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论文《中县干部》直击黑幕,触目惊心

中县“政治家族”现象调查
【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冯军旗
2011-09-01 15:19:56

编者按:为撰写博士论文,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冯军旗从2008年初开始,在中部某县挂职两年,分别担任副乡长和县长助理各一年。挂职期间,他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细致地从内部深入记录了一个县级政权的人员组成、结构、晋升方式和相互关系。

南方周末从他的研究论文《中县干部》中摘编了“政治家族”一节内容。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完整记录了这个县级政权系统内部,当地家族成员的任职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家族”在当地相当普遍,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令人触目惊心。近几年来流传的“官二代”现象,在这里亦有非常具体的体现。家族政治对基层权力的垄断,固化了原有的社会阶层,令普通家族出身者更难凭借才干获取政治前途。

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

摘编 ------

近年来,县域治理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热点,但是焦点往往放在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权力过于集中这一问题上。事实上,在现行体制下,县委书记和县长常由外面调任,而长期在当地经营的本地家庭政治力量,对当地政情往往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如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官”和“吏”的关系,在实际运作中,具有深厚当地资源的“吏”,对地方政情的影响,很多时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文中的“家族”,指的是血缘和姻缘的集合体。作者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人以上的为“小家族”。根据作者的细致调查,在中县之内,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

根据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惯例,本文隐去具体县名,以“中县”代称。因为作者在选取调查地点时,是以典型的中国中部农业县作为标准。文中所提及的各邻县、该县所属地区和该县下属乡镇的名称,也都采用化名。该县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2009年县财政收入2亿多元,支出为8个多亿。

一个县级政权的家族谱系:




1、献给中县干部

献诗

蒲公英

中县的天空

飘满了蒲公英

飘着的,是命运

落下的,是人生

飘满了蒲公英

中县的天空

 

内容摘要

本研究在对改革开放30 年来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大背景下,运用政治精英生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县干部1978 年以来的变迁和晋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并提供了中县干部的整体图像和干部完整的政治生涯历程。

从中县干部的构成来看,中县干部体系是包括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和正处级的四层金字塔。

从干部的家庭出身来看,60%来自于农家,20%来自于干部家庭。从性别结构来看,90%是男性,10%为女性。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分布于35—55 岁的年龄区间。从教育程度来看,全日制教育是空前绝后的中专一代,在职学历教育则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从专业来看,全日制教育文科和理科都占一定比重,文理不分的比重最大。在职学历教育则以人文社科为主。从籍贯分布来看,基本都是地方精英,正科级以下基本都是中县人,副处级以上基本都是非中县的北山市人。在籍贯分布中,不均衡现象明显,某个地域集中产出干部的精英集群现象突出。

从中县干部的来源来看,主要是三个渠道: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吸收录用。

从他们的初职获得来看,主要是贯彻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同时关系等社会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获得初职后,大多经历了一个专业化的成长阶段,这其中,再筛选机制在他们的单位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教师从政则是比较鲜明的干部流动现象。同时在干部流动中,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突出。而单位流动的结果证明,干部资源的多少和单位的好坏往往成正比。

从中县干部的发展轨迹来看,主要有混合型和单一型两种轨迹,并以混合型为主,说明干部的流动和他们的晋升成正比。从干部轨迹可以看出,中县干部的仕途已经制度化和例行化,一个干部现在的职位和年龄大致决定了其仕途的发展前景。从干部仕途各个级别的时间间隔来看,晋升为副科一般约8 年,副科到正科约3 年,正科到副处约7 年,副处到正处约7 年。干部的仕途轨迹中,政—党螺旋晋升模式明显,就是先在政府系统历练,然后晋升入党委系统,并不断螺旋上升,这个模式主要根源于党政分立的制度设计。

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不同的机构和岗位对干部仕途影响很大,特别是关键机构和关键岗位,形成了“高进高出”的干部流,从而成为干部的摇篮。在中县,关键机构主要有:党群系统的县委办、组织部、纪委和团县委等;政府系统的政府办、林业局、教育局和农业局等;公检法机构和重点镇等。关键岗位主要有: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团县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和秘书等。特别是办公室主任和秘书,是干部晋升的重要岗位来源,从而形成了干部仕途中富有特色的“办公室主任现象”和“秘书现象”。

从政绩与干部的仕途来看,1978 年以来,中县实行了一种以激励为主的干部政绩型体制。通过中心任务和目标考核,这种体制把干部引入为晋升而发展的竞赛中,从而形成了中县30 年巨变的制度性因素。但凭政绩用干部必然导致政绩真伪问题,并导致假政绩的不断出现。政绩型体制在中县演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精英乡镇集团,产生了乡镇党委书记晋升的双强模型,这种双强模型以经济发展和绝对绩效为基础,使得绝对绩效而不是相对绩效,综合指标而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更能解释干部的晋升,但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得经济发展和经济指标成为政绩型体制的基础。

