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是“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那时最流行军绿色:军装、军包、军鞋(解放鞋)、军水壶和军帽。另外,军装领口还要母亲绣两个小红旗,军帽上还要一颗“闪闪的红星”,手里还有“红缨枪”,都是学潘冬子(据说台湾都是蓝色制服,头上是“青天白日”)。学校高年级的同学,总是喜欢抢低年纪的军帽,当然,一般都能“要”回来,那时的学生基本上都怕老师。
军包就是学生书包了。除了算术和语文两本书,就是几个作业本了,再就是一个文具盒;文具盒里面有铅笔、橡皮擦、小刀(削铅笔用)、小米尺,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会有卷笔刀、圆珠笔等等。我那时就一直想有一个卷笔刀,直到初中才有。
军包一般是上右下左斜背,也有反过来的。到了初中高中,就会学电影里面的大学生一样,单边背在一个肩上,似乎是一种很有知识、很有学问的样子,以至于一些同学出现肩膀一高一低的情况。在大学里,也是如此。不过,我到了高年级(大三开始),就使用提包了,可以装更多的书籍,也不至于因为书包的狭小空间把书本弄皱褶。
背包的出现,已经是上世纪90年代了。儿子就一直使用背包,从幼儿园到大学。国内曾经流行过一阵“贝贝佳”,说是可以让身体(脊椎)保持良好状态,但后来又被专家否定。背包的款式和种类很多,但一般都是大小两层;好一点的背包有3-5层;左右一般都有放水壶或矿泉水的小兜。某些名牌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有时见过来中国旅游的老外,背一个很高很长的背包,里面可以装很多东东,还可以当作睡觉的枕头,的确是旅游露营的理想背包。
参加工作后,以及来到加拿大之后,似乎使用背包的机会比较多,尤其是经常外出旅行,因为双手被解放了出来,可以做很多其它的事情。的确很感谢发明背包的人。相比之下,在国内使用的机会略微少一些,因为中国人多,而且到处都是商店,不用携带矿泉水、食品、电池之类的东西;而在加拿大,地大人少,出门在外,一般都要携带生活必备品,包括雨伞。
第一次使用钱包,是婚后的某一年。在这以前,如果上街买东西,就把纸币放在口袋里,这样子很容易被小偷偷走。那个电影《天下无贼》,就是部分反映了我们那个时代小偷的状况。有了钱包以后,小偷还是照样偷,而且自己损失的东西更多,包括身份证、好友的名片、照片、各种票证、各种卡等等,有时候还有钥匙,这完全就是“打包赠送”。
国内很少使用硬币,所以钱包里面只有纸币。在日本生活时期,硬币的使用频率很高,就会想到买一个专门放硬币的小钱包:一种是像美国大片中的银行装钱的口袋一类的,上面有绳子拉紧;还有一种是像一个小折叠包,上面是金属扣。这两种都用过,再看商标:Made in China。加拿大也一样,使用硬币机会很多,所以,一般会随身携带两个包。但这比女士使用的手袋和钱包,还是“省略”了很多。
加拿大使用卡的机会要比国内多,银行卡、VISA卡、Metro卡(公交月票)、驾照、电话卡、工作卡、献血卡、健康卡、医院卡等等。打开钱包,全部就是卡,也不用担心丢钱包;即使丢了,立即注销,马上补领一个卡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