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保障的分析
――作者为猴王智库的农产品研究员
农业在全球博弈中的重要性勿用言语,全球大多数的动乱都是由水资源和饥荒引发的,所以为了更好的可以理解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国内的农产品政策及粮食安全问题。在叙述之前首先先做下分类,在我国农产品主要可以分为粮食类、饲料类、油脂类。粮食类的代表有水稻和小麦,这个是我们的主粮;饲料类的代表有玉米;油脂类的代表有大豆和菜籽。对于他们三者国家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因此采取的措施也是不同的。
今天的主题是饲料粮,主要谈的是玉米。
先讲下玉米的消费,玉米的消费主要是两块,一块是传统的作为能量饲料的消费,是大头,大约70%左右,一块是最近几年新增的工业消费,类似于淀粉深加工,酒精深加工之类的。饲料消费由于养殖业的增长,后期笔者认为还将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步伐,除非价格过高被其他品种替代,比如小麦。而深加工消费这块可能会略微有所放缓,主要是国家政策的导向。
笔者年岁不长,做农产品也不算太久,因此早先细节的东西不太了解。大致只知道,玉米深加工的开展是从朱总理在任时兴起的,当时的背景是东北玉米丰产价格很低,且粮食运输是个重大的难题,仓储太久容易变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开展玉米深加工,提高他的附加值。于是后来立项,建厂,给补贴,正好于2009年前后到达本轮增速最快的时候。去年由于玉米价格太高,直接影响了养殖成本,因此国家叫停了深加工的扩张,取消了补贴,基本宣告本轮的工业需求增长告一段落,不过仍维持了不小的使用量。
介绍完消费的背景,接下来就是国家对于玉米的收储政策了。早期地方上也有零星的收购,但是量都不大,真正放量收购的,应该是08年金融危机的那年冬天。前前后后大约收购了2000万吨玉米,这也成了后面保障供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救命稻草。为什么说是救命稻草呢,就是刚才上面提到的工业消费增长最快的2009和2010年;由于产量本身也不是特别高,在2010年6月后我国的玉米出现了短缺,价格一路猛涨,南方的销区玉米价格一度接近豆粕的价格,这在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然后就有了国家拍卖玉米保障供应了。试想如果没有2008年底的那轮收储,市场大约2000万吨的玉米缺口会考什么来弥补。也就是有了那年的短缺,市场开始重视玉米的问题,以后短缺会不会成为常态,我们会不会成为玉米进口大国,都成为了问题的焦点。而外国媒体更关注的是,我国到底有多少储备玉米,这是个谜。
好在玉米的高价,吸引了东北种植面积的扩张,以及去年产量的良好和小麦饲料消费替代了不少,今年缺口的问题应该不存在了。不仅如此,还让国家有机会及时补货。“2011年统计显示,中储粮全年在26个省区市累计完成政策性收购玉米1180万吨”。
另一方面,国家也在积极的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构建自己的储备库存。中国采购美玉米2009/10年度为115.8万吨,2010/11年度为97.7万吨,2011/12年度为263.4万吨,目前尚未装船101.8万吨,可以看到今年的进口量比以往两年的总和还要大。
其次,“阿根廷农业部2月15日宣布,经过数月谈判后,阿根廷与中国官员在周三签署了一份卫生协议,将允许中国购买阿根廷玉米制品”,这条消息标志着中国进口阿根廷玉米的障碍基本解除,后期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通过采购阿根廷玉米来进一步补充库存。
看到这些,我们又可以舒一口气,在价格那么高的情况下,我们居然通过组合拳,完成了库存的补充,虽然库存的相对量不如油脂那么多,但至少可以应急。
在目前的形势下,玉米的消费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同时播种面积也将得到一定的增长。不过考虑到需求的潜力巨大,我们仍经受不起国内玉米减产的影响。而目前国储2100左右的收储价,也会给后期盘面提供一个强大的支撑,我个人觉得吧玉米看成一个抗通胀的指数投资品种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玉米的消费主体是饲料厂,贸易主体主要是国企,因此政策影响的痕迹较大豆要比较明显。另外玉米的参与者结构,决定了他是一个趋势比较强的品种,往往会强几个月,或者弱几个月。看好未来玉米的产业,相对于油脂来说,它目前的人才储备不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