从关系与干部的仕途来看,关系在干部的仕途中起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从中县的实际来看,关系类型主要有:家族、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这其中,政治家族现象突出。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同时,干部的晋升是能力、关系、经济、领导推荐、群众基础、机遇和资历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干部仕途中的关键环节,并导致隐性台阶的强化和干部仕途“过度竞争”的格局。在中国的政治生态中,一个运行良好的政治体系,一定是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的有机结合,这其中非正式关系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并成为正式制度的有益补充。

按照作者的详细统计,中县五人以上的“大家族”主要有以下21家:

1.张家+张家

张泰康,张家的核心人物,曾任白阁公社党委书记、中县县委组织部长、政协主席,汝县县委副书记、书记,北山地区劳动局长。其妹张梅芝,曾任中县棉纺厂党委副书记、副县长、政协主席。张梅芝的丈夫王封文,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卫生局局长。张泰康姑老表翟兵宝,曾任中县团结乡党委书记、黄县副县长、北山市畜牧局长。

张泰康有8个子女,儿子张立志,现任北山海关关长。大女婿张保彬,现任北山市旅游局局长。二女婿贺耀华,北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四女婿王许,现任武陵区副区长。六女婿韩明勇,中县新华书店党委书记。张梅芝的儿子刘彬,现任北山市急救中心主任。刘彬的爱人杨小丽,现任武陵区工商局副局长。杨小丽的父亲杨国飞,曾任中县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北山地区二工局局长。

张泰康大女婿张保彬也是一个政治家族。他的父亲曾任中县城关镇教育组长,叔叔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叔叔的儿子张吉现任企业局副局长。大弟弟张国际现任中县人劳局长。二弟张昌河,现任财政局副局长。妹妹张紫雨,现任纪委副书记。张国际岳父张舜厚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县供销社主任。张国际爱人张会欣现任武陵区建行副行长。张会欣妹妹张会丽现任中县人大选工委主任。张会丽爱人江河现任公安局副局长。张会欣哥哥为省某银行投资处处长。

2.王家

王天雨,王家的核心人物,曾任中县革委会副主任,登县组织部长,中县人大副主任。其弟弟王天水,曾任科技局副局长;妹妹王天紫,曾任物资局党委副书记;妹妹王天颖曾任城关镇党委副书记。

王天雨儿媳张晶现任政法委副书记,女婿黄百义现任人大农工委主任。王天颖儿子郑普晖现任航运局局长,女儿郑云波现任残联副主任科员,郑云波丈夫朱凤祥现任西城乡党委副书记。郑云波叔叔郑重社现任北山市商务局局长,郑重社姐夫崔兵曾任中县组织部副部长。王天雨侄子王洛现任正县组织部长,王洛爱人李菊芳曾任发改委副主任,王洛表妹王杨柳现任解放街道办主任。王洛妻哥刘对斌曾任中县县委办主任,社县县委副书记,现任北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对斌弟弟刘向彬曾任中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洛内弟李田园现任商贸中心纪检组长,王洛连襟侯长春现任农办主任。

3.卢家+陈家+冯家

卢玉柱,曾任中县夏店乡党委书记、李庄区委书记、县农委副主任、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其子卢明波,现任司法局长,女儿卢悦现任新华书店副经理,卢悦爱人陈山辉现任华生镇党委书记,陈山辉父亲陈东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陈山辉妹夫王文科现任民政局副局长,妹夫何松曾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妹夫冯国强现任农综办副主任科员。冯国强哥哥冯国华曾任城关镇镇长、计生委主任,冯国华内弟王一生现任土地局副局长,冯国华连襟梁自强现任检察院副检察长。

4.乔家

乔强立,曾任中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县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北山地委副秘书长。其大弟弟乔光荣曾任深圳市委常委,三弟弟乔东亮曾任中国航天某中心主任。乔强立儿子武阳曾任中县国税局副局长,汝县国税局长,乔强立其他子女在深圳发展。外甥乔一坚现任西城国税分局局长。乔强立老表王鹤宇曾任南方镇党委书记、统计局局长、档案局局长。

5.吴家+蒋家

吴书林,曾任中县大门公社党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其子吴家明,曾任中县人大副主任,现任安县副县长,子吴家奋,现任原县副县长,外甥张昭林,现任外贸中心主任。吴书林妻哥蒋兴国现任中县政协主席,蒋兴国父亲蒋道林曾任中县党校副校长,党史委主任。

