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翅膀 ── 菩萨的旅歌
吕真观 讲述 / 甄不弃 记录
2011 年 3 月 22 日
2008 年,我在收音机听到王雅君作词作曲、张韶涵主唱的《隐形的翅膀》。当时觉得歌词的意思非常好,根本是一首佛教歌曲,就把歌词简单注解之後,发给几位朋友,他们都非常喜欢。现在就来详细解释《隐形的翅膀》歌词的意义。这当然不是作词者的原意,而是听曲人的诠释。
“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
菩萨道的修行是很漫长的,当我们初发起菩提心的时候,我们都是凡夫菩萨。发菩提心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初次发起。以佛道的修证来说,一个凡夫要发起菩提心是极为困难的事,有时候甚至 “ 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 ” ,就是这样,才显得菩提心的可贵。
当你发起菩提心之後,未见道之前,你会觉得七住位的明心、开悟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可是後面又有第十住位的见性,还有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等位阶的修证,後面的修证一阶比一阶困难,但是因为你已经有菩提心做为基础,所以渐次都可以得证,到最後一定会究竟成佛。
一个人发起菩提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佛菩提道的进修,要经过大乘五十二位阶,前面十信位都还没有发起真切的菩提心,等到发起真切的菩提心,而且大概知道大乘法是什麽东西,愿意去学 ── 这才进入初住位,三大阿僧只劫开始起算。初住位的菩萨只是一个凡夫,还没有大乘见道,甚至也还没有声闻见道,但是他发了真切的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一个很惊人的转变,因为他以前是一个凡夫,凡夫的特徵是自私自利,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是替自己打算,或者是替眷属打算、替家族打算。 如果好一点的话,他替国家民族打算,比方说岳飞是个民族英雄,可是他那个歌听起来满可怕的哦。(大众大笑。)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 ” 不把凶 奴、胡虏当成人,还要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 ── 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一样,金人侵略了大宋的疆土,杀害了很多无辜的汉人,岳飞就作了这个《满江红》,但是以 现代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吃人肉、饮人血,是没有办法被接受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一个被我们歌颂的民族英雄,还是一样会落在这个 “ 我 ” 上面,只不过这个 “ 我 ” 范围比较大,所以我们大家会很崇拜他。
相对於以前的自私自利,你现在发了菩提心,要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甚至要把一切的众生当作是你救度的物件,这是一个惊人的转变,人家会把你当成异类。有一位朋友,他发了菩提心,他租的房子洗衣机坏掉了。房东联络洗衣机的厂商。厂商派人来看过以後,就说要多少钱才能够修。房东把厂商的工作人员恶狠狠地骂了回 去,骂完了以後,这件事情对他来讲好像已经办好了,他忘记房东的义务∶洗衣机的设备是他要维护的。这位朋友考虑∶要修这台洗衣机,还是再去买一台洗衣机?他想∶ “ 要是买新的,下次搬家的时候会变成累赘。虽然修洗衣机到时候不能带走,但是至少对房东或是下一个房客,这是有用的。 ” 後来房东果然不愿意付这笔修 理费,还讲说∶ “ 你这个傻瓜!修理费那麽贵,还不如买新的。 ” 他刚搬进去的时候,马桶坏了,请房东修,叫很久都没有动静,最後只好自己叫人把它修好,然後 房东藉口费用太高,只肯负担一部分。那个房子有三个房间,全部都在出租的范围,房东却违背租约,保留一个房间堆放杂物。房东根本就不记得这些事情,等到房客要搬走的时候,还反过来嘲笑房客。那个房东觉得∶自私自利才是正常人,不自私自利的人一定是傻瓜。
