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为谁说话
谢盛友:总统为谁说话
因私贷款买房一事,德国总统Christian Wulff(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在接受电视一台和二台的采访时为自己说话:“如果在我们的国家里,朋友之间无法借钱,我不愿意做这样的国家总统。”
电视采访之后,“德广联-德国趋势”特别问卷调查结果,61%的受访者认为武尔夫给出的回答不具有说服力,但是大多数人(60%)也认为,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56%的受访者支持武尔夫留任。但是超过半数的民众认为,武尔夫在他们心目中,既不可信也不诚实。
事情是由50万欧元贷款引起的。2008年,时任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的伍尔夫以优惠利息向一位企业家朋友贷款50万欧元,在老家买了一栋住房。后来在州议会接受询问时他撒谎说没有向认识的企业家借贷过任何款项。不久,伍尔夫从某银行获得一笔更为优惠的贷款还清了企业家的借贷。这不但没有平息向私人借贷的风波,还把这家银行扯了进来。媒体质疑,为什么这家银行向伍尔夫提供贷款的利息仅为2%?紧接着,媒体又揭发出伍尔夫曾从另一位企业家处得到过一笔推广其新书的广告费,伍尔夫度假花经济舱的钱却享受公务舱待遇等等。在媒体的重压下,伍尔夫不得不在圣诞节前向媒体发表讲话说:“我清楚的认识到,我在购房时的筹款方式在公众中引发了愤怒。我原本可以而且必须避免做此类事情。我也应该当时在下萨克森州议会上坦陈一切,但我并没有这样做,对此我深表遗憾。”
去年,武尔夫在萨拉青事件发生后,却要求我们新闻记者写作必须有“质量标准”,一国总统,如此言语,大大损害国家形象。德国的机械制造全球出名,原因是德国人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但是,如果德国每个记者的写作都按照一个标准,德国离“自取灭亡”真的不远了。更加糟糕的是,伍尔夫公开道歉后,元旦刚过,德国媒体揭露伍尔夫曾亲自致电《图片报》总编迪克曼,试图阻止该报报道关于他私人购房贷款一事。迪克曼当时正在纽约出差,因此伍尔夫在其语音信箱留言:“我对你报记者有关购房贷款的调查表示愤怒”,并威胁说,“负责的编辑将要承担司法后果。”伍尔夫在电话留言中还使用了“无法置信”,这是一场“战争”,“太过分了”等词语。伍尔夫在打完电话后可能感到这样做不妥,两天后他对自己说话的语气和内容表示道歉。但德国各界对伍尔夫在电话中威胁编辑一事反应强烈。
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有点类似君主立宪制国家中的国王的角色,理所当然,总统必须超越党派和族群,为所有德国公民说话,做全体德国人的最高榜样。然而,一国总统为自己说话时,他就丧失了道德光环,因为总统肩负的不仅仅是法律义务,更有道德上的义务。即使武尔夫的行为不构成法律上的问题,但是已经为德国公民树立了负面榜样。
总统不是普通的个人,个人道德“指在不考虑其职位或工作的情况下某一社会道德准则施于人们的责任”,而公共道德“是指道德准则施于那些占据特定职位(并不一定是公共职位)的人的责任”。在一个国家里,占据特定最高职位者就是总统。政府行政官员,律师法官都是占据特定职位者,必须遵守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占据特定职位者除了具备能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必须有道德上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主要就来自他们的个人品德,即所谓的“德高望重”,即使没有高尚的个人品德,也要挖掘出来。占据特定最高职位的总统,国民对的道德要求最高:一个总统,不仅要能胜任行政工作,还必须是道德上的楷模,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能为全体国民树立榜样的人;或者说,总统的道德品格也成为他的行政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统有责任维护他的公众形象。这是民主法治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也是民主法治的一种传统、一种文化。
总统没有为自己的公民说话,而为自己说话,被自己的公民说话,实在丢人。德国媒体以前曾连篇累牍丑化丑闻缠身的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现在意大利人,甚至全世界人总算有机会笑话德国了。
