    姆拉迪奇曾经是前波黑塞族军队最高指挥官,也是已被判刑的前波黑塞族总统卡拉季奇的亲信。姆拉迪奇作为国际战犯被联合国通缉,罪名为在 1992年到1995年的波斯尼亚战争中犯下了种族屠杀、战争罪以及反人类罪,对斯雷布雷尼察屠杀8000名穆斯林事件负有直接责任。
 

    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姆拉迪奇归案。国际法庭曾多次批评贝尔格莱德当局对捉拿姆拉迪奇和其他战犯不力,最近几年该国政府开始做出努力,2010年悬赏1000万欧元奖励那些提供姆拉迪奇藏匿线索的人。
 

    在海牙国际法庭提出引渡要求之后,姆拉迪奇将被带往荷兰接受国际法庭的拘留审查及审判。前波黑塞族总统卡拉季奇也曾在这里接受审判。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据塞尔维亚最大报纸"Blic"报道,姆拉迪奇是在离贝尔格莱德100公里的北部城市斯伦加尼 (Zrenjanin)被发现的,15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叫做拉扎勒沃(Lazarevo)村子的亲戚家里。情报人员和警方在26日晨逮捕了一名自称科马迪奇的人,发现这人和姆拉迪奇非常相似,在进行DNA测试之后方才证实其真实身份。
 

    ●“姆拉迪奇被捕”其实与“拉登之死”非常类似
 

    其实,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姆拉迪奇被捕”其实与“拉登之死”非常类似,一个在“某些势力”需要他死的时候就“及时地被击毙”了,一个则是“某些势力”需要他被捕的时候也就“突然被发现”了。
 

    至于“为何突然发现、就地(巴基斯坦)打死、且立刻海葬本.拉登”?大家只要看看这段时间里巴基斯坦、或者南亚方向发生的那些事就知道了;
 

    至于“为何突然发现、立刻逮捕、且准备引渡姆拉迪奇”?大家只要看看这段时间里利比亚、或者地中海方向发生的那些事就不难明白。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先来阅读两则刚刚收到的消息。
 

    美国国务聊希拉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联诀突访巴基斯坦
 

    【伊斯兰堡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27日突访巴基斯坦。
 

    据报道,多数分析认为,美方有意消除双方疑虑、修补最近出现裂痕的美巴关系,同时评估巴方的反恐合作承诺。
 

    希拉里27日从法国首都巴黎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据报道,因担心遭暗杀或恐怖袭击,希拉里之行事先没有对外宣布。当天,在严密的安全措施保护下,希拉里和马伦首先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和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随后会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什法克·基亚尼和三军情报局局长艾哈迈德·舒亚·帕夏。
 

    朝鲜决定释放扣留的韩裔美国公民
 

    【平壤消息】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决定释放扣留的韩裔美国公民全勇洙(音译)。
 

    朝中社27日说,正在访问朝鲜的美国朝鲜人权事务特使罗伯特·金代表美国政府就此事表示了遗憾,并承诺将为防止出现类似事件尽一切努力。此前,美国前总统卡特和葛福临牧师也一再向朝鲜当局要求释放全勇洙。因此,朝鲜决定从人道主义的角度释放他。
 

    美国加州一家韩人教会信徒全勇洙在朝鲜展开传教活动中,去年11月被朝鲜当局扣留。朝鲜于4月14日通过朝鲜中央通讯社证实了该事件。
 

    据悉,全勇洙是美国公民,拥有朝鲜签证,其间在美国和朝鲜展开了经贸活动和传教活动。
 

    全勇洙与此前被朝扣留的美国人戈麦斯不同,未经裁判获得释放。
 

    2009 年3月,2名美国女记者被朝鲜扣押,被判12年的劳动教化刑。去年1月,未经许可进入朝鲜境内的美国人戈麦斯,则被判8年的劳动教化刑和7千万朝币的罚款 (约合70万美元)。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卡特访问朝鲜后,他们分别获得了释放。此外,2009年底未经许可进入朝鲜境内的罗伯特·朴也未经裁判程序获得了释放。
 

    【时事点评】东方评论员注意到,针对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27日突访巴基斯坦,许多分析人士是这样认为的,即:美方有意消除双方疑虑、修补最近出现裂痕的美巴关系,同时评估巴方的反恐合作承诺。
 

    ●希拉里与马伦此次“联诀突访”的“心态”可谓极其复杂
 

    而在我们看来,华盛顿“想修补美巴关系”当然是一个原因、且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希拉里与马伦此次“联诀突访”的“心态”可谓极其复杂。
 