有的人学佛,开始吃素,人家就说∶ “ 不吃肉营养不够,那些鸡鸭牛猪本来就是要给我们吃的啊! ” 他们不能理解你为什麽要吃素。如果你已经结婚,你太太或是你先生就开始紧张了∶ “ 你会不会出家? ” (听众笑。)
我在国外的时候,有一个年轻的白人学佛,跟我们参加英文佛学班的讨论。他跟哥哥讲自己在学佛,他哥哥突然间安静下来,从头到尾把他打量了一下,然後很严肃地跟他说∶ "Well, what drug do you take ?" (直译为∶你在嗑什麽药?意思是说∶你发什麽神经?)一个学佛的人,人家真的会把你当成异类。
等到你的熏习正知见渐渐成熟,你又会被其他的佛弟子当成异类了。因为现在是末法时代,台面上有名的法师、居士,佛法的观念大部分都是错的,那些自称是佛菩萨来转世的,就更不用讲了。欲界世俗法一定是攀缘三界有为法,出间法一定是灭除三界有法。佛法是出世间法,跟欲界世俗法完全相反,所以真正的佛法很少人会 信受,但是若把欲界世俗法包装成佛法,就会有满坑满谷的信徒。你为了救护众生出离邪见,用三量(现量、比量、正教量)点评流行的错误见解,人家一定会骂你是邪魔、是附佛外道,诅咒你会下地狱。因为这个关系,你会得罪很多人。
这个时候,你会非常地孤单。以前跟你一起学佛的师兄弟,他们觉得说∶ “ 我们大家都是拜同一个师父嘛,为什麽你现在学了别的法,就开始来批评我们?佛法不就是不分别吗?你为什麽要批评人家?我们的师父戒行那麽清净,你批评师父岂不就是毁谤僧宝? ” 他们就开始这样子说你,结果你会跟原来的师兄弟都远离了。甚至你的亲友可能都会对你很不谅解,认为你破坏佛门的和谐。
“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 ,
发菩提心的人碰到这些处境,还是会觉得很难过。然而,这是菩萨道必经的路程,自己既然已走上这条成佛之道,不管如何难受,还是要坚持到底。
“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
对菩萨行者来说,这双隐形的翅膀就是菩萨的双翼。《大智度论》说∶ “ 譬如有翼之鸟,飞腾虚空而不堕坠,虽在空中,亦不住空。 ” 又说∶ “ 无两翅者,是无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 般若即是智慧,方便即是慈悲(包括行愿和戒行)。
所谓的智慧,其实就是正知见。正知见有两种,一种是相似般若,一种是实相般若、大乘见道的智慧。凡夫菩萨依靠的是相似般若,也就是相似的智慧。比方说,你发了菩提心,开始吃素,那这个时候你的家人很不谅解,说你是个怪胎;你可以用相似般若来对治。相似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跟观照般若。你可以把《金刚经》 “ 一切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拿出来用,人家怎麽看你,是有为法,既然这样,就跟梦幻泡影没什麽两样 ── 这是文字般若。要是你经常住在这 种想念当中,就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觉受现起,好像有一层看不见的防护罩包裹著你,别人的嘲讽就像梦幻一样 ── 这就是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比文字般若管用很 多,但仍然是相似般若,因为它并不是发现真相而发起的,所以要费劲地保持著,不然就会退失。
慈悲也有两种,一种就是见道以前的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发愿自度度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佛,别人也能够成佛 ── 这个是世俗菩提心,这个时候你还不知道菩提心真正的意义。等到你见道之後,你的慈悲心是因为知道第八识的体性而发起的,如《楞伽经》说∶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於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这种菩提心称之为胜义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因为发现真相而发起的,所以只要不退失见道的功德,胜义菩提心便不会退失。