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鲁郑:百家争辩背后的中国和世界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百家争辩背后的中国和世界 


 作者: 宋鲁郑 | 2012年03月02日 http://songluzheng.blshe.com/post/7382/763145


十多年前刚到法国的时候,感到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地方。但待的久了,渐渐看出些门道:在所谓言论自由的背后,却是政治制度上维持着高度的“赞美一元化”。当然,哪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没有现在这样耀眼和不可忽视,西方也还没有经济危机,对这种一元化现象似乎也可以解释的过去:毕竟没有什么可批评的嘛。2007年以后,西方陷入经济危机。本来以为应该有人质疑这个制度了,但仍然没有。后来发现,不少海内外经济学家都言之凿凿的声称西方将率先复苏,依赖西方进口的中国随后才会复苏。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也可以理解无人质疑现行制度的现象。不料,五年过去了,中国一直在增长----根本就没有衰退过,而西方救市的资金虽然远高于中国,复苏却一直没有出现。但直到这个时候,仍然没有人敢于批评和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个中奥秘,或许只能用“民主专政”来阐释了。 


 


了解了法国,再来看中国,才忽然发现真正的言论自由之地原来在海峡两岸。台湾可以蔑视和否定现 行“一中宪法”,而大陆则有批评和否定现行制度的言论自由的大行于道。特别是2012年,中国即将举行十八大,这种百家争辩的现象日益炽烈。


 


第一个引起社会争论的是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这个由中国财政部牵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参与的研究报告面向2030年,多角度甄别和分析中国中期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 该报告为未来20年中国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战略方向: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加快开放型创新步伐;推进绿色发展;增进机会均等,扩大面向全民的卫生、 教育和就业服务;加强国内财政体系及其现代化;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与国际经济变化联系起来,进一步建立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关系。这份报告得到了教育部、卫生部等部委的高度肯定,认为给中国教育及卫生医疗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而引发争论的部分则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要求降低国有经济所占比例。 


全球都是混合经济,没有绝对的国有和私有。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国进民退和行政干预。国有的特点在于低效率,私有的特点在于贪婪的逐利性。如果一个行业的首要目标是安全,比如金融,恐怕就不适合完全由私有资本来经营。因为能够遏制贪婪的是失败 的恐惧,但金融业太过特殊,即使失败了,也会由政府和纳税人承担后果。所以华尔街就成了只承担收益而不承担责任的灾难制造者。还有,我们不妨看看冰岛的悲剧。冰岛就是由于三家银行被私有化之后,逐利本性达到疯狂,全国GDP不过130亿美元,它的损失竟然高达1000亿!最后导致国家破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西方各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背景是这些企业经营不善。但至少在今天的中国,并非如此。而且西方国家的这些国有企业也是能源、交通、电信、航空等垄断性企业。所以,至少在国有企业改革上,世行的报告并不能令人信服。
       
对中国的误读,不仅仅是世界银行。最近,中国社科院张曙光先生提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太强势,垄断了好些资源且在一些方面干预了社会经济生活,局限 了民营市场的发展。他的结论是:只有朝弱势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的方向进行改革,方能带领中国挺进下一阶段的发展。 
      
我们不 妨先看看今天的希腊:在那里两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失业,在雅典街上有两万五千人无家可归;百分之三十的希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千上万的家庭不得不将自己 的孩子寄养以至于不使他们冻饿而死,希腊新穷人和难民在抢夺垃圾(此数据来源法广)。请问,它的解决之道何在?
      
当然,希腊不是转型国家,早已是弱势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的国家。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参考。哪么我们看看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是如何看待转型国 家的。他的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从宏观上考察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最终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强政府理  原因很简单,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是各种矛盾丛生甚至尖锐的阶段,这客观上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去解决。做为一名学者,应该是既知道这个理论, 更应该知道第三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深刻教训。当然,我不相信有中国第一智库之称的中国社科院的学者会不知情,但何以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仍然开出““弱势 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药方,实在令人费解。
    
最后,中国传统上就是一个强势政府,一个国家的传统和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是很难改变的。就如同法国的浪漫。一个学者提出建议,是不是首要考虑的是其可行性?


