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饥饿是怎样造成的(5)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关《大饥饿是怎样造成的》的补充 :

前文《大饥饿是怎样造成的》发布以来,关注的人气不旺,可能是人微言轻抑或是所写的资料不够惊人,引不起人们的好奇心吧。可那是我的亲身经历,无论何人怎样描述那场灾难,我仍然会坚持我亲眼所见的,传言总令人存疑,谁知道那些传言者的心态是什么?
 
前天,翻阅作家文摘1342期(2010•06•11),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心情为之一振。文章中说:早在1959年春,田家英奉毛泽东之命,到四川进行蹲点调查。近四个月的调查中,田家英掌握了所谓“高产丰产”公社虚报产量问题。不久,毛泽东写给六级干部的指示信(即4月29日党内通知)下达,心中特别提到合理密植和要讲真话两条。…… 在四川省委会议上,因为田家英反对高度密植,和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发生了争吵,最后省委决定,全省继续施行高度密植,只是让田家英所在的公社可以稀一点。
 
我在《大饥饿是怎样造成的》一文中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因此,我个人认为,那场大饥饿是由于不尊重科学造成的,与天灾无关。具体地说就是脱离实际地推广密植和旱田该水田造成的,密植占的成分大,是普遍性的,甚至可能是全国性的;旱田改水田,是局部的。没有充分的肥料,提倡密植,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如果说这是人祸,也是推广密植的人所始料不及的,在那个狂热的年代,对密植能增产,没有人会怀疑,也没有人敢于当众质疑,更没有人准备先实验再推广,庐山会议之后,谁都害怕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容易被忽略细节,结果酿成了天大的灾祸。

从作家文摘刊登的这篇文章,可看出我当时所经历的事在全国很普遍。这也证实了我的推断:不切实际的密植就是造成大饥饿的元凶。我期望能看到当时旱田改水田文章的出现。

飘萍千里 发表评论于
回复wuli98的评论:
好像在说我,怎么不敢指名道姓?难道是因为你在渔夫的帖子不敢回我的贴,躲到这里YY啊?让我看低你,呵呵。

你说没有出口粮食,能请你拿出出处?就凭你习惯擅长的空口白牙胡说啊?

你说黄金价格问题,我查了你给的资料确实如此。但我需要说的是这是这是周总理认为黄金价格低所以决策买“周总理却认为黄金价格正低,是买进的好 机会。他说“黄金不能卖,我们要以黄金作后盾”,结果非但不卖,反而出口粮食购买了几 十万两黄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献和研究一九八四年汇编本第二七二页;红旗出 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曲折发展(1958-1965)》第三十四页;中央文献出 版社《不尽的思念》第二六一页)!”周总理为何认为黄金价格低那有待考证,但你仅凭黄金价格不低就能否认出口粮食和购买黄金的事实吗?就凭这个你就说中央文献研究室和红旗出版社出的书是谎言啊?那我很佩服你的思维。如果你认为当时中国没进口黄金,请给出出处。

还有你认为我哪些话经不起考证,欢迎来戳穿啊,就只有胆量虚晃一枪?

如果你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居心叵测之辈,那就是被“乌有”当猴耍的。我可没兴趣耍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却举不出任何论据的“猴”。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问wuli98:你认为“3年灾害”饿死多少人?或是以个都没饿死?根据是什么?

问syttjl:“饿死1千万都不可能,老家没一个被饿死”。那你认为“3年灾害”不是你老家的地方可能饿死多少人?根据是什么?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回复wuli98的评论:原来没法否认俺姑父家的事,就说姑父是旁人,不作数,也算是"hearsay".(你没看到我说我是亲眼见到他救出带到我家的俩孤儿吗?还是看到了也要作为“不作数”的?)那再告诉你,那俩孤儿后来由我姑父收养,他们也算我的表哥表姐,至今有来往。为什么你听到的就是真实的,我自己经历的就不是真实的?!到底是谁没有起码的常识?
wuli98 发表评论于
别拿你姑父说事。姑父是外姓人。你见没有见过你姑父还不一定。就是你们家的人有没有死的?没有为什么能躲过?说具体情况来听听。 饿死人是肯定的,什么时候都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在那里摆着,产量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有个风吹草动肯定要出问题。