因此,胜义菩提心才是真正的慈悲,远胜过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因为般若智而发起的,所以这是真正的悲智双运 ── 此时,双翼已然长成,菩萨遨游于毕竟空,人间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世间视为绝境,对菩萨来说,却宛如梦幻。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做寒山子,他的诗虽然意境高绝,但不重格律,因此没有被重视。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寒山子却变成西方人心目中最有名的中国诗人。西方人编亚洲文学选集,选录寒山子的诗比李白和杜甫加起来的还要多。为什麽会这样子呢?因为李白和杜甫的诗很注重格律,但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格律完全翻不出来,只有 意境不受翻译的影响,翻成英文你还可以感觉到这个诗人的胸怀非常地了不起,所以寒山子变成西方人最喜欢的中国诗人。那个时候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做《法丐》,成了嬉皮运动的理论依据,《法丐》这本书就是依据寒山子的形象而写的。美国有一部电影叫做《 Cold Mountain 》,我们把它翻译成《冷山》,这是错误的翻译,应该翻成《寒山》才对。因为《 Cold Mountain 》是根据小说拍成电影的,小说已经明白地讲 Cold Mountain 是指中国的诗人寒山子。小说的情节跟寒山子无关,但是作者非常喜欢寒山子,所以用这个来命名。
寒山子在他那个时代活得很不好,他早年曾经通过科举考试,但唐朝的科举考试很特别,他通过的那种科举考试还要经过选官的程式才可以做官。他经过多次的公务员选拔,都没有被选上。後来离开家乡,到浙江天台,在那里结婚生子,可是不久之後太太和小孩都死掉了。《寒山诗》里头有 “ 筮遭连蹇卦,生主虚危星;不及河边树,年年一度青。 ” 蹇,是行不通的意思,这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连蹇,就是接二连三都行不通。虚、危是二十八宿的两个星宿。有一种说法∶ “ 客星在 虚、危,为丧,为哭泣。 ” 生主虚危星,意思是说,他一生都在空虚与危险当中度过。河边那些树,每年冬天到的时候虽然会枯萎,但是春天到的时候又重新会再发芽,可是寒山悟道以前的生活非常糟糕,根本看不到希望。他的一生很凄惨,做什麽事都不成就,最後家庭破碎、骨肉分离。
寒山就是在这样一个悲惨的状态身证解脱的。他有一首诗即是在描写解脱之乐∶
寒山无漏岩,甚岩甚济要;八风吹不动,万古人传妙。
寂寂好安居,空空离讥诮;孤月夜长明,圆日常来照。
虎丘兼虎溪,不用相呼召;世间有王傅,莫把同周邵。
我自遁寒岩,快活长歌笑。
形容他自己已经通达无碍,整个万象统统都是一体。到这一种地步的时候,他当然不会把五蕴身当成是 “ 我 ” 。既然这样,五蕴身的一切苦恼,就不需要挂怀了。
“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 ”
太阳相当於光环,包括头饺、名誉、财产、权力、眷属(包括徒弟、歌迷、支持者)等等,你会因为这个东西引起别人的羡慕或推崇。有个光环在你背後,人家会对你肃然起敬。比方说你是一个大慈善家,每次捐款都是几个亿,你一定会有好名声,像比尔 • 盖茨捐钱的数量很惊人,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会注目他。不过,菩萨知道 “ 这些世人羡慕的光环,其实只是短暂的存在,到最後必归磨灭 ” ,所以菩萨不会看重这些。菩萨看重真切的发心,只要有真切的发心,即使力量只有一点点,也可以发挥惊人的影响力。
有一次森林起火,大家很惊慌,佛陀说 “ 不用担心,很快就会熄灭 ” ,後来果然如此。大家就问佛为什麽会这样。他说,在过去世这个森林也曾经起过火,那时候有 一苹小鸟,它知道这一片森林是很多动物生存的地方,森林火灾不但要烧死很多动物,也让幸存的动物无处栖息。那只小鸟就飞到河边去,把自己钻到河里去打湿了以後,再飞到火场上方拍几滴水下去。那只小鸟发了菩提心,就算自己力量很微薄,它还是拼了老命一直做下去;虽然无济於事,可是这件事情却感动了天神,来了 一场大雨,把森林的大火整个打熄了。从那个时候开始,那个地方只要一起火,没多久就会被打熄,因为那只小鸟过去世发菩提心的功德,到现在都还在。(有人说∶那发菩提心功德好大啊!)