    ●继“埃及之乱”“脱稿运行”多日之后,“拉登之死”的“后续发展”也出现“脱稿”苗头
 

    在我们看来,这两个分别负责美国外交与军事系统日常运作的男、女高官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突然联诀访巴,真正的原因在于美国决策层已经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即:继准备将“埃及之乱”导向“欧亚海上运输线之乱”、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自另一个方向进行南亚破局的“即定方案”已经“脱稿运行”多日之后,作为“补救措施”而言,准备“将其导入正轨”的“拉登之死”,其“后续发展”也出现“脱稿”苗头。
 

    ●再谈任何将“拉登之死”夸大为“美国全球战略在做实质性调整”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给出两组观点,即:
 

    第一组:
 

    在观察“美国就地(巴基斯坦)击毙、并立刻宣布本.拉登被打死”的问题时,有三点特别值得强调:
 

    首先,任何简单认为“美国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是一件偶尔、孤立事件、或者是“仅为反恐层面重大事件”的观点,都是极其幼稚地!
 

    其次,任何简单认为“美国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是一件“‘巴基斯坦方面(请注意我们的用词)’完全不知情的行动”的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最后,任何简单认为“本.拉登之死”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毫无关系的观点,都是有必要反省的,但与此同时,任何将其夸大为“实质性调整”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组:
 

    我们认为,华盛顿决策层经过“再三权衡”才终于决定“申领”“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这张“精心保留”了多年的“成绩单”,显然有这样几层意图:
 

    其一,意图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困境”之中。而为达此目的,通过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再到“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打死了”、接着是 “验明正身”、迅速将其抛入大海、销尸灭迹等,这一“一气哈成”的精密计划,不过是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困境”之中的第一步。
 

    其二,意图向中国、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高调展示”其“在巴基斯坦境内特种作战”的“特种能力”,刻意、“公开”演示“美国具有随时夺取巴基斯坦核武库”的“特殊能力”,及对“巴基斯坦军方指挥系统(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的“斩首能力”;
 

    显然,这是一种“政治、特别是军事上的特殊能力”。
 

    其三,美国刻意、“公开”演示该“特殊能力”的一个重大意图就是想让“印度军事力量”相信:在关键时刻,只要“美印”通力合作,印度也就相当于获得了这种“斩首能力”、从而根本不必担心来自“巴基斯坦核武库”的“核威慑”。
 

    其四,在我们看来,以“本.拉登之死”为标志,仍然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用美国“二次宽松”即将到期、美国国债上限就要触及“天花板”这两大“当然隐忧”,利用“美元本位制”与“西方即是国际金融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游戏参与者”的双重身份,以“裁判员兼运动员”之“游戏便利”,引导、并促使“天量美元套利资金平仓”这一“游戏方式”,立刻操纵了一场国际石油、贵金属(黄金、白银)、及其它大宗商品暴跌,从而让“方方面面” 亲眼目睹了国际投机市场的神奇“倒V字反转”,并以此向“方方面面”、特别是印度展示了“西方资本”操控国际商品市场的“特殊能力”,一种“经济、特别是金融上的特殊能力”。
 

    第三组:
 

    第一,我们认为,美国通过这次所谓“秘密行动”而“刻意展现”的这种“特殊能力(军事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本质上讲,是在给“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指一条生路”,但“逃生的条件”显然是“印度必须实质性配合美国的南亚破局”。
 

    第二,我们认为,美国通过这次行动“刻意释放”的“敏感安全信息”,不仅仅是军事安全层面的“敏感安全信息”,还有经济、特别是金融安全层面的“敏感安全信息”,在全球层面上讲,它是一次“广播”,因为,它期望所有参与“排列与组合”的大国与小国、“北方”与“南方”中的“非美势力”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它的特殊能力”、并承认这一点、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在南亚层面上,则更地是一次“定向播放”,很像一场为印度专门制作并播放的“专场电影”。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拉登之死”之“后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华盛顿决策层“非常渴望”印度能接收、并确认这些个“敏感安全信息”。
 

    第三,而从印度在”拉登之死“的“第一时间”就一改之前那种“主动与巴基斯坦缓和关系”的明智态度,迫不及待地给巴基斯坦贴上“恐怖分子天堂”的标签、印度军方甚至扬言必要时也可以“学习美国”、进入巴基斯坦进行“突袭”的情况来看,印度“起码在表面”层次已经“表现得”对该“战敏感安全信息”予以了接收、并确认。
 

