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乡下生活时期,早餐叫做“早饭”,我们称之为鸡蛋油盐饭。那就是很不错的早饭了。后来,父母亲有了工作,就在工厂的食堂吃早点,叫做“过早”。那时的早点品种还是比较多的,除了面条、稀饭之外,还有菱形的发糕、长长的花卷、馒头、肉包子、菜包子等等。好像那时候没有什么酱菜,最多有母亲做的豆瓣酱。母亲做豆瓣酱,好像就是把黄豆煮一下,加酱油,焖成红色,再用汤勺压成均匀的豆泥;在家里阴凉通风的地方放几天,当里面都长白毛了,再盖上一块玻璃,放到太阳下照几天,等酱发了就可以吃了。具体的步骤也不清楚。
上中学后,好像是文革结束时期,就在大街上买早点了。学生时代在大街上买早点的事儿,我在《童年故事》中已经讲过了。大学生活故事《青春的情,无悔的梦》,以及在加拿大的生活,都有吃早点的专辑故事;研究生时期吃早点,我在《重返校园,挥霍青春》里面也已经讲过了。这里讲讲广州喝早茶和老家喝早酒的事儿。
广州有喝早茶的习俗,说是喝早茶,其实就是从早上喝茶开始,然后就是吃早点(点心,英语的dim sum,就是来自粤语),一直吃到中午;大家闲聊,也有谈生意的,拍拖的,但多数都是休息日朋友聚会的。
湖北老家喝早酒的习俗,似乎来自广州(不过广州人喝酒的不多),一说来自四川,但也有很大不同。湖北人爱喝酒,前一天晚上,朋友们就会电话约好,到什么地点去喝早酒;老家的早酒店铺很多,多数都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有的店铺外面会悬挂一个“酒”字。一大早,朋友们就会打的(坐出租车)过来,一一带上约好的朋友,少则一辆车,多则两辆车。老家是个小城市,一大早,警察不会来抓超载的,所以我们常常是一辆车挤满5、6个人,后面的座位,还可以让瘦个子坐在大胖子腿上。
到了店铺,先找好座位,几个人一桌,然后就是点下酒菜:点燃一个火锅子,加上牛腩、牛鞭、牛肚、牛筋、猪肠、猪心、排骨、豆腐、香干子、海带、莴苣、白菜等等。通常酒家都有监利产的散装白酒(在当地是最有名的),也可以拿几瓶冰镇啤酒,我一般也会带一瓶老爸酿制的枸杞人参酒。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聊,然后老板端上来一碗清汤面,自己可以把火锅里的东西放入,也可以不放;慢慢吃,慢慢聊,反正没有时间的概念;通常可以从早上8点吃到12点,原来“苗条”的身材,就是这样变成“肥条”的。现在想起来减肥,就不那么容易了。
现在加拿大,由于上班时间紧,早上基本上就在家里早餐。一般时候都是稀饭、馒头、咸菜,有时候也有牛奶、面包、水果,有时是面条、鸡蛋。总之,都是自己做,没有在外面买过早点。上班之后,经常可以看见老外们拿着咖啡、Timbits进大楼,估计那就是早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