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朋友在一起聚会,比较随便、自由,很多话题都可以谈。
在60-70年代,亲戚朋友聚会,都在家里;人们一般不会外出,下班就在家里。登门拜访,聊天喝茶;似乎真的就只是喝白开水,茶叶都很少;也没有什么糖果瓜子或饮料,更不会有电视、麻将等等;在家里如果有时间,就读《红宝书》,写思想汇报,写入党申请。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亲戚朋友聚会也就春节聚会多一些,因为放假时间比较长,而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好吃的。70年代后期,大街上的茶馆多起来了,亲戚朋友聚会更多了,相互认识的人也多了,话题也多了,消息也更灵通了。
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电视和麻将的“普及”,亲戚朋友的聚会又少了一些,大家都看电视(尤其是各种晚会、各种连续剧等),或者打麻将,时间还是比较好打发的。当然,亲戚朋友之间,也可以打麻将,但比较少,毕竟输赢给钱不好意思。有一段时间,全国禁止打麻将,没收了很多麻将,还罚款;举报者,还有奖励。80年代末期,由于市场逐渐繁荣,很多人开始做小生意,亲戚朋友聚会又多了,因为大家可以相互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信息,寻找更多的挣钱机会。一时间,似乎全国人民都经商。再往后,电话开始普及了,人们之间很容易交流,不必登门拜访了。这样一来,亲戚朋友之间,如果没有经济上的往来,平时又难得聚会了,大家都忙自己的生意,挣自己的钱。即使是春节期间的亲戚朋友聚会,总会有人缺席,打个电话道歉一下。
90年代开始,各种歌舞厅、卡拉OK厅、迪厅、茶楼、咖啡厅、酒吧、餐馆相继开业,亲戚朋友的聚会场所越来越多,似乎大家很少在家里聚会了。年轻人喜欢热闹的地方,中老年人喜欢安静的地方,有钱人喜欢高档消费的地方,工薪阶层则喜欢在家里聚会,便宜啊。而90年代中期以后,商品房开始了,很多人有了自己的住房,装修也很讲究。这样一来,亲戚朋友的聚会,很多又在家里举办了,大家相互“取经”,如何装修房子,设计自己的住房装修。
从90年代开始,聚会的理由也越来越多,从结婚开始,生孩子、满月、周岁、生日、升学、上大学、升职、升官、搬家、病愈出院、出国回国等等,任何事情都可以是聚会的理由。亲戚朋友的聚会,如果是在公共场所,就是去消费的;唱歌、跳舞、喝茶、喝酒等等。一般来讲,都是一个人做东(付款请客),而且肯定是下海早,赚了大钱的。小孩子和学生们比较喜欢肯德基和麦当劳,尤其是生日聚会。如果是在家里办聚会,虽然也有酒宴,但比较热闹一些、随意一些、自由一些。吃饭之后,大家还可以打牌、打麻将。似乎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打麻将就没有人管了,也就成了中国最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了――毕竟是中国的“国粹”啊!后来听说一个什么“体委”要举办全国麻将竞赛,还要打进“奥运会”。
21世纪开始,电视几乎被淘汰了,手机更加普及了,人们的住房大了,餐馆越来越多了;西餐馆也很吸引中国人,如必胜客。下班之前,亲戚朋友之间,就约好了聚会地点,要么到某一家餐馆,要么到某某家里;或者干脆直接给餐馆打电话,把饭菜送到某某家里。亲戚朋友到齐后,先吃饭喝酒,然后打牌,直到半夜;当然,晚上还有夜宵。似乎亲戚朋友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融洽,很容易聚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出租车很便宜、很方便,24小时服务,有些人家里也有了私家车,晚上可以玩到很晚,也不用担心回家。
多伦多的朋友聚会有很多不同类型:老板家里的聚会、实验室聚会、单位华人的聚会、私人朋友的聚会、教会教友的聚会、同学的聚会等等;虽然都是朋友,但层次不同,聚会地点也就不同。如果是在家里的聚会,100%都是potluck,自己怎么也要准备一份独特的佳肴(当然,如果实在没空做菜,也可以参加聚会);如果是在餐馆聚会,绝大多数都是AA制(即Go dutch),除非老板请客,或者某人有事情一定要请客。这就是西方特色,中国人还得入乡随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