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全面侵略我们中国。从此以后,日本一直是我们主要的敌人,直至今日,日本依然是我们潜在的敌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中日之间的矛盾,暂且不论战争的善恶对错,只是就事论事。先来分析一下更为深层的原因。
要理清中日关系,必须先来解剖析日本的国民个性和心理历程。
本质上讲,日本还是一个东方国家,因为日本自秦汉开始,一直受到古代中国思想的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的影响注定日本本质上是一个东方国家,如果说中国本体延续继承了古代中国仁,义,智,信,忠,孝,宽,严,勇,和等思想中偏重于仁,孝,宽,和的那一面思想,那么日本继承延续了古代中国仁,义,智,信,忠,孝,宽,严,勇,和等思想中偏重于义,忠,严,勇的那一面思想。这应当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并且地震频繁,这注定日本人性格敏感,要强,勤奋,忍耐,本质在于危机意识。在汉唐时,这种性格表现得还不明显。但自从元世祖发动对日本的两次侵略后,刺激和加重了他们的这种性格。往往遭受过巨大侵略和奴役的民族在摆脱侵略和奴役后,一旦强大,更能表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日本如此,德国如此,俄罗斯亦如此。它们认为只有进攻才更安全。只是日本认识更甚。
诚然危机意识使日本人具有某些优良的品质,如勤奋,忠诚,勇敢,但正如古代中国人所预见的一样:勇是一种凶德。过度的危机意识使日本敏感多疑,自卑又自大,残酷而狂躁不安。外表越是强大内心越是虚弱惶恐。所以日本需要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用勤奋和要强来掩饰自己。由此变得十分虚伪。在虚伪这一点日本同中国,欧洲一样,历史上中国明明很穷,却要救济别人,打肿脸充胖子。统治者明明剥削人民,却要以人民的父母官自居。历史上欧洲明明侵略别人,却以解放者自居。高叫着实现一体化,要别人作出牺牲,自己却一点都不肯吃亏。相比较,俄罗斯比较诚实,它不否认它有自己的私利,它也不否认历史上它对他国进行了侵略,占有了他国领土。
从元代开始,明清时代,也是日本的战国时代,日本在进攻和杀戮中寻求内心的平衡,寻求生存。此时开始日本没有善恶观念和正邪意识,只注重成功和失败。 日本的性格就像一条豺狼,敏感多疑,忠诚勇敢,勤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也具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和集体团队精神。日本人的个人能力并不出众,它们没有牛顿,爱因斯坦或者孔子,老子那样的一流人物,大久保利通,高杉俊作在那些国家只能称为二流人物,但它们有极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有明治维新那样的盛事和壮举。
豺狼见到比它强的老虎,狮子,心中会愤愤不平,总想但事实上会偶尔反抗一下,一旦遭到打击,终究会放弃抵抗。时间长了,有些愤世嫉俗,也会有自虐倾向。一旦反抗强者失败,服从强者,献媚于强者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二战中对抗美国,二战后亦步亦趋屈从于美国便是例证,二战给日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对美国的战败对它留下极大的阴影,影响它的历史。
然而豺狼一旦见到羔羊,即会暴露出豺狼的本性,它会把从强者老虎,狮子处受到的压迫和屈辱全部一股脑儿地转嫁到那些弱者羔羊身上,并且更凶残暴虐,事实上豺狼的确比老虎,狮子更凶残暴虐。缺乏节制。所以这也注定日本无法处于世界之巅,无能力也无法领导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它只能是配合者,参与者,协调者。而不是开创者,先行者,领导者,但它由于不会落后,也就无法抛弃它。
敏感必定伴随虚伪和虚弱,伴随要强勤奋,而过于敏感必定反应过度。为了不使日本失去节制,脱离自然选择的轨道,就要根据它的性格特点应对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比它强,比它狠,不必心慈手软,快,准,狠,直接把它打趴下。但是一定要给它留一点面子,留一点希望。因为它个人能力不强,因为它敏感,所以内心深处一定自卑而虚弱,所以它勤奋要强,竭力弥补内心的虚弱。它的外表越强大,内心越虚弱。当它遇到弱者,它要竭力显示它的强大,当它遇到遇到比它强的强者源源不断施加强大的压力,它就会陷于绝望。直至崩溃。到时候,它为了保存一点颜面,为了生存,可以无条件服从强者。可以遭受凌辱,遭受虐待。而一旦完全绝望,它会无比凶残暴虐,会拼得鱼死网破。但只要不完全绝望,反抗只是零星的,非主流的,衰退的,而屈从是主流的,最终的,必然的。
天行有常,不以尧【善】存,不以桀【恶】亡。 根本的自然法则是不论善恶,凡是运行有度,控制适度的必定久长,凡是枉行无度,控制失度或者过度的必定早夭。