以影响力看,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所提出的“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而且是“迫在眉睫了”为这一轮争论之首。应该说吴敬琏的这种说法中国人并不新鲜,而且这个论调已经被自由派学者说了快三十年了。只是他们从来不解释何以这三十年的中国巨大成功以及西方的危机。也从不为他们的预测失败而道歉。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曾预言两岸关系将日益紧张。2008年国民党胜选后,他为自己的预言失误道歉。这才是一流学者的胸襟、素养和学术伦理。前几天,和一位法国学者交流,这位学者指出三十年来,中国变化巨大,进步惊人。可是法国这三十年都干了什么?踏步不前啊。其焦虑之态跃然而出。其实何止法国,美国不也一样?卡特政府时代国家安全顾问、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顾问美国老资格外交家布热津斯基在20年前就曾预言:美国正在变成一个过 多依赖消费、债务、自我放纵、贪婪、贫富悬殊的不公平社会。2011年10月24日,德国学者托马斯·舒尔茨在《明镜》周刊撰文称, 目前,美国400个最富的美国人占有的财富超过1.5亿底层美国人占有的财富总和。尽管如此,冷战后美国以各种理由发动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战争的后果,以伊拉克和阿富汗堪称代表。


既然吴敬琏先生是经济学家,我也就只用数据说话:2011年,中国GDP达到47.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7.45万亿美元(和欧洲三强德英法的总和相当,是金砖四国其他三国总和的两倍)。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近半,达到49%。相比较,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这个比重为30%,十年前的2001年为13%,二十年前的1991年 为7%。


2010年,中国制造业以1.995万亿美 元的产值,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当年1.952万亿美元的美国制造业产值,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是自1885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越英国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变化。


2011年美国货物对外贸易总额3.734万亿美元;按中国海关统计,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642万亿美元,中美差距已经缩小到区区920亿美元。2012年,中国将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当然有一个数据中国比不了,哪就是西方各国高的惊人的债务!仅以美国为例, 20多年来美国债务经历了爆炸式增长,由1989年的2.7万亿美元到现在的15.2万亿美元,与经济总量持平截至2011年二季度,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债务的总和更是达到36.5万亿美元。


吴先生,中国表现如此优异都还是政治不改革,经济改革也落实不了”,哪么西方呢?它们还有什么出路和办法吗?你可否解释一下面对危机,五年来西方都做了什么吗?


当然最荒唐的当属经济学家茅于轼。面对东西方差异如此明显的表现,竟认为中国过去的十年确实是被耽误了的10年!


面对中国这些学者专家,不由想起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克林顿专攻经济议题,他竞选口号:“笨蛋!问题在经济。”如此浅白易懂的一句话引起了美国人的共鸣,从而击败寻求连任的老布什。后来这一句“笨蛋”从此成为广为世人引用的名言。2007年10月,当时的候选人马英九,看到民进党只谈台湾入联合国的议题,似乎民生经济不重要,马英九便告诉谢长廷:“笨蛋,问题在经济。”看来,这句名言送给这些学者们最为合适!


最后要引用一位网友留言做为结尾:邓小平在南巡中反复强调的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现在一些人只说: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这就曲解割裂了邓小平的思想,是故意的。现在是一股新的浪潮,借所谓“改革”之名欲对中国动大手术进行革命,目的是搞垮中国。许多精英出于私利或者愚蠢是从中积极配合的。 


  


  【观察者按】2月28日北京独立学者杜建国在世行行长佐利克的记者会上公开抗议世行报告是“毒药”,本网第一时间组织多位专家对此事展开多方面分析。本文 作者寒竹为著名时评家。寒竹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国内大学教授西方哲学;九十年代在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研究员,侧重于比较政治学与当代中国 研究。现为春秋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更多关于杜建国抗议事件的分析文章,请见本网推荐栏目。  



寒竹:世行报告理应受到质疑 

    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于2月2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的研究报告。而在同一 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遭遇到中国学者杜建国的抗议,抗议的主旨是反对把中国的国企和银行私有化。抗议事件发生后,大多数中国网民支 持杜建国的抗议行为。这份研究报告和杜建国的抗议事件在全国引起的反响透视出中国现实的国情跟未来改革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于国于民、于改革都非幸事。
    