    ●我们之所以强调这一层意思,在于两点
 

    第四,在“第三”的基础上,我们之所以强调“印度.....起码在表面......已经表现得......予以了接收、并确认.........”这一层意思,在于两点:
 

    其一,恐惧“西方资本”的攻击、且一旦受到攻击也的确极有可能“乱起来”的印度,在“西方资本”演示了“经济、特别是金融特殊能力”之后,似乎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第一次“实质性”地成了印度的“战略待选项”
 

    其二,较巴基斯坦常规军力强大许多,但又恐惧巴基斯坦核打击力量的印度,在美国演示了“军事层面的特殊能力”之后,也的确受到了一种诱惑,那就是:既然美国以实际行动演示了“突然接管”巴基斯坦核武库、“斩首”巴基斯坦军事指挥系统之“方案”的“可行性”,那么,为了避免受到“西方资本”的攻击,沿着美国资本指出的那条生路,合着美国决策层附加的“逃生条件”,向“美国南亚政策”提供其急需的“实质性配合”,也就第一次“实质性”地成了印度的“战略待选项”。
 

    显然,为了强调印度“正在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项”,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遽然升级,甚至什么“印度也准备、且有能力效仿美军随时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狂妄”也抛了出来。
 

    ●这种情况与印度决策层在“孟买恐怖袭击后”的态度有本质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情况与印度决策层在“孟买恐怖袭击后”的态度有本质不同。
 

    我们知道,在“孟买恐怖袭击后”,印度决策层“虽然”拿“恐怖分子曾在巴基斯坦国内受训”这一点去“挤压”巴基斯坦、“但”实际上,印度一则因顾忌中国对巴基斯坦坚定的安全承诺,二则也的确惧怕巴基斯坦的核打击力量,因此,总体上始终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始终没有如“西方”所愿地诉诸武力,其“挤压”当时更多是以“悲情”去“捞取足够的利益”、并转移印度社会对当局的压力。
 

    显然,印度社会也知道,即便恐怖分子被证实的确曾在巴基斯坦国内受训,但这并不代表“孟买恐怖袭击”是巴基斯坦的政府行为,且“孟买恐怖袭击”的真相原本就扑朔迷离,因为,俄罗斯就有“有情报支持的观点”公开暗示:与西方有关!因此,印度无法、特别是也没有能力拿巴基斯坦怎么样!从而始终保持种一种理智!
 

    ●印度的“这种姿态”本质上却停留在“极端实用”的层面
 

    而在“美国就地(巴基斯坦)击毙拉登、并立刻宣布”、从而展示了“两种特殊能力”、并为印度指出一条生路之后,在“美国特殊军事能力”的 “真实诱惑”下,特别是、在“美国资本金融特殊能力”的“巨大威胁”下,印度“起码已经在表面层次”上摆出了这样一种姿态,即:我已开始“合着”美国决策层附加的“逃生条件”,向“美国南亚政策”提供其急需的“实质性配合”,并第一次“实质性”将此作为印度的“战略待选项”。
 

    ●印度决策者在这个问题上承受的巨大压力
 

    不过,根据我们的观察,印度的“这种姿态”本质上却停留在“极端实用”的层面,即:以“正式响应”美国特殊军事能力、“侧面威胁”北京的南亚政策为“手段”,期望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以此“尽可能地延缓”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就此发动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印度、着手制造“印度之乱”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察结论”,其实就非常能说明印度决策者在这个问题上承受的巨大压力,即:
 

    ...............................................
 

    我们再次强调,不论是“中美第三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所达成的“协议”,还是“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或者修订版G2)”,都不过是“排列与组合”层面的东西,围绕它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在美国“实质性解禁对华开输出高科技”、且接纳中国“决策国际金融”,不反对东亚一体化,从而“不阻碍”中国的“南下与北上战略”之前,就如一网络流行语所描绘的一般:神马都是浮云!
 