而国与国的关系无论亲近疏远,好坏善恶,协作还是对抗,都是正常的国家关系。处理国家关系的中心惟在于平衡---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国家关系。该亲近还是疏远,该协作还是对抗,关键在于审时度势,---根据时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实力,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处理好那个度,即找到那个平衡点。
国家关系除了国与国的斗争以外,还有与第三方的斗争。那就是国家与周围环境的斗争。其实这是最重要的斗争。对于环境来说,年轻有活力,积极进取意味着最能适应环境,这是最大的资本,最大的成功。相反,衰老,刻板,怠惰,不求改变是最大的失败。
通常来说,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可以要求更大的影响范围,而正在衰弱的老牌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已有的影响范围。而新兴国家一旦不顾自己的能力和违背历史潮流的变化而贪得无厌时,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
以史为鉴,给人以启示. 时移势易,历史潮流起起落落,一股潮流就如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两个时代之间会有不同之处,加以区分.但也总有相同之处,可以互通借鉴。
回顾历史,我们截取从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开始殖民,到二次大战的爆发,以及以后联合国的建立,苏联的解体...尚未走完的一段历史与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段历史相比较,两者的时代特征十分相似,可以互通借鉴。
春秋时代,列国林立,共主暗弱,诸侯之间纵横捭阖,相互争战,决定国家兴衰,这时以外交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成功战略为尊王攘夷,近交远攻;战国时代,共主已消亡,列强鼎峙,各国之间连横合纵,相互吞并,决定国家生死,这时以军事斗争为主,外交斗争为辅,成功战略为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过去是春秋时代在先,战国时代在后,而现在是“战国”时代在先,“春秋”时代在后,二战是这两个时代的分界。即二战前的时代具有战国时代的特征,二战后的时代具有春秋时代的特征。二战前,列强林立,各自扩张吞并,决定国家生死。如奥斯曼灭亡了,而美利坚诞生了。这个时代主要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国家争端,具有战国时代的特征。二战后,阳刚之气渐收,阴柔之气渐长。核武器的出现使国家之间的吞并成为不可能。而共同的生存威胁,如恶化的环境使敌对的国家之间开始接触与协作,国家之间的表层趋于缓和,但不同的发展要求,有限的资源使国家之间深层的斗争依然继续,各种冲突依然发生,但这时候各国多注重运用外交谈判来解决国家争端。通过深化人才,资源的竞争来决定国家兴衰,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时共主联合国应运出现了,许多国家正逐渐走向衰弱,许多国家正逐渐走向兴起。这个时代具有春秋时代的特征。
试想一百多年前,如果美国吞并伊拉克为一个省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如今美国虽然打下了伊拉克,然而却连伊拉克的安全稳定都保证不了.相比较,一百多年前,美国的经济对伊拉克的影响还若有若无,而如今美国的经济对伊拉克的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未来时代不是一个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国与国吞并的时代,但它依然是一个相互竞争,要么兴盛,要么衰弱的世界。这个时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把国家与周围环境的斗争提升到国家与国家的斗争之上,宣泄和释放产生大规模战争所需要的压力和能量,避免象二次大战那样的战争发生。
在未来,一味指望靠和平相处,独善其身,或者一味想去进攻别人,吞并他国都将是不可挽回的错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现实做法是既要协作,又要斗争,需要协作时协作,需要斗争时斗争。斗争时别忘了协作,协作时别忘了斗争---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周围环境时势的变化来实现制衡。
当前的种种现象和事实表明:旧的世界秩序已经过时,我们应当适应时势的变化建立心的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