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若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马可福音 3:25)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关於一切发生於家庭中的暴力行为。家暴罪案近年在移民家庭中有严重的上升趋势,成为美国华人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暴力对家庭影响之深远,足以对夫妻关系丶孩子成长历程,以及身心健康造成永久的伤害。家破人亡
家暴的受害者85%为妇女(1),而每年大约有四千人丧命於家暴案件中(2)。75%的妇女受虐个案於离家出走或离婚後发生(3),其中约有33%被谋杀的女性是死於丈夫或伴侣的手中(4)。因此,家暴是一个触犯刑事法例的严重罪行,施暴者会因伤人或谋杀,而被判入狱导至前途尽毁。此外,随着美国的离婚率持续攀升,由家暴所引至的离婚个案亦占了总数超过22%(3)。所以,家暴不但导至关系疏离丶家庭破碎丶众叛亲离,还有,施暴者长期处於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和受虐者活在提心吊胆的恐惧中(4)。
受虐者的哀歌
家暴对受虐者的影响尤其百上加斤;有婴孩的受虐母亲会发觉自己根本没能力去满足幼儿庞大和迫切的需求,有年长子女的受虐母亲会经常为孩子的安危而担忧(5)。受虐妇女还要考虑离开施暴者後经济独立的困难,以及离婚後争夺抚养权等事情。因此,由家暴所形成的单亲家庭,其生计问题和育儿压力往往困扰着受虐者,极之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孩子成为受害者
不管是直接(被虐待)或间接(目睹事发经过)的遭遇,孩子是家暴的主要受害者。所有美国家暴事件中,有三至六成的案件是跟虐待儿童有关,而虐儿的机会在家暴情况下比正常家庭高出十五倍(7)。此外,家暴受害的孩子受到性侵犯的机会是正常儿童的四至六倍,而约半数的孩子亦曾经被受虐的母亲虐待。在2006年,加州就有 89,500虐待儿童的个案,其中 64,206名被疏忽照顾,11,076名被虐打, 6,584名被 性侵犯(6)。美国每年有三百三十万至一千万名儿童承受家暴的风险(5),约有五至七百万名孩子亲自目睹家暴的发生,而其中三分之一出现行为偏差和情绪不安的徵状(4)。
家庭关系的剧变 (5)
当孩子听到施暴者的恐吓丶受虐者的呐喊丶物件摔破的声音,以及看见家俱受到破坏和父母满身伤痕时,会感到极度惶恐丶哀伤和羞耻。孩子对施暴者的看法变得非常茅盾;一方面仍存有感情,但另一方面却充满着愤恨丶失望与伤痛。再者,孩子更会误以施暴者为榜样,日後使用暴力来对待人事物,而另一边厢却因此而轻蔑受虐者,引至尊卑不分。当家暴严重升级时,受虐者更会被迫携带子女离家出走来逃避家暴的祸害,导至家庭关系决裂:一方覆水难收,另一方流离失所。
孩子各方面受创
不同年龄的孩子,面对家暴均有不一样的反应;其分别取决於年龄丶性别丶成长阶段丶家中的角色,以及家暴的严重程度和频率。家暴对孩子的影响大概可以分为心理上丶身体上丶认知度丶行为上以及社交上(5):
心理上:
经常活在恐惧丶压力和焦虑中;做恶梦;感到悲伤丶愤恨丶茅盾及无助;高度自卑和悲观;缺乏安全感和自尊;自责和罪咎感;以及妄想情况会改善等等。
身体上:
在家暴事件中受伤或容易患上受心理影响的疾病,例如肠胃不适丶便秘丶恶心丶呕吐丶头痛丶腰酸背痛及皮肤病等徵状。
认知度:
脑部发展迟盹丶比正常孩子迟熟丶自我定义贫乏和误认家暴是平常事等等。
行为上:
容易有分离焦虑感(婴孩);爱乱发脾气和具破坏力(男童);行事退缩和被动(女童);担当父或母亲的职责(青少年);一般缺乏忍耐力丶行事冲动丶撒谎丶作弊丶缺课丶离家出走;以至犯罪丶吸毒丶酗酒丶卖淫丶虐杀动物丶向女友施暴丶虐打兄弟姊妹,甚至企图自残自杀或意图杀害双亲等等。
社交上:
过度依赖父母丶极度自我封闭丶社交技巧欠佳丶待人接物显得畏缩丶爱批评多过赞赏丶对私隐的意识非常薄弱,以及在任何环境之下使用暴力处理人际关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