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籁天籁 二月河 密云不雨

看了二月河>。 难得好书。
中国作家, 余秋雨, 加上个二月河, 特沉重, 有点压抑。
看后就觉得, 好好珍惜自由的生活环境。 自由, 太不容易了。

先说“色”: 站在羊角山顶, 实际上三个太阳渡尽收眼底, 夹俺是绿棘黄坡的邙山和青幽碧森的中条山, 河对岸石山凸出, 黄河是“拍激”而去, 此岸在上下太阳渡都有黄得小米一样的沙滩。 河就像一条黄色缎带缠绕二山一滑而去。 我说过, 中太阳渡其实是没有渡口的, 因为水流急, 偶有樯桅顺流漂流而下, 也有撑着鼓帆绳索拖着向上游艰难行进的, 下雨天, 还可见到烟蓑雨笠的钓公乘着筏子, 一边垂钓, 一边顺流飘去太阳渡的。 河中的水纯黄, 北边山是碧幽, 南边山是新绿。 河沙滩上的潦水汪清得--假如有点小鱼, 在山上看, 真有“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感觉。

这还是白天, “山清水秀”四个字了得。 我家住在下太阳渡, 羊角山的东南边吧, 傍晚时分, 推开四窗, 呀--这是什么景致?

太阳快要落下去了, 天是半天红色云霞: 它的“基础色调”是殷红的, 但天空是那等的绚丽, 什么样美丽的颜料没有呢? 山影在背阳坡看, 这是更显得幽深静谧。。。。。。迎着阳光几乎看不到山上景物了, 看到的是剪影一样的山的轮廓, 北边山尖犬牙交错, 南边山坡势缓慢。 “山边”似镀了一层玫瑰紫色的光晕, 微微闪动着, 炫耀她的神采。 太阳呢? 圆圆的太阳啊, 它显得那样柔和, 红红的。。。。。。不是悬着落山, 而是在黄河里沐浴, 泡在河水中长长的光廊从太阳渡可以直到我的窗下, 整个大河浪汩汩, 闪动着的无数金色的亮点, 在随着水流漂移变幻, 像一河淌动的黄金。。。。。。

这样的情景在我当时的年纪, 并无些许的感动。 因为“太平常了”, 天天晚饭时推开窗子便是这个精致。 只是在之后的艰难岁月中, 我走遍了千山万水, 看过了无数的落日辉煌, 即使是“最美的”, 也无法稍与太阳渡齐肩。 比较一次, 太阳渡的美在脑海中深刻印证一次, 也许如此, 她在我心中的美更升华一次。 太阳渡的落日, 成了我脑海中永存的圣景。

上下太阳渡都是有渡口的。 有渡口便有纤夫拖船。 因为河水急, 每一船渡过, 便要向下漂移很远。 船不可能九十度直角过河。 需要用纤绳将船拖至渡口上游一点再摆渡。 所以这里的渡口有两个, 一个是上船的, 一个则是下船的, 中间隔着半里之遥的沙滩, 纤夫们的工作是把船从上游拖到上游。 中太阳渡虽然没有渡口, 但那里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常有运货的船要从太阳渡到下太阳渡去, 这一带窄窄的沙滩地上, 也每天有纤夫拖船。

又过了二十年, 我才见到列宾的>这幅油画。 我见到的是“忧郁”二字, 几个纤夫没有“吃重”的表情, 看上去甚至有点从容。

不, 黄河上的纤夫不是这样的--一根一根的绳索都系在总纤绳上, 多有的人身子都是向前倾斜到四十五度, 几乎都触手到地。 大家一律都是赤脚, 脚的前半掌使劲蹬那河滩沙地。 他们都过去, 你能够见到的不是脚印, 而是一个一个牛蹄印大小的脚趾印。 他们有纤歌。 不是年深月久我忘记掉, 而是当时我根本就没听懂, 留下的, 如今响在耳鼓边的, 是抡重锤闷击那种:

哼呦。。。。。。哼呦。。。。。。哼呦。。。。。。哼呦。。。。。。

这是“人籁人声”, 是不应该写在“色”之一字中的, 但这声音伴随着的, 是那沉重的颜色, >我看到是瘦弱白皙, 他们本就是白种人, 让我看有点像流放政治犯, 或是城里人倒霉当了纤夫。 我们是黄种人, 但纤夫们在黄河滩上个个都被晒得像黑人。 如果你在夕阳下看到他们, 又似一群精灵在游戏, 额头上, 肩上的汗, 被夕阳照得折射出刺眼的光点。 后来在四川, 见到岩石上纤绳拉出的印痕, 我一下子便想起我见到的黄河纤夫, 和伏尔加河上的他们比起来, 黄河上的人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沉重”, “深重”。


慢慢敲。

美丽风景 发表评论于
谢花甲兄。 确实好文, 看得感动。
花甲老翁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谢谢分享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