五蕴的特质一定是无常,一定是受人宰制。历史上的英雄好汉,他们把自己的五蕴变得很强,希望自己可以宰制别人而不受别人的宰制。很多人会发这种愿∶ “ 我一 定要努力地赚钱,将来出人头地。 ” 出人头地是为了得到一个光环。钱财、权力、名望,这些东西都是光环。 “ 我要得到诺贝尔奖,让全世界的人都惊叹,哇!有我 这号人物存在。甚至我可以做联合国的秘书长,呼风唤雨的。 ” 虽然大部分的人都这麽发愿,但是菩萨不应该这个样子。菩萨应该用慈悲跟智慧,上求佛果,下化众 生。菩萨知道,世间万法都会败坏,那些世人所共同称羡追逐的事物,虽然显赫一时,仍然逃不过无常的变迁。历史上那些英雄,无论他们多麽有权势,现在都已成过往云烟。
因为你有智慧,知道世间万法都是无常。别人拥有的光环,其实是 “ 我所 ” 。六根和六识是 “ 我 ” ,你所追求的一切东西都是 “ 我所 ” ,包括那些光环在内。我和我所,都是无常、会败坏的。
一个人很聪明,这也是在五蕴的范围里面。为什麽?很聪明就是意识的了别能力很好。意阴是心法,属於识阴,《阿含经》在形容识阴的时候,说 “ 若过去、若未 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 ” ,意识的好坏是用聪明不聪明来判别,推理能力强,记性很好,考试都是第一名。这就是他的光环,他有一个很好的头脑,识阴和想阴比人家优秀。有的人头脑不好,但是他身体很强壮,他就靠这个来欺负别人。强壮的身体,是他的光环,这个是依靠色阴而起 的傲慢。
“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
第一段歌词是是 “ 飞过绝望 ” ,这里是 “ 给我希望 ” 。菩萨知道,因为自己具足慈悲与智慧,所以将来一定能够广度众生,圆满无上的佛果,世间的希望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菩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相似的般若慧,慢慢就会渐次增上,变成真正的般若慧,所以我们因中说果,把相似的般若慧,也当成菩萨的智慧。慈悲也是一样,世俗菩提心很容易出问题,您发心去帮助别人,别人若是不领情,反过来辱駡你,你可能就放弃了。有的人看到师父发大悲心度众生,心里很感动,他就说∶ “ 好!我也要 学习师父发起菩提心。 ” 可是他是因为蕴处界无常的假像一时现起,而发起菩提心,哪一天你过去亲近的师父,突然还俗了。他一下子觉得∶ “ 发什麽菩提心?这根 本就是一场骗局嘛!人怎麽可能永远都是替别人打算,不顾自己的利益,你看我那个师父就是这种样子。当初跟我们说的那麽好,现在呢? ” (听众笑。)一般人是 根据蕴处界的无常法而发起菩提心,所以容易退转。等到大乘见道之後,则是根据第八识的体性而发起菩提心,这会整个都不一样。但是世俗菩提心能够导致大乘见道,所以不能说它没有用处,只是没有那麽可靠而已。
我们会绝望、会希望,都是蕴处界才有这些问题。蕴处界跟第八识是什麽关系呢?如果完全没有关系的话,我们发菩提心也没有用。《楞伽经》说∶ “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 如果蕴处界一定是有的话,你发大悲心也没用,因为众生的蕴处界永远存在,烦恼跟痛苦就永远都消灭不掉,你发大悲心又有什麽用?那如果蕴处界是无,从来都不存在,大家都在无馀涅盘,你又何必发什麽大悲心呢?正因为它 “ 智不得有无 ” ,说有说无都不对,所以我们可以透过修行把蕴处界的差别相全部都 消灭掉 ── 你可以证得涅盘,也可以教导众生证得涅盘,把这些烦恼全部都消灭掉。众生所以会一直在烦恼跟痛苦里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第八识,也不知道第八识跟蕴处界诸法的关系,所以他们会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 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
你每一世都在帮助人家,虽然每一世的成果只有一点点,但是累积起来,那个力量会变得非常大。有的菩萨一辈子苹度一个人,这是有可能的。比方说他知道这个人过去世跟你有缘份,他反正闲著也没事干,就专门来度你。哪一种菩萨呢?就是过去已经成佛的菩萨。(有人说∶这还能叫菩萨吗?)当然还是可以叫菩萨,因为他 离开佛位了,例如观世音菩萨,他就是过去佛,佛号叫 “ 正法明如来 ” 。菩萨离开了佛位,他又不取证无馀涅盘,他观察∶ “ 某一个人过去世曾经供养我,跟我有因 缘。他现在还是跟以前一样的愚痴。我反正闲著也是没事干,就花一辈子的时间度他吧! ” 他可以做你太太、做你儿子、做你爸爸,或者做你妈妈 ── 反正就是做你 最亲近的人。你看他好像只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他一辈子都陪著你,用各种方法增上你的戒定慧三学,让你慢慢走上成佛的道路。