(写于2012年1月6日星期五,德国总统接见Sternsinger ,Heilige Drei Könige “圣三王”时)
谢盛友 发表评论于
总统、房贷、媒体—不得不说的故事
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内对外代表国家,没有实际行政权。这个职位原本高处不胜寒,不太惹人关注,但近两年屡屡成为热点。2010年5月,前总统科勒意外辞职引起举国震惊,这个岁末年初,现总统克利斯蒂安•武尔夫又因一桩陈年房贷,惹上没完没了的麻烦。事情出了一个月了,德国人的圣诞节和新年被搅得沸沸扬扬。总统,“总是在捅娄子”。
谁惹媒体谁倒霉
武尔夫,53岁,曾任下萨克森州州长和基民盟副主席,2010年6月接替科勒任总统,是德国历来最年轻的总统,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在任一年半,正做得风生水起时,没想到却出事了。
2011年12月13日,德国《图片报》首度披露,武尔夫当州长时的2008年,跟太太贝蒂娜一起签了个购房贷款合同,金额50万欧元,利息低于银行贷款,拿去买了房子。借款方是与其交好的企业家格尔根斯的妻子。格尔根斯后来承认,虽是老婆经手跟武尔夫签约,但自已参与了事先的商讨。朋友间借钱本也平常,但症结在于,武尔夫跟格尔根斯的关系并非朋友那么单纯。媒体挖出,格尔根斯曾三度进入随武尔夫出访的经济代表团。随后又传出,武尔夫曾多次在格尔根斯夫妇的私宅度假。
再有,武尔夫在此事上涉嫌蒙骗了州议会。2010年2月,州议会绿党议员曾询问他,跟格尔根斯有无商务关系,他否认了,未将贷款一事据实报告州议会。一个月后,他从银行贷到了更优惠的贷款,就把格尔根斯的钱还上了。
如果就这些,不过有失检点罢了。但最惹非议的另有其事。2012年元旦那一天,《法汇报》放出猛料:去年12月12日,也就是《图片报》发文的前一天,武尔夫致电《图片报》总编迪克曼,在其手机语音信箱留下一段留言,以刑事后果相威胁,试图阻止消息见报。此事一出,舆论哗然,民众出离愤怒。隐瞒贷款尚有情可原,干预媒体则实难容忍,武尔夫这回错上加错,犯了大忌。
武尔夫给人留言仿佛有瘾似的。据《星期日世界报》说,他生怕拦不住迪克曼,又把电话打到了施普林格尔出版社行政总裁多普夫纳那儿。《图片报》就是这家出版社主办的。他先是在多普夫纳的手机语音信箱留言,要求不要报道他的事。当多普夫纳回电给他时,他的话就很不好听了,竟用“干仗”相威胁,说一旦事情见了报,总统府肯定跟出版社打个没完,直到任期结束。《星期日世界报》主编彼得斯评论说,这简直是“来自最高国家机构的恐吓”!
据《明镜周刊》报道,武尔夫干预媒体不是头一回,跟施普林格尔出版社过招也不是头一次了。早先,他曾通过默克尔,要到出版社创始人遗孀、大股东弗丽德•施普林格尔的电话,试图阻止另一篇文章的发表。他还把文章作者召到总统府所在的贝莉维宫单独见面,态度冷冰冰,反复用严重后果相威胁。那篇文章写的是他的家庭,讲他父母离异和他多年对姐姐不闻不问。对总统家事说三道四的确不厚道,难怪他生气。然而,干预照样没用,文章还是于去年6月底登出来了。
政界纷纷叫辞职
总统此番出事,倒也谈不上引发国家危机,但拖累国家形象是必然的。约翰内斯•劳当总统时,出过“公机私用”事件,但程度难与武尔夫同日而语。社民党党团主席、前外长施泰因迈尔清楚记得,当年劳出事时,武尔夫批评得比谁都起劲,说什么“为没有一位坦荡无私的总统感到心痛”。言犹在耳,这回轮到自己头上,当初把道德标准抬得那么高,实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反对党直呼让他下台,指责他明明在州长任上犯了法,却扮成受害者,简直有损总统尊严。施泰因迈尔曾为患病的妻子捐出一个肾,在整个德国传为佳话,他不失公允地说:“我也会抱怨房贷利息太高,政治家私人贷款不是不可以,但哪怕一丁点优待也该避免。更何况,他竟想蒙混过关,这未免坏了良心。”社民党主席加布里尔呼吁,默克尔得重新评价武尔夫当总统的资格了,“这出丢脸的闹剧总该有个尽头”。素来语风犀利的绿党女主席罗特说,“总统是国家的道德主管,武尔夫先生已经失信于人,还怎能恢复权威呢?”左翼党主席洛茨什说,“总统跟媒体、真相和金钱的关系都搞糟了。”更“悲剧”的是,本党也不支持他了,批评他行事太笨拙,危机管理和公关沟通太不专业。联盟党党团主席考德尔说:“在语音信箱里跟人说这种事,太不明智了。” 虽然政府发言人赛德尔否认执政联盟要找人替换他,但这事其实已在质询,涉及到好多个接班人选。
前任总统科勒要求各方冷静克制,他说:“政治家干工作不易,所以,倘若偶尔出了纰漏,该给他们点儿体谅。”说这话既是为辞职时候的自己,也是为现在的武尔夫。另一位老总统谢尔不禁为总统一职的声誉感到担忧,叹道:“很遗憾,政坛的风俗习惯变得太厉害了!”他就差说“一代不如一代”了!