我说的是没有那么多人被饿死。 如果有那么多我们都会知道,而不需要这么多年后有人来揭秘了。 那时上百万的城市都屈指可数,广大农村,特别是贫穷的地方,许多地方人口密度很小,山村不过10多户人家很普遍,要死3000多万,就会有大片的无人区 。 怎么没有清朝时,两广填川的大移民潮啊? 当时9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城里几乎家家都有乡下的穷亲戚。 死人了就要奔丧,戴孝,痛哭,那时大家都住在一起,楼上楼下的都认识,都是一个单位的。 城里人少,但是联系广泛,又是求助,报丧的汇集点。不可能不知道。 我爷爷59年死的,不是饿死的,我父亲回去奔丧,这个我知道,亲身经历。
syttjl 发表评论于
饿死1千万都不可能,老家没一个被饿死。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回复slow_quick的评论:抱歉我没法回答你的问题,毕竟那发生在我们到那里以前,而且属于不可公开探讨的问题。但看下我们在70(或71)年的经历,可以推想个大概吧。我们那年的饥饿真是刻骨铭心。要不是老乡看我们实在饿得可怜,又怕担政治责任,后来把喂马的癟黄豆和麸皮给了我们一些,我们每天吃盐拌麸皮顶一部分粮食,难说会不会有饿死的(后来队里的马真是死了好几匹,不知是不是因为我们抢了它们的口粮)。我的肝炎拖了几年才好。
当时的政策,每家农户不论人口,只许养一口猪,但杀猪时必须交售半头给国家;每家最多只许养六只母鸡,但鸡蛋也有交售任务。我生肝炎后想从老乡家买点鸡蛋增加营养,很少有人家拿得出超过十只的。如果超量饲养,就会被批斗,多养的禽畜则被没收。那些在城里享受定量供应,从而口口声声说农村没有饿死人的真该好好认识下当年的城市供应是以农村居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达成的。
wuli98 发表评论于
什么饿死人是因为粮食出口太多,出口粮食是因为黄金便宜要购买黄金。这些都是低级谎言!当今三岁的孩子都骗不了。人所共知,战后,美元和黄金是挂钩的,非常稳定,从1952-1967年金价都没有什么波动,直到1971年尼克松宣布和黄金脱钩,金价才一发不可收。 你们可以自己看:

http://www.nma.org/pdf/gold/his_gold_prices.pdf

我发现这个人的讲话都经不住查证,还引经据典,煞有介事。拿我们大家当猴耍吗?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回复西洋东镜的评论: 我插队的村在知青到达前400多点人,有耕地400多垧(公顷),属于非常人少地多的地区。。。
那么人少地多的地方,饥荒是怎么发生的呢?

没饿死人的地方都是相似的,。。。。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slow_quick 评论: 我插队的村在知青到达前400多点人,有耕地400多垧(公顷),属于非常人少地多的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和大豆,属于国家的粮仓--那还饿死不少人呢。饿死的人名单没有看到过,但很多老乡经常说起六零年那时比日本人开拓团时还苦(有时是在忆苦思甜时说走口了)。很多老乡家没有女主人,后来才知道是女人为了省下粮食给男人和孩子吃,自己饿死了。我知道的这样的人家至少十几家。还有死的是老人和孩子,这个我没有具体的名字或统计。前几年我回过那个村,老人走得很多,现在也不容易找到具体的数据了。
你要的人口数据UC Berkeley的中国研究中心有很全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年鉴,应该可以找到。可惜我已经离开Berkeley了。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回复西洋东镜的评论:
也问同样问提:插队村的人口、耕地面积、主要口粮、亩产?多少人饿死,什么年纪的人饿死的最多?什么时侯开始得到救助?村里有饿死人的名单吗?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回wuli98 评论:你不能因为你的家人或者你问的人说没有饿死人就得出结论说饿死人是“hearsay";就像我不能用我姑父家的例子说饿死的人占人口的百分之多少多少(四家人剩下两个孤儿是什么百分比?)。
这是做严肃研究的一般常识。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80年代初见过中国统计年鉴"人口分图"(population pyromid)。那个是按年龄、男女的分布图,年龄细到1岁。我现在找不到那个图,但能找到年龄细到5岁的图。见下:
www.tac-financial.com/publ/Chine-IDREC%20Conference.pdf

“3年灾害”时的婴幼儿,1965年在哪个年龄组?1980年?2000年?

