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


“猎鹰”高超音速飞行器(HTV-2)的模拟图像。


  中评社讯/何为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

  第一次飞了9分钟,这次飞了半小时

  美军史上最快飞行器“猎鹰HTV—2”二次试飞坠落大海

  20倍音速、1小时内全球打击、无人驾驶……这就是美国军方研制的史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无人飞行器——“猎鹰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猎鹰HTV-2”按照计划,在加州圣巴巴拉西北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猎鹰HTV-2”的第二次试飞,预计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1万公里。但其在升空大约半小时后便与地面失去联系。随后被证实试飞失败,“魂归大海”。

  此前的去年4月,“猎鹰HTV-2”第一次试飞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发射仅仅9分钟后便“杳无音信”,永远与测控站失去了联系。

  作为美国国防部DARPA 研制的第二代高超音速飞行器,“猎鹰HTV-2”的设计要点为:可以通过弹道导弹放射,飞行速度可以超过20倍音速,可以实现在一小时内从空间或经过空间向全球任何地点发动攻击。因此它又被普遍看做是空天弹机的雏形,一旦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将担负跨洲际对陆地攻击任务,成为美国空军实施全球快速打击的核心装备。

  此外,它还可担负通信侦察任务,能携带小型卫星进入地球轨道,执行军事任务后再返回地球。或者作为太空飞行器,支援太空空间站的生活、工作甚至是战斗行动。

  “猎鹰HTV—2”仅是数枚“棋子”中的一枚

  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不会因“猎鹰”的折翼而止步

  在“猎鹰HTV-2”的第二次试飞之前,就有媒体称,无论结果如何,这将是它最后一次试飞,除非财政捉襟见肘的美国政府提供更多资金。但是,“猎鹰”的此次试飞夭折,并不意味着美军“全球快速打击计划”(CPGS)会就此止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在重视常规战争的同时,着力加强了网络空间作战、太空作战和全球快速打击力量建设。去年7月,奥巴马政府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特别提出要“发展非核全球快速打击能力”,并指出:“这一能力可能在应对时间紧迫的区域威胁时尤其有效。”

  在这一战略下,美国的“全球快速打击计划”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与降生于2003年的“猎鹰计划”相比,同样具有全球快速打击能力的空天飞机X-37B从11年前就开始投入研制,并已两次试飞成功。去年,美国还成功试射了X-51A“驭波者”超音速巡航导弹。这些举动,标志着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正在迅速实现从作战概念向作战能力的转化。根据推测,到2015年,美军全球快速打击部队将拥有数以万计的高精度武器。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空天飞机X-37B,可能成为美军新的“撒手锏”。它的速度惊人,最高可达25马赫(1马赫为340米/秒),能在距地面203—926公里的低轨道上运行270天。未来一旦将太空定位为战场,只要装备简单的机械手,经过升级和加载后的X-37B就能将敌方的卫星装在货舱“打包”带回美国。X-37B还可装载或挂装多种武器,装备上导弹后,X-37B即可摇身一变为标准的太空战机,直接威胁别国的航天器和空间设施安全。

  需要跨越4个飞行阶段,突破4项关键技术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发注定不会是一路坦途

  “猎鹰”虽然折翼,但它却是目前全球最快的飞行物体。它的这次不成功的试飞,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高超音速飞行技术。

  具体来说,高超音速飞行的马赫数范围很宽,要跨越亚音速、音速、超音速3个阶段,才能进入高超音速阶段。空气密度的巨大变化也给飞行器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必须突破高超音速推进技术、一体化设计技术、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材料技术等4大关键技术。这次试飞,很可能是由于在近太空的超高音速飞行导致电场畸变,电子传输信号变形而导致“猎鹰HTV-2”与地面失去联系并坠落。

  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收益。高超音速飞行器航程远、速度快,被称为是继螺旋桨、喷气推进之后航空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其关键技术一旦取得更大突破,其军事应用将十分广泛。比如美国现有作战系统经过高超音速技术改造后,又将发生一次质的飞跃,使得全球精确打击、天对地打击、反卫星作战等成为现实。

  目前,由于欧洲“赫尔墨斯”计划、俄罗斯超高音速航天器试验都已宣布停止发展,美国在高超音速飞行技术方面处于“一家独大”的地位。而主要由该技术支撑的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更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隐忧与警觉。

  (作者:李洪德 李大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