从 目前公布的这份关于中国改革和未来发展报告的主要内容看,很难说是一份严肃的、基于中国现实国情对未来改革与发展提出规划的研究报告。在世界各国的改革与 发展过程中,很少看到在时间上这么长远的展望。中国三十多年改革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抛弃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乌托邦规划,脚踏实地地摸着石头过河。当 然,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强有力的主导作用,适当的经济规划仍是必须的。但中国政府的规划也基本以5年时间为界限,很 少有超过5年的规划。对于十年或二十年后的发展,中国政府最多也就用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或国民经济翻两番这样的模糊语言来描绘。而这份历时一年多,以财政 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五十多位专家制定的对未来的展望竟然延伸到了2030年,这可比当年中国搞计划经济时的规划还要宏大,还要有计划性。这 难道不是另一种乌托邦吗?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经济发展,哪一个国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边发展、边根据现实情况修改?美国政府的施政纲领不就是每年一度的 国情咨文吗?美国政府有讲5年10年以后的事吗?为什么到了中国就要讲差不多二十年后的事?这是不是有点奇怪?如果在美国,有人要讲2030年以后的事, 大多数美国人可能都会当作愚人节的幽默而付之一笑。 为什么像佐利克这样在美国政商两界阅历丰富的专家不对美国提出一份展望未来二十年的改革规划,而却对中国提出这么一个前苏联式的乌托邦展望出来呢?从经济 层面看,美国比中国更需要改革。


当然,把这份报告的责任归结于世界银行的佐利克先生是不公平 的。如上所述,这份历时一年多的研究报告是中国国务院的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的专家共同研究出来的。从这份报告的内容看,笔者以为,简单 地把这份报告说成是世界银行的研究成果是不准确的。其实,这份研究报告就是中国体制内专家头脑中臆想的产物,只不过是让这份报告戴上了世界银行的光环而 已。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想使得这份报告显得更有国际价值而已。笔者这样说的根据并不是说这份报告的执笔者大多是中国学者,因为文件由谁来执笔并不重要。关 键之点在于,这份报告必须要依赖中方提供基本的素材才能写得出。中国经济目前的困境在哪里?是“国进民退”还是“国进民也进”?中国劳工阶层的弱势地位究 竟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才能改变?在中国的公共领域里究竟是政府行为多了还是市场化过度了?中国普通老百姓不满社会的根源何在?民众主要对什么不满?希望在 什么方面进行改革?如何改革?显而易见,这一系列的基本信息决定着这份关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研究报告的结论和建议。也就是说,给这份研究报告提供中国社会 基本国情的专家实际上决定着这份报告的基本走向和对未来的建议。如果说,中国真的是“国进民退”,真的是“国企垄断”,那么结论和建议自然就是应该限制或 收缩国企。结论和建议是来自对现实的理解。如果理解有误,那么结论和建议自然会离题万里。人们常常说,西方妖魔化中国,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西方对中 国的了解很少能够有第一手的资料,即使有也未必准确。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基本来自中国知识精英对中国自身形象的塑造。与其说是西方误解中国,不如说是中 国的知识精英在有意误导西方。


今天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改革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十八大前后中国 聚焦的一个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并不是改不改革,而是怎么改革?是以少数社会精英的利益为改革的主要诉求,还是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改革的主要诉求?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这次杜建国抗议世界银行报告所引起的网上反映从某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各大网站,包括凤凰网这样的网站,大多数网 民都对杜建国的抗议行为表示支持。虽说网民并不能代表所有民意,但毕竟从一个方面说明这份花了一年多的研究报告和对未来改革的建议是缺乏民意基础的。很难 想象这种脱离中国国情、缺乏民众支持的改革能够在现实中获得成功。


经济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并不取决 于改革者的意识形态和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对老百姓真实感受的了解。政府只有对症下药、凝聚民意才能使改革在现实中进一步推进。这份花了一年多的研究报告 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中国的各个村落和工厂?花了多时间在市井街头?造访了多少老百姓的家庭?坦率地说,中国的一些知识精英的纸上谈兵已经越来越走火入魔 了,“市场经济就是好”已经成了他们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在全世界都少见。美国社会学家阿米泰-埃齐奥尼曾说过一句话,“除了中国,没什么地方还对资本 主义感兴趣了”。当然,阿米泰-埃齐奥尼理解的中国并非现实中的中国,而是通过中国知识精英这幅有色眼镜看到的中国,这个虚构的中国离现实的中国距离实在 太远。


 

b4ugo 发表评论于
过高福利, 让穷人过度依赖政府, 放纵消费 ,贪婪过多,是西方各国的大问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