其他中县“政治大家族”还有,以曾任中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民政局局长江明亮和曾任公安局副局长陶民明为主的江家+陶家,以现任武警交通某部部长刘光辉为主的刘家,以曾任北山地区物资局局长高文丽为主的高家,以现任财政局长陈庆林为主的陈家,以曾任中县财政局长张德树为主的张家,以曾任中县纪委书记、政协主席王林原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检察院副检察长王文为主的王家,以曾任中县白阁乡党委书记、汝县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北山市委老干局局长贺原东为主的贺家,以曾任中县土地局长、现任省土地厅某处处长贺明明为主的贺家等等。

而两人以上四人以下的“小家族”,作者统计出四人型的15家,三人型的35家,二人型的90家,其成员遍及于县内各行各业,各主要和次要的党政职位。

(政治家族关键词:世袭、等级分配、核心部门)

中县政治家族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比如张泰康曾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其女婿张保彬后来也任白阁乡党委书记;张得彬曾任组织部副部长,其内弟高玉溪也任组织部副部长,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二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也就是俗称的“县领导”,其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不少还是正科级职务。

三是政治家族子弟具有向核心部门、关键部门聚集的趋向,比如县纪委、组织部、县委办等等。

四是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同时,作者还从中县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当地政治家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是政治录用方面的优势,主要是教育和入伍。对于干部家庭子女来说,一般教育条件较好,考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大,毕业即是干部,还能进入较好的单位工作。通过教育这个媒介实现家族繁殖,这是主要的形成途径。其次是入伍,如果考不上学,还可以参军,然后再从工人身份向干部身份转变,这也是重要的途径。

二是领导干部及其子女形成了一个熟人圈,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很多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进步,会不断对县里的主要领导介绍子女的情况,希望能够得到照顾。很多老干部在和作者访谈时,很坦诚地谈到这些;作者在当地组织部长办公室内,曾几次遇到老干部为自己的子女进步说情。

三是政治培养,在领导干部家庭中,父辈的刻意培养加上潜移默化的熏陶,都会使得他们在政治体系内更快成长。

中县的一位主要领导曾对作者说:
“如果我的妹妹在中县工作,那么不用我打招呼,她的工作和提拔,都会处处受到关照,这是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

另一位中层干部说:
“现在官场世道真是变了,我当时提拔都是在组织谈话时才知道,现在这种情况你看还可能吗?现在不运作一下,不找关系,是肯定不行的。”

作者在调查中发现,政治家族在当地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和势力集团。中县一位主要领导经常感叹很多措施执行不下去,原因就是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和反弹,中县很多不正之风,比如炒地皮等,很多背后都是政治家族的势力。这种力量是很大的,这位领导说,很多时候投鼠忌器,极端的时候自己都可能翻船。

政治家族还造成了干部仕途上的不公平。政治家族子弟仕途上的通畅,使得平民子弟干部感觉不公平、不公正。这在中县一般干部中议论很大,特别是很多老县领导的孩子,基本都是副科级以上,并且很多都在关键部门和好单位。

同时,政治家族的关系网和利益链,使得县乡政治成为人类最复杂的集合体,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作者在西城乡时,一位中层干部曾对他说:

“干部考核为什么考不出真东西,因为县城太小,关系太复杂,说不定考核组的就是那个干部的亲戚,能说实话吗?”



家族政治的衰落

  不过,一个近年来趋于明显的情况是,政治家族在中县呈现衰落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计划生育政策,这是导致政治家族衰落的根本因素。中县第一大政治家族张家,家族庞大的一大原因就是子女众多。而现在干部群体中,严格执行的“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对政治家族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就作者了解到的情况,除了个别人大副主任和政协副主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外,其他领导都是一个子女。说明计生政策有一个从宽到紧的过程。

  二是干部交流制度,这对于打破政治家族网络,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是干部群体就业观念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1980年代,很多中县干部千方百计回家就业,不愿留在大城市,现在,他们的子女就业时,则是千方百计留在大城市。

  作者在西城乡时,当时乡长的女儿刚刚大学毕业,乡党委书记就跟她说,千万不要回来,北山市都不要回。为了乡长女儿就业,乡党委书记特意和乡长一块到省会找老乡运作,最后,乡长女儿留在了省会某银行工作。

  干部子女在大城市就业的途径就是高等教育。中县干部都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对此有最深的体会,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绝对是全力投入。县领导的子女在当地一般上的都是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受教育初始阶段就已经拥有了最优的教育资源。不少都高考移民,往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和海南等等,而且一些家属甚至不上班,去陪读。这是挂职期间最令作者吃惊的事实之一。

  对教育的重视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现在县领导干部子女上大学已经基本普及。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县领导子女通过高等教育改变人生的现象非常明显,除了几个中等学校毕业,留在中县工作以外,其他都选择在大城市工作。