事情搞到这一步,武尔夫成了总理默克尔手上的一根鸡胁。他坐上总统位子好比天上掉馅饼。谁会想到,科勒总统连任没多久,干得好好的,就意外辞职了呢?默克尔为保执政两党势力,急切之下选中了他,帮他艰难战胜反对党候选人就任。有人猜测,默克尔内心一定受够了,悔恨当初选错了人。但在表面上,她再三力挺他,“我赞赏总统的工作”,她说。总理府表示,总统在法律上无可指摘,私事无碍公务。默克尔的风格是,只要人家活干得好,或至少尽了力,她都会给人机会。总统身份也帮了他忙,要是基民盟普通党员,早就走人了,但他是总统,不是好撤换的,默克尔不会轻易放弃他。媒体评论说,默克尔处境就好比歌德诗里的魔法师弟子,冒险招来了洪水猛兽,甩也甩不掉。
扛到何时才算好
事发后,迪克曼主编致信武尔夫,要求他同意公布自己语音信箱的话。但武尔夫拒绝了,他给迪克曼回了信,承认在电话里确实说了错话,同时要求“咱们之间就此了事”。接着,他又愤愤不平地反击道:“我情绪反常时说的话仅仅给您听,不针对其它任何人,奇怪这些话居然让公众知道了,看来通话的私密性很成问题,媒体也该为此承担一份责任。”
面对公众,武尔夫承认给《图片报》主编打了电话,自己已道了歉,但强调自己尊重新闻自由,只是请求推迟见报而已。但《图片报》方面坚称他要阻止发稿,副主编布罗默指出,推迟只是缓兵之计,阻止才是最终目的。随后,武尔夫接受了电视采访,为自己辩护,但效果并不好,许多疑点没能澄清,反倒让人替他难堪。
最好的对策就是,当没事发生过,一家人圣诞节照常去度假。新年到了,太太贝蒂娜参加了《汉堡晚报》的招待会,武尔夫在贝莉维宫招待了拜会他的默克尔。当初科勒总统辞职,只是因为说了句可以考虑让联邦国防军参与保护商路安全。这话打破了德国战后的军事低调传统,引起许多批评。科勒顿时恼了,觉得失去了总统应该享有的尊重,没法再干,就挂冠而去。他的离去是为了捍卫尊严,再看武尔夫,已经尊严扫地,又何须捍卫?所以,辞职是不必要的。媒体评论说,武尔夫性格上不是断然辞职的类型。要是他有这自知之明,就不会陷入丑闻死胡同。
糗事像地雷,越挖越多。联盟党党团主席考德尔奉劝他:“最好的办法是,一古脑儿地供出全部错事,然后就再没什么了。”可武尔夫听不进去,心态颇佳,寄希望于德国人的健忘。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枪林弹雨很快会过去。一年以后,一切都忘得干干净净。”他仍然相信,自己能毫发无伤度过此劫,盼望着出点别的什么事好移开媒体焦点和公众注意力。
娱乐民众成笑柄
出事一个多月了,在民众当中,主张他辞职的人越来越多,赞同他留任的人短短一周就少了10%。多数人认定他没说实话,更多的人确信他想压制报道。在最受欢迎政治家排行榜上,他差点垫了底,只比自民党主席罗斯勒和外长韦斯特韦勒幸运些。
在武尔夫的脸谱网页上,可以读到这样的留言:“辞职吧您!德国不要您这种表面干净实则丑陋的总统。”“我们纳税供养您真可耻啊,受不了您了!”“您上有钱的朋友那儿逃命去吧,永远别回来!”但随着雪球越滚越大,民众神经也变得强大,已经气不起来了,简直把他当成个笑话。甚至有人呼吁:“让这可怜的家伙清静清静吧!”网民争着拿他开涮,表现出少有的一致立场和集体精神。如果说武尔夫在要不要辞职上分裂了德国人,那么,他又靠笑话事业把他们团结了起来,甚至,他还为德语添砖加瓦一番,有个新词诞生了:wulffen(音“武尔分”),是武尔夫的动词用法,意思是,“在手机语音信箱气冲冲留言”。
以前的总统虽也出过这样那样的意外,但离任后,都能以令人尊敬的形象留在民众记忆中,统一总统冯•魏茨泽克更是有口皆碑的道德典范。仰望前贤,武尔夫不知自己还能否重获尊敬,留芳后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王剑南)
网中友 发表评论于
不能为自己说话的政治家才是最可怕的。我理解博主的原意,但是将德国总统的丑事放在为谁说话这一层就有些不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