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的结尾是作者答应了一位八路军官的求婚,作者把她当时的反应及心理活动描写的很精彩,读者已经知道了。
但是,从另一方面,为什么八路军官会对作者一见钟情,紧追不舍,直至成功,目前还是一个谜,这个谜底不难解开。AP24就知道,或者去问一下父亲就可以了。先不要解,让读者们保留好奇心或者自己对这个美丽浪漫的故事作出诠释。
这位军官就是文中的谭科长,谭科长本不是北京公寓中人,但是他对作者一生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人。
谭科长大名谭荫溥,只要上网一找,马上跳出一联串的结果:湖南茶陵人,长沙一师学生,三八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救亡。
长沙一师是什么学校,大家应该了解,毛泽东是谭科长的学长,谭科长在校期间对国家大事的兴趣超过了读书,三六年就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民先队。
关于AP24的祖籍问题,我曾和她讨论过,我说:你在博客中开口闭口以俺自称,其实是湖南人。正当我深入发掘谭科长的历史时,AP24在博客上贴出一组父亲的红色回忆-从山西民大到延安抗大,这篇文章被中国革命历史档案馆收入不是因为作者在党史中的显赫地位,而是反映了在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大批热血青年奔向延安的历史一幕以及共党同闫锡山合办山西民大的短暂历史。
读过<往事悠悠>的读者都被其优美文笔折服,谁知谭老的文章读来更引人入胜。
现在大家知道AP24为什么是才女了吧。我不了解谭老,只知他从军官做到党官最后直到高官,但是我相信他是一位具有独立见解的好官,我录一段谭老在回忆文章中的话如下:"我仍然认为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人类最高尚的理想,只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追求共产主义的方法有错误。列宁用无产阶级专政的方法,违背了民主的原则;斯大林要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一国单独建设共产主义,当然困难重重;毛泽东推行贫穷的平均主义,这是返回到原始共产主义,违反了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要达到共产主义阶段,还是马克思说得对:一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二要人的思想极大提高。"这些话难道不该引起现在和未来的中国领导人深思吗?
在这样一位夫君身旁,<往事悠悠>的作者不是每天在上文学和民主的课吗?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7&postID=17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