菩萨的双翼是认识真相而有的,因为这个认识是符合真相的,所以见道的功德不会退失,即使再来人间,也会因为无漏种子流注的缘故,很快就再度大乘见道,每一世都可以用慈悲跟智慧一直不断地去利益众生。菩萨道是很漫长的旅程,必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很多世累积下来,成果会很惊人。所以你不要因为力量很 微弱、看不到什麽成果,你就不愿意去做。只要你一直做下去,将来就会有很多很多的人因为你的缘故也发起菩提心。他们是新学菩萨,刚发了菩提心,追逐你的脚步,高唱著菩萨的旅歌,一起走上成佛之道,这就是 “ 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 。
有的人可能会以为∶ “ 众生成佛是真实的事,不应该是梦想。 ” 事实上,只要是蕴处界统统都是梦想,而五蕴才能成佛,所以成佛也是梦想。一个修菩萨道的人不能著在 “ 成佛 ” 、 “ 菩萨道 ” 的法相上面。
“ 我终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 ”
在空中才能翱翔,空,象徵诸法毕竟空。《华严经》说∶ “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 莲花不著水,比喻菩萨不执著有相;日月不住空,比喻菩萨不著空相。要不住空、像鸟一样在空中飞,必须有一双强大的翅膀。菩萨见道之後,依般若慧发起胜义菩提心,具足双翼,就可以翱游於毕竟空,既不著空,也不著於有。 见道之前,你就像一苹雏鸟一样,飞不起来,等到你大乘见道以後,整个都不一样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飞起来,真的翱翔起来了。
“ 用心凝望不害怕 ” 。
你还没大乘见道的时候,你只是用眼楮在凝望,见道之後,你知道这统统都是第八识所显现的妙用。所以,用眼楮凝望,就等於用心(第八识)凝望。你往外看,你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是第八识所现起的作用。因此,菩萨道当中的那些险阻和困难,也就没什麽好怕的了。你知道三界诸法统统都是由心所现起的胜妙作用,站在五 蕴的立场来看才有成与不成的问题。般若波罗蜜是 “ 度一切法到彼岸 ” ,菩萨看待一切法相都是自心所现的功能差别,所以根本没有一切法的存在,更没有一切法的变化(生、住、异、灭)可说,这就是《心经》讲的 “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无智亦无得 ” 。这些道理,菩萨已经知道了,所以就不会害 怕,贫穷没有关系,生病没有关系,死也没关系,乃至弘法度生的事业做不成也没关系,统统都无所谓,完全无畏、不害怕。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菩萨知道众生都有第八识,所以众生的宿命就是成佛,你不用害怕不能成功。一个菩萨最大的愿望就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所以菩萨只会害怕自己成不了佛,害怕众生度不了,但是你大乘见道以後自然就会知道 “ 自己一定可以成佛,所有的众生都有得度的因缘,自度度他的菩提事业任何人都无法抵挡 ” ,这样你当然就不会再担心、害怕了。
但是因缘有近有远,以短期的因缘来说,哪个地方有因缘,你在那个地方才能够演说佛法,才能够度众。如果完全没有佛法的因缘,菩萨就没有办法度众生。你有多少力量,你就做多少事,没有人愿意赞助你弘法,你就自修、独善其身,所以说是 “ 哪里有风就飞多远吧 ” 。即使连度众这个事情,我们都要随顺因缘,观察因缘去 做,做不了就不做,没有关系,总会有别的地方我们可以使上力的。这样子。
“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
刚才我们讲过,蕴处界统统都是梦境,包括自度度他的菩提事业,也一样是梦境。像普贤菩萨,他有一个恒顺众生的愿, “ 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 恼尽 ” ,这个愿才有了结的时候。这个愿是菩萨的梦想, “ 虚空有尽,我愿无尽 ” ,所以是 “ 让梦恒久比天长 ” 。经典说众生永远都度不完,所以这个愿永远都没有 终结的时候,只能 “ 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
前北大校长许智宏晚会现场演唱张韶涵《隐形的翅膀》让人感动。
/>
繁体版
简体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