历史印在这些分布图上。人们可以说“3年灾害”时统计数据不准,但这些图都是根据后来的人口普查得来的。

如谁能找到细分到每1岁年龄组的数字或图,请分享。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70年(或者71年),俺插队的地方在中秋前一场大雪,把没来得及收的庄稼全埋雪里了。本来就歉收,上面(黑龙江省委)催着下面多缴战备粮,层层下压,结果把我们的口粮从一年500斤毛粮(没有去掉麸皮或谷糠的)减到400斤。那时我们没有自留地,没有自养的家禽家畜,没有城里人定量的油糖肉类,就靠那点玉米小麦,个个饿得前胸贴后背,后来靠队里给我们一些麸皮撑了过来。很多人第二年得了肝炎。老乡还说比六零年那时好多了。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俺没有宏观数据,但俺知道:
1。俺在黑龙江插队的村,不到一百户,就我知道的约有三十来户在那段时间家里有饿死的,多是妇女和女孩。没有吃的,用大豆秸磨粉吃,拉不出,就死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饿死的,是病死的。每当忆苦思甜,老乡一开始说解放前怎么怎么,接下去就讲,最苦的还是六零年那阵。。。。
2。俺姑父38年参加八路的老革命,留在安徽老家四个兄弟,四家人在那段时间死剩两个孤儿。俺姑父赶回老家救出两个孤儿,先在俺家落脚。俺不知道他们父母亲人怎么死的(俺那时还太小)只记得他俩肚子鼓涨腿臂极细,看到饭象饿狼,拿手抓着就往嘴里塞。不知这算不算是挨饿的表现。
西洋东镜 发表评论于
试一下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回复wuli98的评论: 被“乌有”了吧?

如我这类城里人吃着定量粮,听着中央台,没下乡前是听不到这些“hearsay”的。只有人民日报、中央台才不是“hearsay”,是吗?

赞赏楼主写出亲生经历。积少成多,历史就不容易被“乌有”。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谢谢楼主分享你的经历,给后人留点真实。
wuli98 发表评论于
我们又不是在说秦始皇那时的事情,很多人现在还活着,自己去问问就知道了。如果真有那么多人饿死,那时的单位里面就是哀号一片。年轻的问问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就知道。不能用”hearsay” (Hearsay is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one person from another person concerning some event, condition, or thing of which the first person had no direct experience.)

我们家人包括四川川东老家的(川东是非常穷的),没有那个被饿死,我从70年代问过很多人,没有一个能说出他的直系亲属家人是那个年代被饿死的,甚至没有人能说出亲戚朋友被饿死。 倒是很多人都能说出来,四川饿死了1000多万,河南饿死多少万,却没有一个能讲出自己家人如何饿死的。这说明都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还引经据典,好像是多有学问,多有根据,千万别这种人的当。文革时候,张春桥,姚文元的文章比你们写的好多了,断章取义,托梁换柱。 49年前饿死人是真的,我奶奶就是44被饿死的。 我爷爷是59年去世的,但是不是被饿死的,因为那时食堂还很丰富。

相反问谁家有党员吗?几乎家家都有。按照自然正态分布的原理,饿死的人不会超过当时党员的人数。党员的人数当时可能是600-700人。 有上山下乡的吗?都有,知青有多少万?1000多万而已。几乎遍地都是。 如果有3000万人被饿死,那我们今天一定能人人讲出,家人被饿死的情形。

我们辨别真伪,要用好一般常识。
前后左右 发表评论于
支持博主。反对政治化。中国的很多严肃学术研究,就是毁在政治化上了。看来政治化的压力不止来自官方,还来自民间。
slow_quick 发表评论于
楼主能给出些所在村子的具体数字吗?人口、耕地面积、主要口粮、亩产?多少人饿死,什么年纪的人饿死的最多?什么时侯开始得到救助?村里有饿死人的名单吗?

我插队的村子也饿死了许多人。很惭愧,没记下具体事实。
37213824 发表评论于
乐闲人说的密植,阎润涛说的深耕。其实,可能不止一个乱干原因,是大炼钢铁的农业版。把人命当儿戏,农业版的大炼钢铁比工业版的亩产万斤危害大多了。
飘萍千里 发表评论于
全国普遍饿死人的灾难始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许多地方秋收甫结束、粮食被“国家征购”后不久就开始了。广西扶绥县是个典型的例子。“素称鱼米之乡的那江公社板包大队……秋收后口粮标准由上半年每月人均叁十市斤下降到二十市斤谷……死亡率达百分之八点七”。一九八九年版《扶绥县志》第十七页。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曾在笔记里抨击:“出口过多,并且一度在国外采取倾销政策。”“为了完成猪肉出口任务,规定农村叁个月不杀猪”,,彭德怀《为什么要写信给毛主席》,《新华文摘》一九九○年十一月号,,。彭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大量出口搞征购得来的粮食,正是一系列导致数千万农民饿死的错误中极重要的一环。

  与一九五七年相比,一九五九年的粮食产量减少了一千五百万吨,出口却增加了二百二十叁万吨,比一九五七年多了一倍以上。,,中国国家统计局编的一九八叁年《中国统计年鉴》第四二二、四叁八页,,这完全超出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当时外贸部有人主张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换取外汇购买粮食,可是中央却认为黄金价格正低,是买进的好机会。结果非但不卖,反而购买了几十万两黄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献和研究》一九八四年汇编本第二七二页;红旗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曲折发展(1958-1965)》第叁十四页;中央文献出版 社《不尽的思念》第二六一页。