    在我们看来,在“大国们”拼命制造“浮云”、利用“浮云”的背后,是“大国们”试图在错综复杂、且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严峻形势下,于“紧张”中被迫“缓和”,于“缓和”之间寻找“杀机”。
 

    在我们看来,在“大国们”拼命制造“浮云”、利用“浮云”的背后,是“大国们”试图在错综复杂、且已“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严峻形势下,于“紧张”中被迫“缓和”,于“缓和”之中寻找“杀机”。
 

    对美国决策层而言,如果不能通过与中国的这轮“紧张”与“缓和”、通过“威、逼、利、诱”、最终取得“欧盟利益”的实质性配合,将“埃及之乱”弄成专门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向中国发起全面的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那么,在美国金融危机因制度上的原因已经无解,新一轮债务危机随时要来的情况下,伺机策动印度之乱,基本上就是其实现“南亚破局”、或逼迫中国接受“原版G2”、合“G2”之力迅速解决欧盟(欧元)问题,或直接顺势彻底搞垮中国经济、搞乱中国社会,彻底从债务危机中出逃的计划的“最后希望”了。
 

    而印度政府承诺将提供5亿美元援助阿富汗重建的情况来看,印度决策者应该也“确认”了这一危险,因而开始“实质性策应”美国“南亚政策”、以争取回旋空间。
 

    ..............................................
 

    ●在大国中“发生内乱的条件居第一位”的印度,眼下所能做只能是......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印度而言,由于身系着“.....一旦....则是美国的最后希望”这一“危险荣誉”,面对着美国指出的那一条 “附加了苛刻条件”的所谓“生路”,目睹美国资本借“拉登之死”所展示的“金融特殊能力”,在大国中“发生内乱的条件居第一位”的印度,眼下所能做只能是 “...尽可能拖延美国资本的攻击时间....以进一步观望局势发展.....”。
 

    ●印度也知道,一旦印度立刻如美国之愿,或直接挑动克什米尔战争.......
 

    因为,印度也知道,一旦印度立刻如美国之愿,或直接挑动克什米尔战争,为“美国南亚政策”拼凑旨在制衡中国、并将中国的“中东影响力”遮断在克什米尔的“三独架构”充当急先锋,从而“助美国拉拢欧洲”实现“南亚破局”,那么,一旦巴基斯坦、甚至中国动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多种手段进行强力反击,则“印度之乱” 到来的时间,甚至较“西方资本”发动直接攻击还要来得更早,“印度之乱”的程度较之还要来得更加彻底:因为印度严重依赖外资的经济、特别是金融体系在战争中,特别是一场“印度必输无疑、且极可能惨败(如果印度不及时认输的话)”的“军事战争”中将迅速崩溃,而“欧美资本”也极可能将在“你可选择全面收购印度、以缓解欧美债务危机;而如果你选择支持印度、就是‘命系有西方金融体系安危’的中东格局也会被彻底打破,‘印度之乱’的‘后续发展’将全面覆盖欧洲、美国经济,特别是金融,从而形成‘欧美社会全面动荡’、甚至‘天下大乱’”之“选择项”中,伺机以出卖印度为条件,与巴基斯坦与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妥协,以尽可能维持“即有利益”。
 

    ●这种“天下大乱”是建立的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扩散的可能性上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天下大乱”是建立的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武器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扩散的可能性上的,它首先就包括“国际反华势力”向印度进行“核武器、导弹技术”扩散的可能性。
 

    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补充的是:在本质上讲,套用“神马就都是浮云”这句网络流行话,印度所谓的“核战略打击力量”根本就是一匹“神马”,即便“不考虑”中国的“中段反导”,它也“类似”于一片“浮云”!
 

    ●所谓“印度核战略打击力量”,恐怕连一片“浮云”都算不上!
 

    而鉴于“中段反导”已经具“实用性”,“北斗导航”已经覆盖南亚,“歼20”已经“屡次”高调试飞,因此,恐怕“即没有实现弹头小型化”,也没有“合适可靠中、远程投送工具”、更勿谈机动生存能力的(印度核潜艇就是一匹典型的‘神马’,陆上机动发射更是一片影子都没有的‘浮云’),因此,所谓“印度核战略打击力量”,恐怕连一片“浮云”都算不上!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中国于解放军总参谋长在访美期间突然公布“PL-12D”先进空空导弹的消息,我们也就不难明白:这是在向“方方面面”、特别是已经向“美国南亚政策”进行“实质性策应”的印度进一步宣示:以“歼20”等“打击平台”为中心、以“北斗系统”等“信息系统”为支撑、以 “PL-12D”等“打击工具”为“攻击手段”的“中国战术攻防体系”已可“实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强调我们的评估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再次强调我们的评估:一旦“有人”在南亚进行“明修栈道式的(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强行破局,特别是,如果印度胆敢为它人的这种“南亚破局”充当急先锋,从而对巴基斯坦进行“实质性”军事威胁,继而挑起克什米尔战争,那么,为了在南亚方向维护、并保障“中国全球战略” 进行展开“所必须的战略空间”,已有“PL-12D”可用的“歼20”,极可能是“世界上第二个列装、却是第一个用于实战”的四代战机。
 