  关系千万重

  作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关系”在中县干部的仕途中起着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作用。除了上述所说的突出的政治家族现象,其他关系类型主要有:干亲、同乡、同学、战友等。而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中民主推荐政策的实施,加重了关系在干部仕途中的作用,并导致了拉票网和关系运作的双环模型的形成。

  很多中县干部都办有经济实体,就是为拉关系奠定一个经济基础。很多干部说,上世纪80年代,生活都有困难,怎么可能去找关系?而现在,经济繁盛奠定的经济基础,使得拉关系不仅盛行,而且愈演愈烈。

  县乡官场的过度竞争也是关系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县乡干部是中国干部群体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中县1万多名干部,却只有30多个副处岗位和4个正处岗位,这种差距带来的就是晋升的残酷竞争,竞争的一个结果就是关系的流行,导致每个干部都要关系运作,以增加晋升的概率。同时,关系确实能够带来干部的晋升。

  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不找人不可能,关键是能不能找到人,能不能起作用,谁不找人都不行。”

  在这种种关系中,除了血亲是自然的连接纽带,也是最强的连接纽带外,其它都是社会性的连接纽带,都需要编织和维持。

  在中县,编织关系网的主要方式有喝酒、打牌和送礼。

  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中县每个领导干部的必备之课。在酒桌上,不认识的相互认识,认识的感情会更加深厚。酒场不仅是建立关系的地方,而且是信息的流动地,办事的润滑剂。正是在酒场上,每个干部都是透明的,谁和谁是什么关系,谁在北京买了房子,谁和谁有一腿,谁被双规,谁家的子女考上了大学等等。

  而如果哪个干部想认识某个领导,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过中间人,然后摆上一桌,几杯白酒下去,自然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称兄道弟。作者的很多论文资料正是在酒场上获得的。

  一个干部请人喝酒,一定是请和自己关系好的干部陪酒,而这里面也有很多的艺术,那就是一定要避免关系不好的干部在一个酒桌上,所以,到了喝酒的时候,不仅需要熟悉自己的关系网,还需要了解别的干部的关系网,谁和谁关系好,谁和谁有矛盾,必须灵活安排,如此才能尽欢。

  在酒场上,打牌则是不可少的,牌的种类有麻将和纸牌,打麻将一般是在酒前以及酒后进行,打纸牌则是喝酒时进行,谁输谁喝酒。一些干部还有固定的牌友,主要在业余时间进行。

  喝酒打麻将是中县干部的主要生活方式。一位干部曾对作者感慨:漫漫时光,何以消遣?喝酒打牌。

  而当作者就访谈时间问一些干部是上午还是下午时,不少干部都说,一定要上午,因为很多领导一到上午11点多,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喝酒的地方,中午喝酒后,要么回家睡觉,要么找个地方打麻将,下午根本找不到人。而到了晚上,则继续喝。所以在中县,中午和晚上,上百家宾馆,处处都是喝酒声,而其中大部分是干部,特别是档次高的宾馆,更是如此。

  在干部关系网的编织和维持中,礼物以及货币的流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一般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进行,所以一到中秋和春节等重要节日,很多重要的领导干部一般都不在中县,他们在路上,在北山市,在省会,在北京,要么“跑部钱进”,要么为仕途而构筑人脉。


转:《中县干部》的启示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在中部某农业县挂职两年,写出25万字的博士论文,收集了官员在年龄、学历方面的造假证据;披露了该县改革开放以来的虚假政绩工程;甚至搜罗了这个县1013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简历,寻找他们升迁路上的“奥秘”。(人民网10月27日)

中县并不是个案,这正是这个问题的可悲之处,也是这篇博士论文的价值所在。政治生态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否则,不仅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而且会让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受损。

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是保证民意政府的关键,“近亲繁殖”必然导致权力的垄断,权力垄断必然导致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从而造成权力的滥用,阻碍民主进程,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就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走关系”“找路子”是中国封建体制的余毒,从开始的“犹抱琵琶”到今天的“光明正大”,不得不令人堪忧。更可悲的是,这种潜规则也越来越被百姓“接受”和“认可”,老百姓在办事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也是“托托人”“上上贡”,而不是找政策,找实据,这不仅给“潜规则”创造了滋生的温床,更加从内部削弱了“反不正之风”的公众监督力度。

我们国家正处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综合国力全面上升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参与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上来,这样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为提高和改善民生服务,为国家的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服务。


横海郡 发表评论于
这文章original contributions 是什么?这些东西是路人皆知的,作为博士论文,他的贡献是什么?
prsdntlovemaomao 发表评论于
共产党已经从根上烂透了,这个党已经没有任何希望!
东裕德 发表评论于
在中国这是公开的秘密,长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何处不是这样。各博士只是少见多怪了。但是博士把这个现象书面告诉大家还是好的,不过根治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