一九五九年叁月,即张闻天夫人说“云南、海南岛都发出了饿死人的警报”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了一个“关于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紧急通知”。所有未经许可即离开乡土、“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都是“盲流”。这是一九五六年农村搞社会主义之后出现的新名词。

不许农民逃荒寻活路,将他们困在家中活活饿死,这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一九六一年一月,在安徽凤阳县新县委召开的批判原县委书记的大会上,考城大队农民王家来这样控诉道:“我们大队原有五千多口人,现在只有叁千二百口人了。日本鬼子来了我们也没死这么多。那时我们还能跑,一九六○年我们哪儿都不能跑。我家六口人,死掉四口……”伍仁编《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卷叁第六十叁页。
飘萍千里 发表评论于
美国封锁了吗?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http://www.cenet.org.cn/cn/readnews.asp?newsid=5759
3.2.我国粮食贸易的历史经验
虽然我国从60年代开始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并且我国与西方主要粮食出口国在政治上曾经处于尖锐对立状态,但我国并未遭遇粮食禁运的打击。
.....
由于政策失误造成国内50年代末严重饥荒,我国60年代初急迫需要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粮食。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可以考虑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向我国出口粮食。虽然我国政府当时并未从美国进口粮食,而是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进口 ,上述事实亦说明美国当时对中国的禁运不应被看作是粮食禁运。

60年代初期我国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大量进口粮食,并未遭受禁运的限制或其它特别刁难。相反,中国紧急粮食进口计划的实施,得到这些国家粮食出口机构乃至政府的破例合作。有一个事实有助于说明这一点。当我国1960-61年从加拿大进口粮食时,两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依据加拿大法规,官方特许的银行不得向加政府尚未外交承认的国家提供出口商业信用。然而,"加拿大小麦委员会",,The Canadian Wheat Board:CWB,,成功地说服了加拿大政府,结果破例同意加拿大有关银行为我国第一批小麦进口提供了短期出口信贷,,Minden:1983,第4-5页,, 。我国粮食危机时期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小麦也争取到较为优惠的条件 。
B:2003.08.01 第三版 加拿大中西部纪行,,下,,就说 "几乎所有访问温尼伯的中国代表团都十分动情地谈起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加拿大小麦局冲破国际禁运、向中国出口小麦,而那时加拿大与中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接待我们的吴小姐来自中国,她笑着说,'中国人不会忘记老朋友,从来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我倒是很想听听他们是怎样冲破封锁的!不过我更想知道
中国人是如何不会忘记老朋友,从来就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9810/902030.html


苏联逼债了吗?

A: 《1961年中苏贸易会谈公报(1961年4月8日)》
对于中国因农业遭灾而在1960年贸易业务中产生的对苏联欠帐问题。苏联方面表示充分谅解,并向中国政府提出,上述欠帐在五年内分期偿还,不计利息。苏联还建议,在今年8月底以前以借用的方式供应中国五十万吨糖,以后在1964-1967年期间归还,不计利息。中国方面以感激的心情接受了这一建议。
(新华社4月8日电)原载1961年4月9日《人民日报》
B 一九六一年,经周恩来提议,中国向苏联提出,就近向苏联的远东借二十万吨粮食,用以解东北的燃眉之急。尽管两国交恶,苏联还是如数借给了中国,“使东北粮食困境及时得到缓解。”,,56)(中/央文献出版社《不尽的思念》第二三二页。)
飘萍千里 发表评论于
楼主同学:你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很宝贵。但需要指出的是,你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即粮食丰产或歉收和饥荒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救灾得力,就不会饿死人,或者至少不会酿成那场大饥荒。

你评论说什么“政治武器”我不敢兴趣,我只关心事实。我在你第一帖中列举的那点不是事实欢迎讨论。
蒲汇塘渔夫 发表评论于
庐山会议不就是毛泽东玩弄的一次经典的权术吗?如果三年自然灾害就像你说只是密植一个问题的那样,那么中央早就自己报道了。文学城里大家都是凭自己的认知来看的,所以无所谓人微言轻的问题,谁知道谁是谁啊。不过,我还是支持你说出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虽然您的观点我基本反对,可是我还是很尊重您的。我也很希望您多写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毕竟,那个年代的人肯写的不多,愿意翻墙出来写的就更少了。
铁森 发表评论于
非常同意海风的看法.
海风 发表评论于
人要关注某事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些所谓关心饿死人事件的只是为了找到支持他们政治诉求的东西。当你写出事实,那些人得不到想要的政治武器,也就不看你的文章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