    ●如果战事真有必要,时刻准备“越境”打击“藏独”、即便“误炸”印度核设施又何须顾虑?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战事真有必要,时刻准备“越境”打击“藏独”、即便“误炸”印度核设施又何须顾虑?一句话,战争一旦被对方挑起,中国将别无选择,一切都是确保打赢就行!且在确保打赢的同时,还要以最快的方式结束战争,因为,对中国的全球战略而言,拖延也意味着失败!
 

    ●有两个问题可供进一步观察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必要时,它甚至可能是世界上“率先出口”的四代机。
 

    因此,如果在这种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F22因供氧问题无限期休假”的背后,除去“歼20早否提前列装”这一“即有问题”之外,其实还有个“印度是否公开要求美国提供F22或F35以对抗歼20”的问题,特别是急于“南亚破局”的美国“是否愿意向印度提供这一对抗能力”的问题,均可供进一步观察。
 

    显然,如果“印度甚至懒得公开提出这一要求”,那么, 在美国通过“拉登之死”而又一次进行“威、逼、利、诱”之下的印度,其对“美国南亚政策”所提供的所谓“实质性策应”,也就只停留在“上述”的“极端实用”阶段;
 

    ●这意味着“其它战略方向”的“排列组合结果”令美国确信“只能”走“暗渡陈仓层面”或者第三种方式的南亚破局
 

    而如果“印度公开要求美国提供F22以对抗歼20”、而“F22”最终还是因“缺氧”而“无限期休假”的话,或者F35的量产日期仍遥遥无期的话,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其它战略方向”的“排列组合结果”已令美国决策者确信“只能”走“暗渡陈仓层面(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的南亚破局”,或者第三种方式(通过 “印度之乱”)进行南亚破局。
 

    显然,在这一基础上去观察“印度甚至懒得公开提出这一要求”的话,那么,由于印度目前仍未 “公开提出这一要求”,也就是说,由于印度在“拉登之死”之后直至目前为止,其对“美国南亚政策”所做出的“策应(比如,印度政府宣布向阿富汗提供5亿美元援助一事)”,虽属于“实质性策应(因为它属于印度准备参与欧盟、美国先后尝试的“三独框架”构建的一个战略姿态,因此对中国的潜在安全损害极大),但仍然停留“极端实用”的阶段,就如上面所说,它有两层目的,除了延缓西方资本的攻击时间之外,印度还要观望“其它战略方向”的“排列组合”的“具体结果”,之后,才能最后决定是否兑现。
 

    ●“方方面面”共同掀起了“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高潮”
 

    值得强调的是,从南亚方向以“威、逼、利、诱”的方式拿到印度这一“战略姿态”的华盛顿,为了进下诱使印度进行战略冒险,也就立刻顺着印度的“观望”方向,其实也是“方方面面”共同观望的方向,或主动、或被动地,与“中欧俄”一道,外加阿盟及中东国家、非盟及非洲国家、东盟及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等,共同掀起了“第四波排列与组合”的“高潮”。
 

    ●所谓“第四轮排列与组合”已经可以提炼出如下特征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正式引入“第四轮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且将其“始点”追溯至“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的情况下,直到“今天所谓的高潮”之前,所谓“第四轮排列与组合”已经可以提炼出如下特征:
 

    第一,在经历以“中美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之后,在中国通过欧盟与俄罗斯的策应,手擎彻底扒下“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 的反卫星武器、新一代核潜艇、中段反导、北斗导航、歼20、反舰弹道导弹等战略与战术武器,以“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这一事件为契机,以强行介入中东的方式,运用“与美国一切都在中东谈”的策略,成功地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从中国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推至“均”远离“中欧俄”各自的 “重中之重”,却积聚了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方向”,并成功构建、且“中俄”已经实际运行了“这一模式”。
 

    第二,在“第一”的层面上,中国在“欧俄”及其它相关国家的策应下,已经将“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推至“不可逆转的破局进程”。
 

    第三,在“第二”的层面上,以“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为基础,欧盟在“参与”构建这一模式、且目睹“中俄”已“实际运行”该模式、并收获不浅之后, 欧盟也决定以“中东和平进程”为“交易平台”,也玩一把“一切重大问题都与美国在中东谈”,借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全力推进“欧盟全面整合进程”,也就是以“和平方式”尽快结束“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后续发展”的“处理进程”。
 

    ●欧盟要玩“这种游戏”的“切入点”与“切入工具”
 

    显然,欧盟要玩“这种游戏”的“切入点”就是“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的“处理进程”,欧盟切入的“具体工具”就是“视美国是否让步再决定欧盟下一步怎么做!”
 

    非常清楚,就如我们之前所说,在这个问题上,对欧盟而言,所谓“下一步怎么做”,其实有两个可选项:
 

    其一,是正式“实质性”配合美国,以美国制裁方案为主,在联合国框架之外,对伊朗展开“实质性制裁”、即:全面的贸易禁运、并切断与伊朗的金融往来。
 

    对此,我们再次强调,这种“联合国框架之外实质性制裁伊朗”原本就是针对中国之“暗渡陈仓式(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南亚破局”的一种“即有方案”,其本质上就是在1制裁中国,是对中国正式展开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
 

    也正因如此,它为中国所坚决反对,而俄罗斯却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持一种相对超然态度、从而像欧盟那样,可在伊朗、中国、美国“三方”之间“全部通吃”的原因。
 

    ●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以其“亲美”之身遭遇“埃及之乱”的关键原因
 

    其二,是配合一直想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发挥决策作用的“中俄”,在“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策应下,利用“欧美”中任何一家“说了就算”的特点,打开“欧美”共同控制下的“埃及口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际社会进出加沙地带的第二条通道”,从而彻底废除“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框架”,或者以此相威胁!
 

    值得强调的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以其“亲美”之身,之所以会遭遇“埃及之乱”,一个关键原因恰恰在于:在是否打开“埃及口岸”的问题上, “埃及穆巴拉克政府的利益与态度”即取决于“欧美”的共同态度,但也必须重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中俄”的态度,而“这种关系”投射到“埃及口岸”的问题上,就恰恰反映为这样两种情况:
 

    首先,只要“欧美”一致,那么,就表现为“欧美”共同控制“该口岸”的“开与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无关”。
 

    其次,如果“欧美”不一致,则,“该口岸”的“开与关”与“中俄”及阿拉伯国家的共同利益“有关”。
 

    在“以色列袭击土耳其国际救援船队”的那段时间里,“埃及口岸”被“加沙群众”强行冲开的那一幕,就是在“欧美”不一致的背景下发生的。
 

    ●这种“欧美共同控制”具体到“开”的层面,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情况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关闭第二条通道”是独自控制着“第一条通道(以色列至加沙)”的美国的“本能态度”,而“打开埃及口岸”却符合“中俄” 及大多数阿拉伯的共同利益,因此,这种“欧美共同控制”具体到“开”的层面,其实就是这样一种简单情况,即:尽管“欧美”分别决策一半,但它只需“欧美” 中的一家也就是“欧盟说了就算”。
 

    如果弄清楚这一点,再结合我们之前的一个观点,即:欧盟在“利比亚由乱至稳”的问题上有多艰难,那么,它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就会有多大,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尽管欧盟在“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上举步维艰,但从“埃及新政府”决定自28日起、除了周五和公共节假日外,长期开放通往加沙的拉法口岸的情况来看,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欧盟显然开始着力于上述“切入点”、拿着上述 “切入工具”、“正式开玩”所谓“一切都与美国在中东谈的游戏”了。
 

    ●欧盟,最终找到“游戏感觉”的转折点,不是别的,就是“拉登之死”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真实的情况是,开始时,在利比亚问题上焦头乱额的欧盟,最终找到“游戏感觉”的转折点,不是别的,就是“拉登之死”。
 

    显然,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华盛顿决策者借“拉登之死”、向巴基斯坦施加强大压力、将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置于“极其困难的境地”,其真实目的还是在于向中国视为重中之重的南亚方向、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或迫使中国接受G2、令美国可以G2之力、转身彻底解决欧盟(欧元)问题,或顺势进行“南亚破局”,伺机解决中国问题,但中国的反应却是,一不接受G2,二是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
 

    ●中国的“反击原则”是“准备与美国人撕破脸皮”的
 

    在不接受G2的层面上,我们已经无须多说,而在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的层面上,从巴基斯坦总理访华、要求中国经营可联贯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的瓜得尔港,甚至帮助巴基斯坦建设军港(其实就是邀请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军事基地),而从中国一是决定向巴基斯坦尽快提供50架枭龙战机、二是对巴基斯坦的邀请不置可否,三是增强针对南亚的军事部署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是“准备与美国人撕破脸皮”的。
 

    另外,从中国政府对“伊朗与朝鲜进行导弹技术交换”的“传言”不直接回应,且“认真考虑应邀前去观察伊朗核设施”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反击原则”也是“准备与包括欧洲的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撕破脸皮’、从而用中东最暴力破局、彻底打破目前有利于西方的世界即有格局、提前洗牌”的。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反击姿态”对欧美国家利益、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都是个强烈警告。
 

    ●“这一反击”姿态,中国也“希望”方方面面、特别是印度决策层能接收、并确认!
 

    而具体在南亚这个方向,我们曾经多次强调,离开北约(欧盟)的实质性支持,或者印度的战略冒险,在美国并不具备单独与中国撕破脸皮的本钱,因此,中国以一系列行动展示上述“反击原则”的用意并不在于“美国完全没有把握”的“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而在于“美国资本有一定操作空间”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意在以“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的手段,即要防止欧美在南亚方向联手、从而防止美国如愿地再将“大国间战略利益主要交换平台” 给移回南亚方向,也要主动出手、摆出一幅“我不仅不允许移回、甚至还准备将‘交易平台’从中东进一步推至“科索沃方向”的“攻击姿态”,从而反手对美国(美元)施加最大限度的战略压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反击”姿态,中国也“希望”方方面面、特别是观望之中的、非常恐惧“印度之乱”的印度决策层能接收、并确认!
 

    如果从这一层面去观察中国继“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对话地位”之后,也开始表态“准备与利比亚各派力量进行接触”,那么,我们也就不难明白,随着美国继续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美国特种部队袭击巴基斯坦军事基地),急需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提供“利比亚配合”,且直到今天即未向美国提供实质性南亚配合(这是中国所需要的),也未“实质性制裁”叙利亚(这是中国与俄罗斯都需要的)、且令“埃及新政府”最终“打开埃及口岸(这是中、俄需要的)”的欧盟,终于换来了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对欧盟(欧元)的“实质性支持(对中国而言)”或者“默认(对俄罗斯而言)”,这些,就都集中表现在“塞尔维亚突然发现、并立刻逮捕、且准备引渡姆拉迪奇”上了。
 

    显然,随着“姆拉迪奇被逮捕”,塞尔维亚加入欧盟也就提上日程,“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的“和平处理进程”也就到了最后关头,而一旦“南欧数国”被批发进欧盟,那么,也就等同于欧盟全面整合再次取得突破,欧盟在“利比亚”问题上也就等同于实现了“先跳坑、再一跃而起”的整个过程。
 

    然而,欧盟想最终完成这一进程,还有工作要做,其中第一个,就是向俄罗斯交换“利益”,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那位“亲西方”的乌克兰美女总理今天突然遭到逮捕,格鲁吉亚反对派再次上街要求亲美的格鲁吉亚总统下台,法国与俄罗斯签定四艘“西北风直升机航母”的“军备合同”,也就非常符合逻辑了。
 

    其中第二个,就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非常看重的“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曾经攻击朝鲜驻利比亚使馆500 米处目标、正支着耳朵期盼朝鲜“公开抗议”并“索赔”的欧盟,却发现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这个时间点上、扔下正在平壤进行访问、以评估粮食援助的美国特使,突然进行“非常关注经济”的年内第三次访华行程,也就非常符合逻辑了。
 

    ●金正日年内第三次访华行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强调的是,金正日在这个时间点上、扔下正在平壤进行访问、以评估粮食援助的美国特使,展开年内第三次访华行程,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朝鲜在最高限度地强调“中朝关系的牢固”。在最高限度地强调美国决策层企图利用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朝鲜之行,缓和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软化“朝核”配合“伊核”、准备进行“中东最爆力破局”,策应“中国南亚政策”之决心的企图,不可能得逞。
 

    根据我们的观察,由于中国在南亚方向“对美一不妥协、二是坚决反击,三是对印进行军事高压”,令巴基斯坦在公开层面更加依靠中国、并一度截断北约的巴基斯坦通道以示警告,因此,尽管印度受到“美国两种特殊能力”极大的“威、逼、利、诱”,且针对“美国南亚政策”也的确做出了“实质性策应”,但出于自身最大利益的考虑,印度的“实质性策应”虽然对中国损害巨大,但仍然停留在“极端实用”阶段,以观望其它方向“排列与组合”的结果。
 

    其结果就是,在“中欧俄美”等刚刚进行了这些已归属于“第四波”的“排列与组合”后,不仅美国、就是印度恐怕也已经发现:作为“埃及之乱” 的“后续发展”,继“埃及之乱”已经“脱稿运行”之后,“拉登之死”的“后续发展”已然也出现“脱离”策划者之“原稿”运行的苗头了。
 

    ●欧盟“全面整合”的计划突然出现“先跳坑、再一跃而起”的希望
 

    显然,由于中国的“实质性支持(这种支持还将表现在中国最终默认欧洲人继续掌管IMF的问题上)”,随着“塞尔维亚突然发现、并立刻逮捕、且准备引渡姆拉迪奇”、在“利比亚问题”上一度焦头乱额的欧盟,其“全面整合”的计划也就突然出现“先跳坑、再一跃而起”的希望。
 

    而在这一“排列组合”下,刚刚还威胁“一旦朝鲜发动战争,美国就将彻底摘除朝鲜军队”,并重提“两个中国论”的华盛顿,终于急急忙忙派了一位美国特使前往平壤,说是“评估粮食援助问题”,实际上是强调“美国东北亚政策仍然准备重新做人”的“姿态”,对此,就如中国对“修订版的G2(中美共管西太平洋安全)” 不置可否,但拿“台湾军售问题”一试就“穿帮”的情况类似,中国对美国强调的这一“姿态”也试了一试,这次用的是一根“探针”、刺了一下“美国南海政策” 寄予厚望的越南---据报道,越南27日抗议中国方面干扰其海上采油活动。对此,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之前力促“南海问题国际化”的美国人,这次显得格外安静!
 

    毫无疑问,华盛顿的“安静”特别是那份“姿态”,北京当然满意,可问题是“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如果美国人在行动上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那么,或者在“科索沃方向”、“利比亚方向”悠着点儿。可对美国而言,问题是,如果这种“安静”与“姿态”持续下去,那么,不仅“南海问题国际化”这张牌再也打不下去了!即便是“美国南亚政策”、甚至“美国伊核政策”都无以为继。这样一想,美国决策者可真难!
 

    ●美国利益的最后希望自然就锁定在两个方向了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可以肯定,作为“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之一,对策划者而言,由于中国强力反击,巴基斯坦公开向中国进一步靠近,“拉登之死”的“后续发展”也已脱稿运行,其迫使中国接受G2、或者引诱印度战略冒险的意图均一时难以实现,且由于“与美国国家利益具不可调和矛盾”的欧盟国家利益、和“与美国资本利益具很难调和矛盾的欧洲资本利益”之间,在“科索沃”这个点上重新走近,这令指望合“欧美”之力进行“明修栈道、或者暗渡陈仓式南亚破局”的“美国利益”更感希望渺茫,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其最后的希望自然就锁定在两个方向了:
 

    第一,在南亚方向,就是“美国资本”对印度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引发“印度之乱”,从而伺机进行“第三种方式破局”。这当然主要针对中国,尽管其眼光也瞄着欧盟(施压中国);
 

    第二,在科索沃方向,就是“美国利益”出手破坏终于得到“中俄”策应的“欧盟利比亚政策”,并打断“南欧诸国”批发加入欧盟的“和平进程”,从而从“利比亚之乱”跨海(地中海)对欧元致命一击。这当然主要针对的是欧盟,尽管其眼光也瞄着中国(施压欧盟)。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寻求“第三种方式南亚破局(通过印度之乱)”的可能性最大,美国国务聊与美军联席参谋长联诀访巴修补“巴美关系”、恐怕也是着眼于这一点,从而对“极端实用”的印度施加压力。
 

    而为了有效防止这一出,中国眼下最应该做的,一方面就是在对印度保持军事高压的基础上同,与印度做好各种沟通(特别是经济安全层面),防止出现军事意外;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南欧诸国”批发加入欧盟的“和平进程”,以最大限度地激化“欧美利益之间的矛盾”,并让印度接收、并确认这一信息,从而令“亲身却孤独上阵”的“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美国国家利益”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尴尬前景,不论“印度之乱”是否可以看到,其结果都将是欧盟(欧元)坐收渔翁之利!继而不得不“三思而行”!
 

    至于局势到底如何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